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雋 王新雯
1 電石生產一般采用密閉加熱爐、三相電弧爐埋弧生產工藝。生產工藝簡述如下
1.1 原料準備
生產電石的主要原料為石灰、焦炭、電極糊等。首先要對運進廠內的原料進行破碎、篩分,達到合格的粒度要求,其中焦炭要進行烘干、去掉水分。達到一定粒度要求的原料分別送進各料倉待配料使用。
1.2 電爐熔煉
經過配料的原料運到電爐上部的料倉,再經過料管下到爐內,爐內靠電極之間的電弧產生巨大的熱量來熔化原料。在熔煉過程中,碳質原料與石灰中氧化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電石。
CaO + 3C = CaC2 + CO↑
1.3 出爐鑄錠
電石爐設兩個出料口,互成120°角,電石定期從爐內通過出料口排出,出料時先用燒穿器將堵在出料口的冷料燒開,電石熔體從爐內排出,淌入爐口下的料鍋中,料鍋置于出料小車上,出完料小車將把產品送入成品冷卻包裝車間。
1.4 冷卻包裝
自然狀態下電石再冷卻包裝車間內逐漸冷卻凝固后,利用天車將已凝固的電石從鍋中吊出。通過鄂式破碎機進行破碎。篩分成不同粒度的成品,分別進入各個料倉,即可稱量裝桶,然后運至成品倉庫。具體工藝流程見下圖。
2 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分析
2.1 主要物料危險有害因素分析結果
物質名稱 危險化學品類別和編號、UN號 火災危險性類別 爆炸危險性 閃點 爆炸極限 毒性
電石 43025、1402 甲類 粉塵T11
氧化鈣 82501、1910 丙類
一氧化碳 21005、1016 甲類 ⅡA 級T1 < -50 12.5~74.2% Ⅱ級高毒危害
乙炔 21024、1001 甲類 ⅡC級T2 2.1~80%
2.2 主要危險有害部位辨識結果
評價單元 存在的危險有害名稱
原料儲存單元 火災、粉塵車輛傷害
原料生產操作單元 火災爆炸、觸電、粉塵、噪聲、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
燒結生產操作單元 火災爆炸、觸電、中毒、粉塵、噪聲、高處墜落、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溫
電石粉碎生產操作單元 火災爆炸、中毒、觸電、粉塵、噪聲、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
電石儲存生產單元 火災爆炸、中毒、觸電、粉塵、高溫、車輛傷害
3 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
3.1 火災爆炸
3.1.1 電石爐的火災爆炸危險性
(1)電石爐是該項目的核心生產設備,電石爐的電極軟斷是導致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電石爐漏水是另一重要原因。由于漏水使爐內氫含量增加,或因水遇熔池高溫迅速汽化,均可引起爆炸事故。
(3)明弧操作會出現大噴料、大塌料等現象,嚴重時甚至進入空氣而引起爆炸。
3.1.2 冷卻包裝車間、成品庫的火災爆炸危險性
冷卻包裝車間、成品庫內主要危險物質均為電石,由于意外原因造成電石遇水,就會生成大量乙炔,易造成火災爆炸事故,另外,在冷卻包裝車間,粉碎電石時,即使少量水進入也會造成火災爆炸事故,應特別加以重視。
3.1.3 變壓器、電纜火災危險性
變壓器會因絕緣老化和層間絕緣損壞引起短路導致火災,或由于絕緣套管損壞爆裂起火。變壓器爆炸起火后,因它的內部裝有大量的變壓器油,火勢極易迅速蔓延擴大,如果沒有有效的防護措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電纜著火時產生大量煙氣,CO、CO2含量很高,特別是普通塑料形成的稀鹽酸附著在電氣裝置上會形成導電膜,嚴重影響設備和接線回路的絕緣。
3.2 中毒窒息
電石爐發生一氧化碳泄露,以及當電石遇水產生大量乙炔氣體時,周圍工作人員有中毒窒息的危險。
3.3 灼燙和熱輻射
3.3.1 在爐料料面上工作時,有可能陷入料層中而導致嚴重的燒傷事故;電石爐內的電石呈高溫熔融狀態,因電極軟斷或明弧操作等原因引起的噴料極易造成灼燙事故;高溫熔融狀態的電石在放料、運輸及自然冷卻過程中,如盛裝容器出現意外造成物料溢出或飛濺時,也會造成灼燙事故。
3.3.2 在熔融電石出爐以及運輸時,對周圍操作人員有較強的熱輻射作用。
3.3.3 焦炭烘干作業時,由于操作不慎,操作人員有灼燙傷害的危險。
3.4 觸電
電傷害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3.4.1 電擊
(1)傷害的方式:觸電傷害是由電流形式的能量造成的,當傷害電流流過人體時,人體受到局部電能作用,使人體內細胞的正常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2)傷害的途徑:人體觸及設備和線路正常運行時的帶電體發生電擊;人體觸及正常狀態下不帶電,而當設備或線路故障(如漏電)時意外帶電的金屬導體(如設備外殼)發生電擊;人體進入地面帶電區域時,兩腳之間承受到跨步電壓造成電擊。
3.4.2 電傷
(1)分布:電石爐帶電部位、配電柜、配電線路等。
(2)傷害的方式:由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機械效應對人體造成局部傷害,形成電弧燒傷、電流灼傷、電烙印、電氣機械性傷害、電光眼等。傷害的途徑:直接燒傷;電流灼傷。電傷危險因素的產生原因:第一,帶負荷(特別是感性負荷)拉開裸露的閘刀開關;第二,誤操作引起短路;第三,線路短路、開啟式熔斷器熔斷時,熾熱的金屬微粒飛濺;第四,人體過于接近帶電體等。
3.5 高處墜落
在各生產車間,由于巡視、檢測、維修等原因需要在高處作業時,存在著高處墜落的危險。
3.6 機械傷害
電石生產中有較多的手工操作,原料及成品粉碎機、皮帶運輸機及電石爐的操作和維護時,稍有不慎即會造成機械傷害。
3.7 粉塵危害
在原料準備車間、電石生產車間、冷卻包裝車間、成品庫都有較強的粉塵危害,操作人員長期接觸粉塵有患矽肺的危險。
3.7.1 碳化鈣能造成皮膚損害,引起皮膚瘙癢、炎癥、“鳥眼”樣潰瘍、黑膚病。由熱的碳化鈣引起的燒傷是工業生產中最常見的事故。皮膚灼傷表現為創面長期不愈及慢性潰瘍癥。接觸工人出現汗少、牙釉質損害、齲齒發病率增高。
3.7.2 電石爐中生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排出的粉塵,對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及皮膚都有危害。
3.7.3 碳化鈣可能含有的雜質磷酸鈣或砷酸鈣,遇濕后釋放出磷化氫或砷化氫,兩者都是劇毒物,碳化鈣遇濕放出乙炔對人也有危害。
3.8 起重傷害
一般在正常生產及維修作業中需使用電動葫蘆等起重機械。可能引起起重傷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吊鉤墜落、吊索具脫鉤、載荷墜落,吊索破斷、超載、綁掛不當、斜吊、違章操作、違章指揮等
起重作業危險因素如下:(1)超載:超過工作載荷、超過運行半徑等。(2)碰撞:與建筑物、電纜線或其他起重機相撞。(3)操作失誤:由于視界限制、技能培訓不足等造成的。(4)負載失落:負載從吊軌或吊索上脫落。(5)起重機在運行中對人體的積壓和撞擊。(6)吊運中突然停電。(7)起重機車輪從軌道上脫軌。(8)使用的鋼絲繩超過安全系數,造成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