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篤
(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特鋼事業部,山東 萊蕪 271105)
萊鋼小型合金鋼生產線主要生產12~60mm合金鋼圓,年產36萬t。自投產以來,連軋機組2#、4#機列出現減速機打齒、斷軸、軸承損壞、聯軸器磨損快等缺陷,故障頻率高維修成本大,嚴重制約該線生產,為此,實施了針對性優化改造。
(1)原減速機內部結構復雜,整體剛性差,軸承易損壞、軸肩位置易疲勞斷裂;減速機內支撐筋板偏薄,整體剛度差,殼體嚴重變形(圖1)。

圖1 改進前減速機結構及傳動原理示意圖
(2)電機與減速機之間的彈性柱銷聯軸器磨損快,誤差補償量較小,磨損后受力不均,尼龍柱銷經常被切斷,導致電機振動嚴重,壽命降低。
(3)減速機輸出軸聯軸器允許角位移量小,導致齒面磨損快,使用壽命低,更換維修麻煩。
(1)改進減速機的傳動形式。在傳動比、承載載荷不變的情況下,將原結構6級傳動改為4級,結構簡化,去掉原惰輪軸系。

圖2 改進后減速機結構及傳動原理示意圖
(2)縮短各傳動軸的長度,增大軸的剛度。其中輸入軸的長度由1 700mm縮短到1 030mm;原最長軸1 760mm縮短到1 350mm;減速機殼體尺寸縮小,整機剛度大幅提高。
(3)所有齒輪毛坯均采用鍛件,不再采用原焊接結構,增強了正輪抗交變載荷能力。
(4)優化設計殼體軸承孔的位置,便于加工和精度的提高。
(5)新軸承的最短計算壽命在3.5年以上,遠高于原設計使用壽命。
(6)潤滑系統由機外潤滑改為機內潤滑,減少泄漏。
原電機與減速機之間的聯軸器的是彈性柱銷式聯軸器,使用壽命低。
優化改進后采用鼓形齒式聯軸器(圖3)。此聯軸器具有以下特點。
(1)承載能力強,規格相同時比原聯軸器承載能力提高15%~20%。
(2)角位移補償量大。鼓形齒式聯軸器的許用角位移為1.5°,而原聯軸器許用補償量僅為徑向0.15~0.25mm,角向0.5°。
(3)鼓形齒面使內、外齒的接觸條件得到改善,齒面磨損慢,降低了噪聲,維修周期長。
(4)外齒套齒端呈喇叭形狀,使內、外齒裝拆十分方便。
(5)傳動效率高達99.7%。
原使用的是GSL-Z355型齒式聯軸器,其與減速機聯接處為球面齒,存在以下缺。
(1)允許擺角度小(<1.5°),磨損快,壽命低,調整難度大,操作不便。
(2)由于垂直使用,潤滑油容易泄漏造成磨損。
優化改進將原聯軸器的上部齒式聯接方式改為萬向結構 (圖 3)。
改進后具有以下優點。
(1)允許折角增大為2.5~5°,完全滿足正常生產要求。
(2)減少了漏油現象,解決了潤滑不良的問題。
(3)安裝簡單,使用方便,故障較少。

圖3 改進后萬向節聯軸器
通過對連軋2#、4#主傳動系統的優化改造,運行3年多以來,設備運行穩定可靠,備件維修費用、維修工作量明顯降低,經濟效益顯著,為該軋線的穩定順行和產能的提升提供可靠的設備保證。
[1] 成大先. 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2.
[2] 文斌. 聯軸器設計選用手冊[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 李曼云. 小型型鋼連軋生產工藝與設備[M], 北京: 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