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君 章晶晶
[摘要]自中國加入WTO以來,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并躋身于世界貿易大國行列。但是,隨著出口貿易的不斷增長,中國企業也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國外反傾銷訴訟。面對國外的反傾銷指控,中國企業經過了由最初消極不應訴的被動狀態到現在的積極應訴的主動狀態的過程。為此,運用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方法對中國企業應訴國外反傾銷行為進行系統分析,以期對中國企業積極有效地應訴國外反傾銷有所啟示。
[關鍵詞]組織行為學;反傾銷;應訴;行為主體;中國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4)01-0013-03
[作者簡介]郭秀君(1966-),女,遼寧沈陽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組織行為學是研究在組織中人們從事某種工作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反應規律性的科學。依據組織行為學原理, 中國企業面對國外反傾銷訴訟所采取的應訴行為也是一種組織行為。因此,針對這種特定組織行為產生的前提條件,分析特定組織環境下的組織行為的特點和效果,從而為企業應訴國外反傾銷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中國企業應訴國外反傾銷行為產生的前提條件
(一)商品傾銷與反傾銷措施的實施
商品傾銷行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一經出現,就被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認為是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并通過立法采取反傾銷措施, 從而抵制外國商品傾銷和保護國內相關產業。隨著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建立,各國的反傾銷措施又被納入多邊貿易體制。根據WTO的最新統計,從WTO成立之日(1995年1月1日)到2011年6月30日,成員方共發起了3922起反傾銷調查,最終采取反傾銷措施2543起。其中,絕大部分由發達成員國發起,發展中成員國的出口產品是這些反傾銷案的主要對象。
(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長期存在引致國外反傾銷
貿易保護主義由來已久,自19世紀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產生到20世紀80年代,基本上以配額、許可證和補貼等非關稅手段為主,竭力推動本國產品進入外國市場。WTO成立后,加之近年來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一些國家又將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世貿組織允許的貿易救濟措施作為最主要的貿易保護政策措施。相應地,各國為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立法,把這些政策措施法制化、制度化、合法化,使得國際反傾銷訴訟越來越普遍,調查案件數也不斷上升。
(三)中國企業的低價競銷和無序出口引起國外反傾銷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傾銷案件中就有1 起涉及中國。在紡織品、服裝、家電、機械設備等產品出口中,一些中國企業未能有效規范自己的出口行為,這些企業的工作重點不是放在如何加快新產品的開發、產品技術含量和質量檔次的提高以及品牌的創建上面,而是采用低價促銷、低價求勝的手段,不遵守出口秩序,過分依賴大批量低價出口,甚至在出口之前就打內戰互相壓價,致使一些低檔次的產品大量進入國際市場。這種做法就很容易為進口國對我國出口商品提出反傾銷指控提供借口。
(四)“非市場經濟”地位使中國企業更易遭受國外反傾銷訴訟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之日起15年內,其它締約方可以不視之為市場經濟體。這一規定很容易使未傾銷商品的中國企業受到傾銷投訴或使傾銷商品的中國企業承擔大于實際傾銷幅度的制裁。例如,在中國輸美彩電案中,美國在初裁中使用印度作為中國的“替代國”,人為提高了中國幾家出口企業的傾銷幅度,反傾銷稅從2794%到7845%不等。同時,“非市場經濟”地位亦使中國企業更加易于遭受進口國的反傾銷訴訟。由于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使中國企業難以勝訴,客觀上又進一步刺激了某些世貿組織成員的國內相關產業對我國產品提起更多的反傾銷訴訟。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連續17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二、中國企業應訴國外反傾銷的行為特征
在改革開放初期,主要出于應訴成本得不償失的考慮,我國一些企業面對國外的反傾銷選擇坐以待斃方式。但是,經過十幾年的實踐,許多主客觀因素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面對國外反傾銷訴訟時勇敢地選擇了積極應訴。因此,本文著重對企業的應訴行為的特征進行分析。
(一)企業是應訴國外反傾銷的行為主體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經濟組織。反傾銷調查的結果與企業的利益息息相關。另外,在反傾銷的過程中,主要調查的是企業生產情況,特別是生產成本以及計算成品價格的方法,這方面的很多具體情況只有企業自己了解掌握,需要靠自身的努力來爭取勝訴。因此,企業是國外反傾銷調查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當事人,是應訴國外反傾銷的行為主體,同時也需要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幫助和協調。應訴企業應該具備如下素質特點:反傾銷應訴的決心;健全的企業財務制度;優秀的應訴人才。
(二)企業在應訴國外反傾銷過程中的角色定位
1聘請律師
企業反傾銷應訴成功的一大關鍵是聘請高素質的律師。在應訴過程中,律師可以代表企業將自身的理由講解充分,以有力的抗辯爭取盡可能低的反傾銷稅率。同時,好的律師可以幫助企業解決應訴過程中出現的棘手難題。例如,我國濃縮蘋果汁生產企業之所以能夠打贏美國反傾銷訴訟案,應該說是與聘請了具有豐富經驗的律師有一定的關系。在終裁聽證會前,訴方突然向美國商務部提交了新的且更高的印度榨汁蘋果價格,我方律師立即通過其印度合作人,到新德里市場進行實地考察,并拍攝了大量照片。證明訴方提交的蘋果原料是用于直接食用而非用于榨汁,甚至證明了訴方作為替代價格證據的這種蘋果根本沒有運輸到替代工廠。由此可見,聘請有能力、有經驗的律師是應訴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證。國內大部分企業可能對國外律師的情況和能力不是非常了解,有關部門可以幫助企業,或由企業自己建立一個律師檔案庫,對國內外幾家主要律師事務所的水平和資信等進行調查,盡量對律師的情況了如指掌,或是在實際操作中統一招標,從而降低律師代理費用,聘請到既有經驗又有能力的律師。
2積極抗辯
出口企業是反傾銷訴訟的直接當事人,因此企業應該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積極抗辯,以爭取有利的裁決。為此,企業要認真做好應訴的各項準備工作,了解進口國同類商品的價格信息,注意收集相關產品國際市場動態以及相關資訊,以便在應訴時拿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例如替代國的相關產品價格、替代國的相關統計數據、進口國的運輸成本以及出口國的生產資料價格等,由此才能取信于進口國反傾銷機構。例如,在廣西冶金貿易公司應訴日本對華硅錳反傾銷案中,廣西冶金貿易公司在國內聘請了一位在中日律師界有一定名望、對日本法律有專門研究的律師,還在日本聘請了西村真田法律事務所的三位著名律師。律師們憑籍廣西冶金貿易公司提供的大量事實證據、發票憑證、數據等原始材料,進行有理、有據、又符合當事人利益的抗辯,經過一年的反復周旋,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裁決結果。
3依靠政府
按照世貿規則要求,企業與政府沒直接關系反而有利于反傾銷訴訟抗辨,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部門對本國應訴企業可以袖手旁觀。特別是中國的很多中小企業初涉國際市場風浪,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其提供信息、法律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和反傾銷應訴國家基金援助。對遭遇反傾銷指控的企業而言,在許多方面他們都處于不利形勢,尤其是信息和溝通交流方面,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很好地為企業充當組織者和代言人角色,必要的時候甚至應該啟動報復性貿易措施。中國政府可以根據“國際法”中的“對等原則”采取相應措施,迫使那些保護主義色彩嚴重的頻繁針對我國實行反傾銷的國家放棄其不公正的反傾銷行為??傊?,企業在面對國外的反傾銷調查時可以依靠政府有關部門,從而增強自身的抗辯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借助行業協會及中介組織
在應對國外的反傾銷調查中,由于具有行業管理和協調的職能,行業協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可以組織和協調國內企業加強反傾銷調查的應訴工作。以行業協會為應訴主體的好處是:分攤應訴成本,降低應訴風險,提高應訴效率。而且許多工作是必須由行業協會來做的,例如整個行業的成本、產品價格等數據的收集工作,因為行業協會作為各個企業共同組織的社會中介組織,全面了解和掌握本行業的整體情況以及各企業的實質利益。同時,行業協會能夠根據數據,憑經驗做出基本的判斷,反饋給政府和企業,提醒有關方面注意產品出口動向。因此,企業和行業協會應當保持及時、有效地溝通,掌握大量的信息,做到有備無患。
5聯合進口商
由于進口國采取反傾銷措施,也會影響進口國的進口商利益,所以企業必須在應對反傾銷時與進口商保持密切的聯系,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歷史經驗表明,凡是進口國的經銷商認為本國的反傾銷裁決極大地傷害了自己的利益,便會積極地從中運作,由于他們對于本國的法律、律師更為熟悉,因此抗辯的結果也會更理想,其損失的減輕也意味著供貨方、出口方損失的減輕。例如,在廣西冶金貿易公司應訴日本對華硅錳反傾銷案中,該公司特別重視獲得日本主要進口商的支持,并通過進口商尋找最終用戶的理性支持。從進口商方面了解日本申訴方及日本國內硅錳合金行業的更多情況,使得應訴工作有了更強的針對性。
三、中國企業應訴國外反傾銷的行為效果
(一)有利于企業獲得較滿意的應訴結果
面對國外的反傾銷訴訟,應訴與不應訴結果大不一樣。如果企業不應訴,進口國裁決機構大都根據申請廠商提供的數據進行裁決,那么直接的不利后果就是出口國企業要被征收高額反傾銷稅。相反,如果企業積極應訴,應訴成功的企業一般會爭取到較低的稅率,不僅能夠保持原有的國外市場份額,而且有機會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例如,曾經有美國廠商指控中國彈簧墊圈傾銷的案件。在中國10家國有大企業不應訴的情況下,作為一家鄉鎮企業的杭州彈簧墊圈廠獨家奮起應訴,獲得成功。美國商務部把對該廠的反傾銷稅率裁減一半,其余不應訴的企業一律征收128%的高額稅率。
(二)有利于企業增長應訴經驗
在應訴過程中,企業得到了各方面的鍛煉。通過應訴,企業對反傾銷程序和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沒有應訴過反傾銷調查的企業增長了經驗。通過詳細的審計,企業對自己的生產、銷售情況有了全面的認識,促使企業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自身的財務制度、會計制度與國際制度的接軌,從而避免被國外同行起訴或爭取到有利的裁決結果。如果再次被起訴,企業因擁有了相對豐富的應對經驗,可以從容應對;并且自己的親身應對經驗還可以為同行業企業所借鑒。例如2001年,馬鋼股份應訴美國H型鋼反傾銷訴訟時,吸取了深中華公司應訴國外反傾銷的經驗教訓,專程派人赴國家外經貿部、司法部、國家經貿委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廣詢良策,得到了較大的幫助。馬鋼還嚴格執行了國際會計制度,各種財務記錄清晰、詳盡、可靠。在美方調查過程中,企業與有關各方保持了良好的溝通,抱著合作與開放的態度,積極配合調查方的工作,其申訴最終贏得了美方的信服,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
(三)有利于中國進一步爭取市場經濟地位
目前,雖然已有57個國家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是大多數國家(特別是美國和歐盟)仍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與美國只從國家層面認可市場經濟地位的做法不同,歐盟可以受理企業和行業的市場經濟地位的申請。因此,企業應積極應對反傾銷訴訟,如果勝訴就可以再次上訴,要求進口國有關部門給予企業一定程度的市場經濟待遇,企業獲利的同時也有利于整個國家市場經濟地位的爭取,促使有關國家客觀公正地認識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積極考慮并盡早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目前在歐盟反傾銷調查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應訴國內企業超過70家,企業的規范運作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我國政府在爭取市場經濟地位方面的力度。
四、結論與啟示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出口貿易的不斷發展,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將不可避免和頻繁爆發,因而國外對我國相關出口商品的反傾銷訴訟會經常出現和不斷增加。面對這種態勢,我國廣大出口企業應保持一顆平常心,主動與政府和行業協會溝通并取得他們的幫助,與同行團結一致,聘請律師,充分準備,積極應訴和抗辯,以爭取獲得理想的應訴結果。
[參考文獻]
[1] 張亮多哈回合反傾銷談判中的從低征稅規則研究[J]法學家,2012(2):137-148
[2] 反傾銷“大棒”頻現2005[J]世界機電經貿信息,2005(12):21
[3] 馬述忠中美濃縮蘋果汁反傾銷案及其啟示[J]國際貿易問題,2004(6):53-56
[4] 劉志學,扈明廣西冶金貿易公司應訴日本對華硅錳反傾銷案的策略與啟示[J]對外經貿實務,2002(4):20-22
Abstract: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ranks among the world trading powers since the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However, Chinas enterprises are also suffering a growing number of foreign anti-dumping lawsuits with the Chinas growing export trade. Facing the foreign anti-dumping accusations, Chinese enterprises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initial negative non-respondent status to the current active respondent status. Therefore,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hinese enterprisesbehaviors responding to foreign anti-dumping using the method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order to be instructive to Chinas enterprises responding to foreign anti-dumping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Key word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ti-dumping; response; behavior subject; Chinas enterprise
(責任編輯: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