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琳·麥肯納(作者系美國資深健康記者,美國健康新聞協會理事,《超級細菌》作者)
回想一年前的這個時候,以上海為核心的中國華東地區周邊省份正出現一種新的流感病毒株——甲型流感H7N9。當時,世界衛生組織(WHO)深感憂慮,因為一旦出現任何新型流感病毒,都需要對其進行密切關注。此外,當時正值SARS疫情爆發10周年,這也令人想起當年的情形——人們開始關心中國將在多大程度上公開疫情。
截至中國流感高峰季節結束,全國H7N9流感感染總人數達到了132例,其中37例死亡。出乎意料的是,中國政府對此次新疫情尤其開放,因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也得以加大研究力度。但盡管如此,依然沒人敢預言H7N9是否會演變為席卷全球的流感病毒。與早前其他一些令人發愁的流感病毒一樣,科學家只能靜觀其變,看它是否會反彈。
答案是肯定的。
在一年一度的春節結束后,中國出現了大規模的返城潮。據報道,中國的H7N9流感新病例正在以今天10例,明天8例,后天14例的無法確定的趨勢而不斷發展。2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政府報告稱,上周末新增流感患者15例,其中1例死亡。同時,新華社報道了一例入境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患者是一名從香港進入內地的6歲男孩。
在目前情況下,H7N9感染人數很難確定。在10天前的一個報道中,流感方面的資深記者海倫·布蘭斯威爾預見性地指出:“感染流感的人數上升太快,很難跟蹤確切的數字。從這篇文章寫成到讀者讀到它的這段時間里,病例數量肯定已經發生了變化?!?/p>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病例都是經中國衛生部的實驗室確診并確認的,因此報道的病例可能比實際情況落后數天甚至數周。對流感感染人數統計最及時的是一個統稱為“流感跟蹤者”(FluTrackers)的H7N9論壇(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荷蘭語版本),不過他們的數據未經實驗室確診。據他們當前的統計,自H7N9流感病毒首次出現以來,感染人數已達336例。
這個統計數字很重要,原因有二。其一,“第二波”H7N9流感(從2013秋季末至今)病例數量超過第一波;其二,該數字表明,較之國際上一直最為關注的H5N1禽流感,H7N9流感蔓延更快——H5N1禽流感病例是10年650例,而H7N9流感病毒病例12個月便達到了336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H7N9病患都曾與單獨的生禽有過接觸,或者去過現場屠宰的活禽市場。這一點與H7N9流感病毒及其他禽流感毒如H5N1的已知風險一致,也符合春節假期的特點。
家禽對于中國慶祝新年來說是有重大文化意義的菜肴,而購買和屠宰生禽依舊是這個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在亞洲,哪怕是日常的家庭餐,人們都很少去購買超市已經死亡并經過切割的雞肉,更何況在節假日。即便是生禽市場已被下令關閉,執行情況也不見得總如人意。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了一篇中國作者(分別來自北京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針對2013年H7N9流感全年病例進行分析的文章。文章對病例的綜述如下:
139名H7N9病毒感染確診患者,平均年齡61歲(年齡范圍,2~91歲),其中,男性占71 %,城鎮居民占73 %。確診病例分布在中國的12個地區。9人為家禽從業人員,在可獲得患者信息的131人中,82%的患者有包括雞在內的活禽接觸史。共有137人住院治療,其中125人患有肺炎或呼吸衰竭;103名有統計數據的患者中,65名進入重癥監護室。除聚集性病例中的二代病例外,2675名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完成了監測期;其中28名進展為呼吸道癥狀;所有接觸者的H7N9病毒呈陰性。
那么,接下來會怎樣呢?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面對流感,沒有人能預知未來將會發生什么。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正在做一份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文件及最新消息而編制的每日流感病情詳細報告。
還有一些關于禽流感這一主題的博客,它們對疫情進行的跟蹤和分析無疑具有很高的價值,比如克勞福德·基利安的博客“H5N1”和邁克·科斯頓的“禽流感日記”。
對于中國的讀者而言,與十幾年前相比,疾控部門等政府機構極具開放精神和擁有先進的檢測設備,并業已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傳染性疾病報告網絡,因而,來自官方的信息足以讓你對國內的疫情動態有基本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