李曉偉
摘 要:文章通過對造成煤礦機電設備零件磨損的原因進行分析,對煤電機電設備的零件磨損及潤滑工作進行相關闡述,并從油脂質量管理工作以及相關的廢油再循環進行討論。
關鍵詞:煤礦;機電設備;零件磨損;潤滑措施
在全球性的能源消耗量來說,磨損所造成的比重已經占去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3,且研究表明每年磨損造成80%零件的損壞與更新。而磨損不僅會直接造成相關材料設備的損壞,同時還會直接影響到相關設備的運行狀況,并縮短機械使用壽命。而煤礦機電設備由于其使用范圍不斷增大,其運行效率與其機械零件的使用情況已經成為影響到其行業生產經營的重要因素。
1 如何減少煤礦機電設備零件的磨損
1.1 潤滑。為了減少煤礦機電設備零件的磨損,良好而合理的潤滑是必由途徑。在選擇正確的潤滑材料后,以正確的操作方法,來保證其液體的有效潤滑。特別是在進行潤滑劑的添加時,應做好密封工作。
1.2 材料選擇。為了提高機電設備的零件耐磨性,材料選擇的正確與否是其前提。對于煤礦機電設備而言,疲勞磨損的要求很高,應全面控制其鋼材的質量與雜質含量,盡量降低鋼材中有害雜質含量。
2 如何進行油脂的質量測評管理
潤滑可以有效降低煤礦機電設備零件的磨損,而潤滑油脂的質量則直接決定了其對于零件的保護作用。基于此,進行潤滑油脂的質量有效測評是重要的工作內容。
2.1 油質化驗工作。在進行潤滑油脂的化驗工作時,應確定其技術性能指標后,對不同牌號油脂需滿足的技術要求進行全面核定。一般而言,在進行油脂采購環節,“油品質量證明書”應是必審項,并要由企業進行二次化驗后再允許入庫儲存。當油脂儲存六個月以上時,使用時要進行重新化驗,以保證油品的質量。對于煤礦機電設備的重要部件,如齒輪箱、泵站油箱等油料,要堅持定期抽樣化驗,并以其作為更換周期的依據。同時,要堅持換油周期化,按質換油的原則,以提高油脂的利用率,科學節約其消耗。
2.2 油脂質量測評。第一是進行潤滑油脂的粘度測評,其方法是把被檢油與標準油分別注入兩個試管內,油量相等,不需注滿,將其封口后進行倒置。觀察兩試管內氣泡的上升速度。第二是進行潤滑油脂的水分測評,其方法是把以上兩管油脂正常放好后,對其進行同等條件下的加熱,觀察其氣泡量。如果被檢油品氣泡發生量相較于標準油更多,則視為水分超標,應予以送檢確定具體含量。第三是進行潤滑油脂的雜質測評。此方法是通過把被檢油注入試管后,對其靜置后的沉積物與相關的懸浮黑點進行觀察。當油液不透明時,可以適當加入汽油進行稀釋。第四是進行潤滑油脂的附著性測評。把被測油脂涂抹在小銅片上,放入裝水的試管中進行連續性轉動。當水面出現游離油珠時,則表明該油品網狀骨架已經失效,無附著性,不予使用。
2.3 油脂的清潔管理工作。在煤礦機電設備工作過程中,機械雜質混入潤滑油脂后,會產生油品間的混導,影響其潤滑效果。所以在油脂的清潔管理工作中,應重視保管、領用與注油環節的控制。專桶專管是必備管理措施,并對盛油容器應制定定期清洗計劃。其中注油容器應保持一個月一次清洗,生產現場車間的油桶容器應每三個月清洗一次,而油庫油桶油罐應每年一次清洗。而在領用過程中,應對油品實行入庫、發放、與加油三過濾管理,以防止雜質進入設備潤滑區域。當對煤礦礦井進行液壓油添加時,應把加油孔擦拭干凈后,再使用專門工具,如帶過濾器的手泵進行操作。而對采煤機等進行換油時,考慮到現場環境,應先進行周邊環境清理,噴水吸塵,并對設備進行棚布遮擋,以保證其加油時的清潔度。
2.4 如何進行潤滑油脂的改善。由于目前煤礦設備技術的不斷更新,對于潤滑油的性能與質量要求也相應提高。目前來說,要想有效降低煤礦機電設備的零件磨損,提高潤滑油脂性能是重要手段。一般可以進行潤滑油添加劑的使用。如極壓抗磨添加劑,可以有效提高潤滑油對于高溫高壓的適應性,在大幅度加載的情況下,避免發生卡咬。并且在高溫情況下可以保持其性能的穩定,有效延長潤滑油的使用壽命。但作為一種極壓環境下的添加劑,這種適用于齒輪油、機械軸承用油。而抗氧化的添加劑,則可以有效提高機械潤滑的使用時間,但其的適應溫度在100℃以下。常見于對液壓油、透平油、變壓器油、燃料油等工業潤滑油的添加中。而抗泡沫的添加劑則使用在液壓油中,以縮短油中泡沫存在時長。防銹型添加劑則通過在金屬表面所形成的保護膜,達到保護金屬面的作用。一般添加后用于防銹與封存。油性類的添加劑則適用于低溫低負荷下的使用,常用于齒輪油、汽輪機油和液壓油。
3 潤滑油脂的循環再利用
對于潤滑油脂的循環再利用一般是對設備儲油箱內更換下的舊油與設備的滲油漏油進行收集。由于廢油雜質成分主要為灰塵、泥沙、金屬屑粉。當其與乳化液,氧化后容易生成膠質、瀝青質、油溶性有機酸、輕質油等。通過對于廢油的循環再利用,可以提煉出75%的好油。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還可以達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在進行潤滑油脂的循環再利用時,實行交廢供新制,對其回收率進行控制,并有不同等級的獎勵。做好回收與保管,對其中的水分與明顯雜物通過沉降法進行處理,對于專用油與特種油,應分類進行回收。對于廢油的有害成份應用白土吸附法進行操作,提高油品色澤透明度,改善其性能。對于廢油的酸值應以堿中和法進行。另外,可以視不同需要選取硫酸精煉、加氫精煉、蒸餾等方法進行操作。所有回收再利用的再生油應化驗,并確定其性能指標,視其不同量化后技術指標進行使用,可作新油也可降級使用。且可以把其調配到不同油號的潤滑油中,作為乳化液制作與切削冷卻液的組成部分。
4 對于煤礦機電設備的滲漏油管理與控制
4.1 煤礦機電設備的滲漏油種類。不同的漏油速度可以把其分為滲油與漏油兩種。當其油跡不明顯,擦拭后5分鐘不見油跡的,為滲油。看得見油跡,甚至形成油滴,擦拭后5分鐘可見油跡與油滴的,為漏油。煤礦機電設備的滲油漏油常見于油箱、齒輪箱與油泵馬達等處。按其漏油程度,可把機電設備分為以下幾種:一種是基本不漏油,也就是整個機電設備結合面80%沒有漏油現象,且漏油部分3分鐘內漏油不超過1滴的情況。第二種是一般性漏油設備,有漏,但是未到嚴重程度。第三種是嚴重漏油設備,指其1分鐘內其中一個漏油點的油滴量超過3滴。
4.2 對于煤礦機電設備的滲漏油管理與控制。首先是原因查找,進行滲油漏油縫隙的封堵。可以選用環氧樹脂、堵漏膠、工業修補劑、鉛塊等。對于找不到漏油滲油處的,應把整個箱體洗凈,注入水玻璃溶液,靜置24-32小時。其次是焊接裂縫、修缺損。要用刮研的方法刮平結合面間縫隙,并對門、管道、龍頭損壞進行修理。必要時更換零件,并進行密封結構修整。最后是做好設備的及時檢查,建立健全獎罰制度,對治理漏油的方法與防范的方法進行總結與推廣。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煤礦機電設備管理時,對其設備零件進行有效潤滑,提高其使用效率,延長其工作時限是保證設備完好,全面發揮設備性能的重要手段。而降低煤礦機電設備零件的磨損也是減少機械故障率,避免機械故障的重要方法,直接關系到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孫斌,王斌,吳迅凌.現代設備潤滑技術及其應用[J].潤滑油,2012(10).
[2] 田偉.論煤礦機械設備的潤滑及管理[J].礦山天地,2010(11).
[3] 王斌.淺談煤礦機械的潤滑管理[J].農村經濟,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