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軍義
(東營市小清河管理處,山東廣饒 257300)
小清河東營段運行管理現狀與思考
來軍義
(東營市小清河管理處,山東廣饒 257300)
總結了東營市小清河管理處在河道運行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通過分析在維護經費、配套治理、執法巡查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加大資金投入、實施配套工程建設、建立水污染補償機制、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加快綜合開發治理等措施,以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東營市;小清河;運行管理
小清河是流經東營市的第二大河,中泓河長34 km(不含上下游與濱州市、壽光市交錯河段7.14 km),堤防總長度為104.85 km,流域面積585 km2,流域內人口28萬人。1996年,東營市實施了小清河干流綜合治理,河道由窄深式變為寬淺式漫灘型,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設計防洪流量由360 m3/s提高到900 m3/s。目前,東營市境內小清河建設各類配套建筑物127座,植樹73萬株,引河灌溉效益面積1.69萬hm2。近年來,隨著對小清河工程配套力度的逐步加大,險工險段逐年治理,工程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得以明顯提高。
1.1 著力提高工程科學管理水平
1)創新河道管理機制。大力推行“三管理一協調”模式,即專業人員技術管理,群管人員日常管理,突發事件聯合管理,政府總體指導協調的新型長效管理模式。2)完善內部目標管理。推行政務公開、服務承諾、“六個一”工作法,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促進了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增強了干部職工自我約束力,提高了河道管理水平。3)建立群管群防制度。東營市小清河管理處制定群管人員堤防巡查制度、年度目標考核制度、巡查管理匯報登記制度等,同時統籌協調承包者利益關系,有效解決了專管隊伍管理不及時、群管組織難落實的問題,促進了河道工程日常維修養護工作的開展。
1.2 著力推進多功能綜合開發
東營市小清河管理處結合水域生態景觀建設,推行大戶切段綜合承包和責權利相統一的綜合開發經營管理模式,以切段不少于500 m、可墾植土地不少于0.67 hm2、可經營林地不少于1.33 hm2為最低標準實施“五包”綠化,對承包合同統一公證,確定經營管護主體,明確權利義務,年底集中對許可證進行審驗,逐步建立起了河道工程水土資源開發與運行管理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1.3 著力實施建筑物配套工程
東營市小清河管理處抓好配套綜合治理,主要實施了王道閘閘門除銹防腐、堤頂道路整修、劉倉排閘維修和李滄、聶寨、佛王險工治理、老淄河及老預備河建筑物配套等工程,有效提高了河道防洪除澇能力。2013年度,爭取縣級財政投資120萬元完成了對小清河新河、辛莊2處險工加固治理、中堤損毀段修復及對右堤堤防道路整修工程。為確保工程建設規范運行,嚴格基建程序,實行“四制”管理,確保了資金優化、工程優質。
1.4 著力加強河道執法巡查
建立了執法巡查制度及舉報、查處程序,加強與公安、油區治安大隊合作,在河道重點堤段設立治安警亭3處,實時觀察運行情況。繼續堅持從嚴控制,建立點、線、面結合的動態防范網絡,力求到邊到位、不留死角。建立起縣鄉聯網、公安司法參與、管理單位群管隊員巡查的執法管理網絡。通過設立遠程監控,隨時發現處理違法行為,保障河道工程良性運行。河道堤防執法巡查定期、不定期沿河道堤防檢查100次,出動宣傳車63輛(次),印發宣傳材料3 000份,查處水事違法行為12起,提高水事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遏制水事違法案件的發生,為河道安全運行管理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2.1 工程管理維護經費不足
河道管理人員受編制控制等原因,工程管理力不從心,加之河道工程管理工作涉及面廣量大、政策性強,被動式管理比較突出。同時,財政只保專管人員工資,群管保工程維護的局面難以為繼,財政預算尚未安排工程運行管理費用,嚴重制約了河道工程的運行管理。
2.2 工程隱患依然存在
由于歷史原因和資金投入限制,東營市境內小清河干流至今仍未統一進行標準化堤防建設,尤其是在干流河道高水位的情況下,受海潮頂托,河水倒灌,與洼地積水相連,會加劇洪澇災害的發生。目前,仍有4個行政村、3 600人居住在分洪道內,引黃濟青、十二支、新海路橫亙阻水未進行綜合治理等問題,嚴重影響著河道行洪安全。
2.3 水源水質問題突出
近年來,由于小清河上游污染未徹底根治,導致小清河東營市段過境水中COD、氨氮、BOD5含量一直居高不下,加劇了該市小清河兩岸的生態環境惡化。同時,小清河流域年均降水量為630.1 mm,最大年降水量為1 141.6 mm,最少僅為397.0 mm,較全省平均降水量少,屬于降水低值區。水質污染和水源不足問題,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用水需求,也限制了小清河的多功能開發利用。
2.4 執法管理硬件弱
隨著科技的進步,小清河河道管理范圍內非法取土、夜間盜土者也用上了高科技,與小清河管理處巡查人員打起了“游擊戰”,個別違法人員還有暴力傾向。同時,東營市小清河管理處配備
的執法硬件弱,暫無直接快速的處罰權和車輛扣押權,致使長期被動地應對涉河案件。
2.5 群眾不斷蠶食河道工程
1996 年,小清河治理占壓土地未確權,至今未依法補償,致使每年人大、政協議案久提不決,群眾意見大,上訪事件時有發生,直接影響工程運行管理和當地群眾及社會安定,管理難度大。同時,隨著國家補貼農業政策的不斷加大,農民耕種土地的愿望也與日俱增;加之個別群眾對水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缺乏了解,忽視了河道保護,在河道管理范圍內亂墾亂植、亂取沙取土、傾倒垃圾,不斷蠶食河道工程或縮小行洪斷面,致使部分河道堤頂、灘地難以達到防汛要求,嚴重影響河道工程正常開展。
3.1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建議上級進一步增加水利地方建設基金列支比例,用于河道工程的歲修治理及工程建設。在預算中安排必要的管理運行費及工程建設維修費,確保工程正常運行。同時,為加快提高河道工程科學化管理水平,建議加大科技信息化投入,實現流域范圍內水情、雨情的資源共享。
3.2 盡快實施配套工程建設
加大對小清河下游的治理力度,抓緊實施配套工程建設,加快工程建設步伐,盡快建設支流入口控制建筑物,對險工地段進行根治,全河段進行標準化堤防建設。同時,實施分洪道綜合治理工程,搬遷分洪道內4村莊,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高河道行洪減災能力。
3.3 建立水污染補償機制
由于水體的流動特性,致使小清河下游更多地承接中、上游污染物,越往下游污染指數越高,納污總量越大,水污染處理的難度也越大,耗費資金也越多。而當前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并行的政策,導致上中游地區企業排放污廢水,卻不承擔下游治理責任,下游地區在承擔區域內水污染“惡名”的同時,還要付出巨大代價進行治理。因此,建議在全省制定出臺配套剛性文件,建立小清河上中游對下游水污染有償補償機制,實行累進加價制度,從而通過行政手段控制小清河水污染加劇。3.4加大水政執法力度
建議上級加大水政執法硬件投入力度,給沿河地市配備必要的執法裝備。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堅決杜絕亂作為、不作為現象;在涉河項目建設、河道占壓、占用等審批過程中,嚴格按程序審批,嚴格項目審查制度,建立健全河道巡查制度,加大河道巡查力度,做到日常巡查、定期巡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結合,及時掌握河道內的水事動態,將水事違法案件消滅在萌芽狀態。
3.5 加快推進綜合開發治理
小清河綜合開發治理工作面廣、涉及部門多、協調難道大,單靠水利部門難以有效實施。因此,建議由政府牽頭,組織環保、交通、國土、林業、旅游等部門及沿河5市共同推進小清河綜合開發治理。沿河地市需加大對小清河污染治理力度,嚴格控制納污總量,減輕小清河下游污染治理壓力,鞏固下游污染治理成果;加快實施引水補源工程,有效改善改變小清河水量水質,實現水清水豐;實施生態林補償機制,種植生長周期長、病蟲害少、樹形好的樹種,實現品種多樣化,增加視覺效果。在此基礎上,積極實施多功能開發利用項目,開發沿岸旅游文化資源,逐步恢復河道航運功能,促進流域內經濟社會發展。
(責任編輯 鄭繼勝)

表2 C35混凝土配合比
按照SL 352-2006《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分別測試混凝土7 d,28 d立方體抗壓強度,測試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回收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7 d強度較普通混凝土稍高,水膠比越小,7 d強度差距越不明顯,且隨著水膠比減小而逐漸增大。回收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28 d強度較普通混凝土稍低,且隨著水膠比減小而逐漸增大。與普通混凝土相同水膠比相比,配制回收粗骨料混凝土時,其坍落度明顯小于普通混凝土的坍落度,粗骨料吸水性比較大;回收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7 d強度較普通混凝土稍高,28 d強度較普通混凝土稍低,7 d至28 d強度增長相對較為緩慢。

表3 C30混凝土配合比實驗結果
1)回收粗骨料表觀密度、堆積密度低于天然骨料表觀密度、堆積密度。2)回收粗骨料混凝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隨齡期的增長而增加。3)同水膠比的回收粗骨料混凝土坍落度明顯小于普通混凝土,吸水性比較大。4)回收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7 d強度較普通混凝土稍高,28 d強度較普通混凝土稍低,7 d至28 d強度增長相對較為緩慢。
(責任編輯 崔春梅)
TV85
B
1009-6159(2014)-09-0021-03
2014-02-09
來軍義(1976—),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