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琦
中國古代思想家管仲曾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意思是說物質主義的需求滿足后,人們對更高的精神層面的需求就會提上議事日程。

無獨有偶,美國著名文化學者羅納德·英格爾哈特在數千年后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在其《發達工業社會的文化轉型》一書中,英格爾哈特指出,“二戰”后驚人的經濟增長和福利國家的興起,帶來了發達工業社會生存狀況的根本性的改變,并由此導致發達工業社會的價值觀轉型,即由年老一代強調經濟和人身安全的物質主義價值觀,轉向年輕一代強調自主和自我表現的后物質主義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的代際轉變是一場更為廣泛的政治文化轉型的一部分,它重塑了發達工業社會的政治景觀、宗教取向、性別角色以及性觀念。比如隨著新生代自我意識的增強,之前的精英動員型政治逐漸轉變為精英引導型政治,而自我表現價值觀的上升也導致了對人口多樣化的寬容以及多條戰線上的反歧視運動,性別和種族平等也成為主流政治訴求。與此同時,規模制造業經濟也逐漸讓位于知識經濟,福特主義的流水線生產能力也被創新能力所取代。
英格爾哈特所描述的情形發端于上世紀60年代,而一個饒有興味的問題是:隨著經濟增長向東亞新興市場經濟體“蔓延”,那里的價值觀會發生什么樣的代際轉型,又會給當地政治文化景觀和經濟運行模式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作為在亞洲工業化道路上先行一步的優等生新加坡,近年來在順應代際價值觀變化及其帶來的挑戰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總結此一歷程的《動態治理》一書中,新加坡官員指出,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社會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順從、被動和以經濟為重點,發展成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對于社會意識有更高期望,渴望更高程度的政治開放性的社會。日益增加的復雜性意味著早些年的指導性方法已經不再適用,如果說20世紀七八十年代強調的是秩序、規則、紀律、效率和作為增長驅動力的生產力,1990年代需要的則是靈活性、多樣性、敏捷性和適應性。新加坡官員意識到,從易變和復雜的整體情況看,政府部門的效率很明顯無法替代個體的主動性和進取心。政府部門的工作方法要改變成為接受變化并迅速做出反應,而不是控制環境,比如,不是嚴格規范市場以確保其一致性,而是以自由化法規幫助培養市場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由此,社會治理的性質和政府部門與民眾的關系將從新加坡發展初期的指令性,發展到政府部門更多扮演一個促進者和推動者的角色。
在談到正在中國發生的更為強調自主和自我實現的后物質主義價值觀所帶來的挑戰時,英格爾哈特指出,從長遠看,中國領導人需要應對朝向對自由言論和交流的訴求日益增長的代際價值觀轉變。中國在成為先進的工業制造中心方面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功。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隨著它發展為知識社會,它需要做出新的調整,這既是其民眾日趨強調個體自由的要求,也是成功的知識社會的功能性要求。成功的知識社會要求有獨立思考和公開交流的自由。研究人員必須有自我判斷和想象的自由才能開發新知識。

作者:朱迪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定價:59元
通過中產階層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探討未來的消費和社會發展趨勢,并為擴大消費、城市化和相關制度改革做出政策建議。
作者:[德]托尼奧·赫爾舍
出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定價:32元
以時間為框架,概述古希臘時期的圖像作品和生活世界的關系,以展示它們在希臘社會的政治、私人和宗教生活中留下的深刻烙印。
作者:[美]亞德里安·斯萊沃斯基 大衛·莫里森 鮑勃·安德爾曼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65元
采用動態的觀點分析利潤模式,介紹當前最成功的利潤策略及相關的企業設計經驗。
作者:劉克敵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定價:38元
透過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日常生活,觀察其在歷史變換中的真實心理狀況。
作者:[英]塔希爾·沙阿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定價:35元
作者舉家遷往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裝修這所宅子,接踵而來的是大宅背后復雜的歷史、詭異的仆人、奇特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