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龍
摘 要:文章介紹了排水固結堆載預壓法處理軟土地基的材料要求、機械設備、質量標準、施工工藝及方法,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堆載預壓;塑料排水板;處理;軟土;地基
排水固結堆載預壓法適用于路基范圍內的稻田或水塘,施工時直接抽排水、回填砂或土之后,整平、碾實,標高略高于設計標高。四周填筑土梗,之后抽水將水排至土埂外流走。待砂層或土層無水分、呈干濕狀后鋪設土工布,再在其上鋪設50cm厚砂墊層,在墊層縱向中布設排水盲溝,兩邊向縱向盲溝設5%的橫坡,同時間隔100米設置2-3道橫行盲溝,縱橫盲溝交匯處設置集水井,填土高度接近設計高程1-2m開始用抽水機強制排水。在土埂外側設縱向排水溝,接通至下游排水渠,深圳市寶安大道部分路段位于軟土地基上,采用排水固結堆載預壓法處理。,從2004年4月開始施工,到次年6月完工。主要工序為排水板施打,砂墊層鋪設、土工布鋪設及填土碾壓、填筑預壓土、卸載預壓土。現根據施工情況對施工工藝總結如下:
1 主要材料
1.1 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溝槽表面平滑,能保持一定的過水面積,抗老化能力在二年以上,具耐酸堿抗腐蝕性。
塑料排水板質量、品格要求根據有關規范標準、依據插板深度不同選用,斷面尺寸采用3.5×100mm,其性能應不低于表1.1-1要求。
表1.1-1 塑料排水版性能表
打入深度L(m)
項目 10 15 20 25 備 注
材質 芯帶 聚乙烯、聚氯乙稀、聚丙烯
濾膜 滌綸、晴綸等無紡織物
斷面尺寸 寬度(mm) ≥100
厚度(mm) ≥3.5
復合體抗拉強度(KN/10cm) ≥1.3 延伸率10%的強度
通水能力q(cm3/s) ≥30
濾膜拉伸 干 1.5 1.5 2.5 2.5 延伸率為10%的強度
強度KN/M 濕 1.0 1.0 2.0 2.0
濾膜滲透 滲透系數(cm/s) ≥5×10-4
反濾特性 等效孔徑09s(mm) <0.08
1.2 土工布
土工布的規格及質量符合表1.2-1要求。
表1.2-1 土工布規格及質量要求
項目 單位 規格及要求
門幅 M 4.2
單位質量 g/m2 207
條
帶
拉
伸 縱
向 抗拉強度 N/5cm >1750
延伸率 % 18
橫
向 抗拉強度 N/5cm >1750
延伸率 % 15
梯形撕裂強度(縱向) N >534
圓球頂破強度 N >1800
垂直滲透系數 Cm/s 1.0×1.0-2
等效孔徑 mm 0.146
1.3 砂墊層
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壓實達中密狀態,干容重不小于16.5KN/m3。
1.4 盲溝
盲溝滲濾材料采用粒徑3~5厘米、級配均勻的碎石,含泥量不超過3%,盲溝的滲濾材料用無紡透水性土工布完全包裹,無紡土工布質量要求滿足要求應滿足:
斷裂延伸率>40% 抗拉強度>10KN/m
頂破強度>1.8kN 滲透系數>2×10-2cm/s
1.5 集水井
集水井采用水泥濾水管,直徑為100cm,每1m四節。
1.6 碾壓填土
土料選擇,宜采用礫質粘土或土夾石(山皮石);
2 施工技術要求
2.1 塑料排水板施工技術要求
2.1.1 插板孔位誤差不大于50mm,插板垂直偏差不超過插板長度的1.5%。
2.1.2 插板不得有回帶現象。
2.1.3 記錄每根插板的長度,孔深等。
2.1.4 局部地區(如硬殼較厚段)可采用振動插板。
2.2 砂墊層施工技術要求
砂墊層壓實達中密狀態,壓實后的厚度不小于50cm(分兩層鋪筑各25cm,第一層鋪設25cm,然后施打排水板,最后再鋪設上層的25m)。
2.3 土工布施工技術要求
2.3.1 場地平整,清除雜物,如石塊、樹根、竹竿等。
2.3.2 土工布應采取雙排線折疊縫合法縫接,接縫寬度為30厘米;相鄰土工布之間的搭接長度不小于1米,鋪好的土工布,周邊用砂袋疊壓,并及時回填砂。
2.3.3 土工布的鋪設與第一層填料的推進方向相適應。
2.4 盲溝施工技術要求
2.4.1 盲溝滲水材料采用粒徑3~5厘米、級配均勻的碎石,含泥量不超過3%,溝底設置排水坡度。
2.4.2 盲溝外包裹材料用200g/m2,無紡透水性土工布完全包裹,搭接長度大于30cm;
2.4.3 誤差要求:
平面設置﹤10cm 溝底標高﹤5cm
盲溝高度﹤5cm 盲溝寬度﹤5cm
2.4.4 濾水土工布的接頭的搭接長度大于80厘米,在盲溝交叉處大于120cm;
2.5 集水井施工技術要求
縱橫向盲溝的交匯處設置集水井,在堆載和預壓的整個期間,使用自動控制式潛水泵抽井內地下水。集水井的直徑為100cm,底部為水泥濾水管,每1m四節,集水井隨填土層的逐級堆載,也逐級上升,上部采用1m一節水泥管,直到預壓層頂面以上1m。加井蓋注明井號,并加以保護。
2.5.1 平面位置誤差﹤5cm,井底標高誤差﹤10cm。
2.5.2 水井的孔口須高于填土面30cm。
2.5.3 集水井與盲溝連通良好。
2.5.4 整個施工和預壓過程中要及時排水,集水井的水深不宜超過50cm;記錄抽水時間和井水位變化。
2.6 碾壓土
2.6.1 對土源點抽取土樣做重型擊實試驗,測定填料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
2.6.2 填土含水量偏離最佳含水量小于+4%時方可進行碾壓,上料過干應灑水,水分過多應晾曬。
2.6.3 每層填土按1組3(點)/1000m2頻次做現場密實度試驗。達到要求后進行上一層土的填筑。
2.6.4 填土須分層水平填筑,每層壓實后的厚度不大于30cm。
2.6.5 對于碾壓機械難以達到的部位(如集水井、觀測設備附近等),可采用小型打夯機夯實,并保證滿足密實度要求,不得有漏夯。
2.6.6 邊坡超寬0.5~1.0米進行碾壓填筑,在卸除預壓土時在刷坡至設計坡面。
2.6.7 碾壓機具應采用15~20t重型振動碾。
2.6.8 堆載:在碾壓面以上堆土或砂2.18米高,按50cm一層壓實,壓實度達85%以上。
3 施工工藝流程及注意事項
3.1 施工工藝流程
3.1.1 清除地表雜草、塘埂、垃圾塊石等,平整場地,調整場地標高形成工作面。
3.1.2 回填不少于0.5m厚砂墊層,施做盲溝、集水井,對于水塘部位預先填筑排水,加土工布。
3.1.3 打設塑料排水板,按照整平原地面→攤鋪下層砂墊層→機具就位→塑料排水板穿靴→插入套管→拔出套管→割斷塑料排水板→機具移位→攤鋪層砂墊層的順序施工;塑料插板間距為1.2~1.4m,正三角形布點,長度以打穿淤泥進入下臥層0.5~1.0m為準。
3.1.4 埋設監測儀器。
3.1.5 分層填筑,分層碾壓回填堆載預壓土,填筑預壓土總高度要考慮預留軟土固結沉降深度。
3.1.6 施工過程定期進行淺層沉降,邊樁位移、孔隙水壓力觀測,控制加載速率和卸載標準。
3.1.7 要派專人負責集水井的抽水、排水工作,確保抽水期間抽水機正常工作,同時檢查土埂外排水溝,保證其通暢。
排水固結堆載預壓法主要工藝流程見圖3-1。
圖3-1 排水固結堆載預壓法工藝流程圖
3.2 施工注意事項
3.2.1 避免在打設與轉盤過程中損壞塑料板濾水膜,避免板芯進入淤泥出現輸水孔堵塞,影響塑料板正常排水。
3.2.2牢固鏈接打樁機與塑料板的端部,防止提管時脫開而帶出塑料板。
3.2.3 適當配合導管靴與樁機樁尖平端,切忌錯縫,這樣可避免導管中進入淤泥,出現塑料板的阻值力增大帶出塑料板。
3.2.4 當塑料板長度過短則接長,為減少導管與板間阻力,連接方法為濾水膜平搭接法;為提升排水質量,搭接長度應該超過20cm。
3.2.5 在砂墊層以上20~25cm處將排水板剪斷埋入砂中。
4 施工監測及竣工檢測
4.1 施工監測內容
堆載預壓和插板處理均須進行監測工作,指導施工過程,內容包括:
4.1.1 沉降觀測。通過在軟土表層埋設沉降觀察標,觀察得知軟土層在預壓土作用下沉降量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可以掌控預壓土施工速度和排水速度,推算軟土固結度,判斷加固效果的好壞。也可以在軟土中不同深度埋設沉降磁杯,以觀測軟土深層和分層沉降數值。
4.1.2 邊樁與測斜觀測。設置測斜關于深厚淤泥區,在加載時對各水平方向位移進行監測。設置邊樁測點與預壓土的外側,避免過快的加載速率出現滑塌或失穩。
4.1.3 觀測孔隙水壓力。值曲線記錄以孔隙水壓力消長觀測為準,掌握調整施工進度、地基強度和預測地基的平均固結度。
4.2 埋設及觀測要求
4.2.1 施工中的沉降觀測。沉降板埋設在砂墊層和土工布間,沉降板每50m布置一塊,沉降板連接可以接長的沉降桿,每一節長度為1.5m,連接到堆載預壓頂面以上1m為止。
從埋設日期起,每天觀測預壓土填筑過程一次,當填筑預壓土到標高后,可隔3日一次觀測,直到完成卸載后的一周后方可結束觀測。
沉降觀測數據為二等水準觀測精度。觀測后次日向項目經理部提交觀測成果書。
4.2.2 分層(深層)沉降觀測、孔隙水壓力計。在插板完成之后,填土開始之前埋設,埋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每150m安裝一組分層(深層)沉降標孔、孔隙水壓力計,在淤泥之間安裝孔壓計與沉降環,主要用于對淤泥于預壓時的固結變形,水位變動以及空隙水壓消散規律,在向設計單位上交完整的觀測數據后方可卸載,對超孔隙水壓力進行消散情況分析,計量地基平均固結度、剩余沉降以及估計地基土沉降量等,為卸載時間提供明確依據。
4.2.3 斜測和邊樁觀測:邊樁設在周邊邊坡的邊腳,在填土期間每1-2天觀測一次,以控制邊坡填土速率,防止邊坡失穩;
4.2.4 以上觀測數據及時整理保送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由設計人員分析軟基的處理結果,和沉降發展規律。
4.3 填筑塑料控制指標
為保證在填土加荷過程中邊坡的穩定,沉降速率、側向位移率和孔隙水壓力增長須控制在下述范圍。任一項超出范圍,都必須暫時停止填土,待變形趨于穩定并經有關人員認可后繼續填土。
沉降板 豎向沉降﹤15mm/d
邊 樁 側向變形﹤6mm/d
空 壓 孔壓增量/荷載增量﹤0.6
4.4 土方填筑質量檢測
需要控制填筑質量主要有砂墊層和底基層填土,相應檢測和控制方法為:
4.4.1 砂墊層:以干容重為控制指標,檢測頻數為1000平方米不小于3個點。
4.4.2 底基層填土:以壓實度為質量控制指標,檢測頻數為每層土每1000平方米不小于3個;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再填筑上一層土。
4.4.3 每種土源即使試驗不小于2組,擊實試驗的成果和土樣的樣品應送設計單位人。
4.5 竣工檢測
4.5.1 預壓前與結束預壓后的鉆探實驗。將砂墊層鋪設于工作面后,做一定程度的鉆探取樣。一個布置與100-200m間距,淤泥層鉆孔2m終止,在開孔后,間距2m進行原狀土取樣,做物理學的實驗。一個十字板布置于100-200m進行實驗,靈敏測試要在每2m淤泥層進行實驗。在完成預壓后卸載上述工作,并在相同位置做重復一次工作。參考前后預壓的土質變化情形,對地基處理效果做判斷,向卸載時間提供參考。
4.5.2 分析施工檢測的報告。在完成預壓后,施工方理科提交施工檢測分析報告,以完成對軟地基的處理以及下一步的措施應對。
4.5.3 靜載荷試驗。完成卸載后,對交工面整平后,做靜載荷的實驗,每100-200m布置一個1×1m的承載板,要嚴格依據設計說明與相關規定進行實驗。
參考文獻
[1] 塑料排水帶地基設計規程(CTAG02-97)[M].北京:中國水利出版社,1998.
[2] 《深圳地區地基處理技術規范》,SJG04-96.
[3] 《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JTJ0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