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摘 要:水利工程項目由于具有其廣泛性、復雜性和投資性大的特點,對項目的后評價技術要求很高,而其后評價的內容、步驟和方法不完全一致,但一般項目的后評價都遵循一個客觀的、循序漸進的基本程序,文章將對對水利建設項目后評價的基本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項目后評價;調查搜集資料法;定量分析法;邏輯框架法
1 水利建設項目后評價的基本方法
由于水利建設項目的經濟、技術、社會、環境和經營管理等情況涉及面廣,情況復雜,都要選用適宜的辦法,設置一套科學的后評價指標系統,以全面反映項目從準備、決策、實施到運行全過程的實際狀況及實際情況與預測情況的偏離程度,而滿足這一要求的基本方法是對比法,即報告有無項目的對比、預計和實際的對比,前評價與后評價的對比等。對比的目的是找出變化和差距,為發現問題和分析原因找到重點,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這是水利建設項目后評價的基本方法。
項目后評價的具體工作方法很多,一般可分為調查搜集資料法和分析研究法,這兩種方法中既含有定性方法也含有定量方法。
2 調查搜集資料法
調查搜集資料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現有資料法、參與觀察法、訪談法、專題調查會、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等,以下分別闡述。
2.1 利用現有資料法。這是一種通過搜集各種有關經濟、技術、社會及環境的資料,摘取其中對后評價有用的相關信息的方法。就水利建設項目后評價而言,通常應搜集上述后評價所需的各項資料并充分利用。
2.2 參與觀察法。這是一種通過后評價人員親臨項目現場,直接觀察,從而發現問題的調查方法,參與觀察法十分靈活,調查者可能發現一些被調查者不愿意在意見征詢或調查會上直接回答的微妙問題,但成本比較高,費時較長,同時實地觀察的結果可能帶有調查者個人的偏見。
2.3 訪談法。訪談也是一種直接調查方法,其有助于了解工程涉及的較敏感的經濟、技術、環境、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直接了解訪談對象的觀點、態度、意見、情緒等方面的信息。例如對移民、業主、決策部門的訪談等。由于訪談氣氛可以保持自然、和諧和非正式,從而可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為提高訪談的效率,調查者應按事先擬定的訪談提綱提問,以免所談問題不著邊際,浪費時間和精力。
2.4 專題調查會。針對后評價過程中發現的最大問題,邀請有關人員共同研討,揭示矛盾,分析原因。要事先通知會議內容,提出探討的問題。各個部門的人員在會上從不同角度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從而有助于項目后評價人員了解到從其他途徑很難得到的信息。
3 分析研究法
常用的后評價分析研究法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有無項目對比分析法、邏輯框架法和綜合評價法。
3.1 定量分析法。在經濟、社會、環境或投資、效益、就業、文教、衛生、收益分配、水量、水質等各方面,凡是能夠采用定量數字或定量指標表示其效果的方法,統計為定量分析法,此法應用于后評價,可以找出項目實際效果與預測效果的差距,有利于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對策和建議。
3.2 定性分析法。水利工程的經濟、技術、社會及環境影響比較廣泛,關系復雜,雖然絕大多數可以定量,但是也有一些影響是無形的,甚至是潛在的,往往很難定量計算,只能進行定性分析。根據水利工程的特點和我國的國情,在項目后評價中,宜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以定量計算為主,定性分析為補充的分析方法。
與定量計算一樣,定性分析也要在可比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效果”對比分析和“有工程”與“無工程”的對比分析。
3.3 有無項目對比分析法。有無項目對比分析是指有項目情況與無項目情況的對比分析,通過有無對比分析,可以確定項目實際引起的經濟、技術、社會及環境變化,即項目真實的經濟效益、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總體情況,從而判斷該項目對經濟、技術、社會、環境的作用與影響。對比的重點是要分清項目作用和影響與項目以外因素的作用和影響。對比分析法的關鍵,是要求投入的代價與產出的效果口徑一致,亦即所度量的效果要真正歸因于項目。因為,很大大型水利建設項目實施后的效果,不僅僅是項目的效果和作用,還有項目以外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經濟體制改革、經濟政策、價格政策等。所以,簡單的前后對比不能得出真正的項目效果的評價結論。由于無項目時可能發生的情況往往無法確定地描述,項目后評價中只能設法近似得度量,通常的做法是在該受益地區之外,找一個類似項目區的“對照表”進行比較和評價。有無項目對比分析法常常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可以得出滿意的效果。
3.4 邏輯框架法。邏輯框架法是美國國際開發署在1970年開發并使用的一種設計、計劃和評價方法。近年來,許多國家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廣泛采用該法進行建設項目后評價工作。世界銀行在華資的公路等項目,也采用了邏輯框架法進行后評價。邏輯框架法可以幫助后評價人員理清建設項目中的因果關系、目標關系與手段關系、外部條件制約關系。當邏輯框架4×4矩陣的各項內容都填滿后,可使后評價人員對項目的全貌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
邏輯框架法的基本思路是:將建設項目幾個內容緊密相關、必須同步考慮的動態因素組合起來,通過分析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來評價項目的目標實現程度和原因,以及項目的效果、作用及影響。邏輯框架法不是具體后評價的完善評價程序,而是為后評價人員提供一個分析工程項目建設工作成敗得失的邏輯模式,是一種綜合、系統地研究和分析問題的思維框架模式。
3.5 綜合評價法。對有關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和影響進行單項定量與定性分析評價后,還需進行綜合評價,求得工程的綜合效益。從而確定工程的經濟、技術、社會、環境總體效益的實現程度和對工程所在地的經濟、技術、社會及環境影響程度,得出后評價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