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法林
(海馬轎車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16)
公司于2012年10月完成車門分裝線的設備安裝,并投入運行。車門分裝線分為4大部分,共有6臺升降機。其中內飾線體有2臺,負責車門拆卸后的運輸;內飾線與完成線之間有2臺,負責車門內飾分裝前后的運輸;完成線有2臺,負責產品車下線時車門安裝前后的運輸。6臺升降機,主要分布在3大區域,每2臺升降機共用1個電氣主控制柜。
車門分裝線運行2個月后,對車門線的設備故障進行了初步統計,3臺主控制柜,控制3大區域,平均每個區域的故障率高達10~15min/日,僅車門分裝線的故障時間1天竟達30~40min,很不正常。為了解決設備高故障率問題,對停線的故障進行了統計,主要集中在以下2個方面:摩擦輪的運轉超時和吊具的掛鉤異常。其中以摩擦輪的運轉超時故障占故障時間的絕大部分。
吊具的構成如圖1所示。

圖1
每個吊具有4個小車(圖2)、3個聯系桿和前后車門支架組成。1個前小車、2個中小車和1個后小車,此外,吊具的行走每3個吊具為一組,僅在通過升降機時各吊具才獨立運行。引起摩擦輪運轉超時的故障進行逐步分析如下。

圖2
(1)前小車側支板引起的摩擦輪運轉超時。
吊具在軌道中運行的時候,經常會發生打滑,原因是吊具與軌道的摩擦力大于吊具與摩擦輪的摩擦力。前小車及中小車的側支板與軌道的間隙很小,拆開側支板,發現側支板中間凸起,高出3~5mm,從而引起與軌道的摩擦。據此對有凸出的側支板進行打磨,基本上解決了這一部分打滑現象。
(2)摩擦輪偏斜引起摩擦輪運轉超時。
當吊具發生打滑時,廠家調試人員一味的調節摩擦輪的張緊彈簧,結果導致側支板與軌道摩擦的更為嚴重,調試人員又開始打磨軌道。對此情況與廠家溝通的同時,對吊具的左右側支板與軌道間隙進行檢查,發現左右側支板的間隙大小不一樣。工字鋼軌道寬度為150mm,側支板之間的距離為160mm,而左側的支板間隙基本為零,右側的支板與軌道的間隙為9mm左右。整個小車右偏,導致左側支板與軌道發生摩擦。經過反復查看和測量,發現吊具在進入摩擦輪之前,兩邊的間隙比較均勻,而一旦進入摩擦輪,就發生了偏斜。吊具聯系桿寬度為80mm,投影到軌道表面,可以發現尺寸分布為30mm、80mm、40mm,顯而易見,聯系桿發生了偏斜,導致側支板與軌道進行了干涉。對摩擦輪的位置進行測量,發現100mm的摩擦輪外張,發生了偏移。隨后,對兩摩擦輪的位置進行了調整,確保吊具聯系桿保持在軌道的中心線上運行,即確保聯系桿投影到軌道表面的尺寸分布為35mm、80mm、35mm,從而解決了該類故障。
(3)摩擦輪歪斜引起的摩擦輪運轉超時。
由于橫桿的寬度為80mm,首先要保證摩擦輪之間的距離<80mm,其次要保證摩擦輪與橫桿的摩擦力矩大于吊具與軌道的摩擦力矩。
通過計算可以得知,要保證摩擦輪運轉不超時,摩擦輪之間的最大距離不能超過75mm,考慮其他摩擦因素,一般保證摩擦輪之間的距離為65~75mm之間即可。另一方面引起打滑的是摩擦輪與橫桿的接觸面積小,設備廠家在安裝時,由于小摩擦輪的支撐橫管變形,導致摩擦輪歪斜,摩擦輪接觸面積小,造成打滑。對摩擦輪進行調整后,即可避免摩擦輪的打滑現象。
下面就吊具的掛鉤異常問題進行分析。
(1)由于安裝精度的差異,導致吊具與吊具之間進行掛鉤時(3個吊具同步運行須要進行掛鉤連接),部分吊具的掛鉤滾輪不能在軌道上正常運行,滾輪與軌道之間脫離,這就導致了吊具之間不能有效掛鉤。為了防止該類故障,可將軌道與軌道吊桿之間增加1個12mm的間隔套,有效保證了掛鉤滾輪在軌道上正常運行。
(2)由于制造精度的差異,導致其中1個吊具的尾部掛鉤主銷軸歪斜,在吊具掛鉤時,前一個吊具的掛鉤直接搭在后一個吊具的掛鉤上面,導致掛鉤失效。可對前一個掛鉤的接觸表面增加了0.7mm的鐵皮,解決了掛鉤的歪斜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掛鉤異常問題。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解決,車門分裝線的故障基本上排除。設備自2013年1月份開始運行以來,掛鉤異常再也沒有出現,摩擦輪打滑偶爾出現,基本達到零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