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哲
摘 要:推動綠色建筑設計是社會和發展的需求,應該從實際出發,以低能耗為中心,以適當技術應用為手段,在激勵政策和機制的刺激下,加大宣傳和教育,使綠色建筑設計深入人心,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設計新道路。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國情;技術;激勵政策;宣傳;教育
我國能源的平均占有率在世界上處于較低的水平,這就決定了我們發展的道路必定要走出中國的特色,要將節能、環保、和諧作為發展的主要特點,推行科學化、集約化、生態化的發展模式,真正實現發展的可持續性。當前推動綠色建筑設計已經成為建設工作的主要方向,新時期要將綠色建筑設計與我國實際國情相結合,以低能耗發展為中心,應用適當的技術將綠色建筑推向大眾、走向實際,通過不斷的正向激勵和宣傳教育令綠色建筑觀念深入人心,切實開拓出綠色建筑設計的道路,實現建設事業在新時期取得新進步,完成行業的社會任務,達到綜合發展的目標。
1 從我國國情實際出發進行綠色建筑設計
綠色建筑設計是國外最早與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的,我國接受這一理念的時間不久,在理念上、認識上和工作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別在國家工業整體水平、技術能力和建筑行業發達程度上遠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這給綠色建筑設計概念的推廣和工作的展開都帶來了各種負面影響。因此,我國綠色建筑設計工作要立足于當前的實際和國情,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發達國家成功之處的前提下,不斷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的研討,將信息化、生態環境、科技化、標準化的理念引入到綠色建筑設計工作之中,使綠色建筑與我國國情相符合,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設計佳品,在提升綠色建筑設計生命力的同時,形成綠色建筑設計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2 以低能耗為中心進行綠色建筑設計
綠色建筑推行低能耗的理念,而中國是一個能源匱乏的國家,因此,在推行綠色建筑的建設和設計中要更加注意能源的利用,要從生態化、環保化、低耗化的角度進行綠色建筑的相關工作。在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綠色建筑設計應該選擇低能耗為主的材料和工藝,這樣不但可以節約寶貴的能源,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此外,綠色建筑設計應該走低成本擴張的道路,要通過科學使用材料、節約能源消耗和擴大能源來源等方式將綠色建筑設計的成本進行控制,不追求華麗、不盲目跟風、不相互攀比,以最佳的性價比實現綠色建筑的效果,以最佳的經濟效益增加市場選擇綠色建筑設計的可能,確保綠色建筑設計實際應用的擴大化。
3 堅持適當技術原則
3.1 綠色建筑設計應該考慮地域因素
綠色建筑設計要根據當地的物質條件、技術條件和能力要素,要走出一條適合于本地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綠色建筑設計新道路,通過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促進本地建筑發展、經濟提高和科技水平提升。
3.2 綠色建筑設計應該實現污染控制
建筑材料應該實現綠色化,施工機械應該實現智能化,在材料運送的過程要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降低噪音、廢氣、廢渣對周邊的影響,綠色建筑施工中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要得到總體的控制,應該推行綠色認證制度,確保綠色建筑施工中對污染的有效控制。
4 綠色建筑設計的宣傳和教育
4.1 綠色建筑設計的教育
為建筑物的制造者和設計者應該提高對綠色建筑的認知水平,千萬不可以脫離社會現代化水平和時代化特征,否則將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可。當下應該積極接受綠色建筑設計的教育,提升綠色建筑的能力和素質,達到對綠色建筑工作的良好支撐。
4.2 綠色建筑設計的宣傳
綠色建筑的理念和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人享受到持續的、健康的新式建筑。建筑行業應該做好綠色建筑設計的宣傳工作,以設計、決策、管理、構建、開發、規劃為主體,切實而全面地展開宣傳工作,爭取社會最廣泛的理解和支持。
5 建立綠色建筑設計的激勵機制
5.1 加大綠色建筑的回報
當前綠色建筑設計帶來的回報遠遠低于投入,作為一項前期資本投資大、利益獲取時間長、速度慢的建設項目,綠色建筑在期初的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尤其是綠色建筑上面的投資所得利益,到最后也有可能不會是開發商的。那么,這個利益受益者會是誰呢?通過研究發現,大多數的受益者是社會和使用者。這種結局雖然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但是還有一點會讓更多的人感到詫異,那就是通常會在一定的年限之后才可以發現生態方面所投入的成本要大于節約出來的資源價值。如此一來,面對綠色建筑,很多的開發者和決策者將望而止步,顯得力不從心、無能為力。好像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和已為人知的規律,也就是說當某一種新式的技術或思想的出現,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并沒有表現出優于傳統的技術或思想,那么,即使它在以后會有更大的優勢,人們也將無法接受。
5.2 出臺綠色建筑設計的激勵性政策
要使人們接受綠色建筑,就要實行限制性和鼓勵性政策并舉的方針,對于達不到節能設計標準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等強制性措施加以限制;對于按標準節能設計或采用可再生資源的建筑,給予減免稅收、貼息貸款、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從而增強綠色建筑項目開發的經濟可行性。特別是在開始階段,如果沒有好的經濟、社會和道德方面的激勵機制用于補償開發商額外投資的損失,綠色建筑的推廣就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因此,應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總體水平,盡快確定目標并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體系,將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公正合理地分享社會資源。
6 結語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設計是世界建筑產業的趨勢,也是我國發展的必然趨向,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綠色建筑設計必須要走低能耗的道路,要堅持適當技術原則,在外界爭取最大支持和幫助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找到綠色建筑設計的新道路,將綠色建筑設計工作與建筑行業發展相統一,實現綜合、總體、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祎,王隨林,王清勤,宋曉新,張旭,羅雪瑩.國外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分析[J].建筑節能,2010(02).
[2] 張建良,荊有印.基于環境擾動與生態補償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J].制冷與空調,2010(06).
[3] 羅曙輝.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期待融入經濟人文因素中德綠色建筑發展評估體系比較研討會在京召開[J].建筑節能,2008(09).
[4] 程帆,武德俊.推進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快速發展[J].節能與環保, 2008(04).
[5] 夏海山,姚剛.綠色建筑設計的過程性評價導控模式[J].華中建筑,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