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勝利距今已過去60多年。然而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場戰爭是“中華民族的一場悲劇”。主要理由為:這是一場“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戰爭”;“三民主義依然有其強大的生命力”,而這場戰爭則是“共產主義戰勝了三民主義”。其所謂的“悲劇”根源在于,“中華文化中缺少一種現代民主政治的元素”。
其實,在中國共產黨看來,中國抗戰勝利后是要徹底實現三民主義的。1945年8月30日,毛澤東在同國民黨談判的意見中提出:“在和平、民主、團結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現三民主義。”在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反對國民黨政府一切喪權辱國的協定和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廣泛開展了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也就是徹底實現了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新中國籌建之際,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除了誰領導誰這一問題以外,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是和我們所說的人民民主主義或新民主主義相符合的。只許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許為資產階級所私有的國家制度,如果加上工人階級的領導,就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了”。因此,簡而言之,新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可以理解為新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與工人階級領導的一種結合。
歷史地看,解放戰爭的勝利是爭取“獨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的力量戰勝了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一黨專制獨裁統治。在這一過程中,不是共產主義戰勝了三民主義,而是三民主義的徹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成立。以此而論,解放戰爭,不是“中華民族的一場悲劇”,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追求正義的事業。
(責任編輯:齊風)
(郵箱:chenjianxin1123@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