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

“我小嘛!”妞妞仰著頭眼巴巴地望著我。“我大嘛!”我故意撒嬌賣萌,直勾勾地盯住盤子里的小籠包。
那天,盤子里只剩下五個小籠包了,妞妞想吃,我也想吃。妞妞說:“我是小孩,你是大人。”言外之意媽媽應該讓著妞妞。我計上心來:“媽媽不是給你講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嗎?”妞妞低下頭:“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我要把包子讓給媽媽。”她磨磨蹭蹭地把盤子推到我面前,一會兒又拉回她面前。
“妞妞,我們來比賽擦地板,誰擦得快,誰就多吃一個包子。”我下了“挑戰書”。妞妞眼前一亮,歡呼著從我手里接過一塊舊毛巾:“好的,媽媽,我們開始吧!”那天的小籠包,我吃了三個,妞妞愿賭服輸吃了兩個。
妞妞打小就知道,媽媽不會讓著她,而且十次比賽有九次是媽媽勝出,但她還是必須努力,因為這樣才有可能勝利。
妞妞是個“小吃貨”,不但愛吃還很挑剔。然而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很多味道都沒嘗過。家庭聚會,爺爺喜歡吃辣椒、蒜,妞妞也拿過一個尖尖的紅辣椒躍躍欲試。奶奶嚇得一把搶過去:“這個不能吃,小孩子吃這個,還不辣壞了胃!”爺爺、姑姑也幫腔,連哄帶嚇地阻止她吃。妞妞將探詢的目光投向我,我鼓勵她:“沒關系,這個可以吃。”小姑拽了我一下,嗔怪道:“嫂子,有你這么當媽的嗎?”大人們爭執間,妞妞已經把紅辣椒送進了嘴里,咬了一大口,辣得大哭:“媽媽……”一家人亂了套,這個忙著拿水,那個忙著夾菜,我在一旁無動于衷:“妞妞,你記住了,這就是辣。”妞妞淌著眼淚,頻頻點頭。對付好奇心重的妞妞,與其堵不如疏,給她機會,讓她去嘗試,遠勝過我苦口婆心的說教。
別看妞妞才五歲,卻蠻有點子,我們娘倆經常在家里斗智斗勇。一個周日的午后,我倚在床頭看書,光著腳丫在地板上玩了半天的妞妞非要爬到床上。我自然不允許,讓她先去洗腳,可妞妞就是不肯,還和我打起了游擊戰,左閃右躲,想方設法往床上爬。我生氣了:“妞妞,床單臟了誰去清洗?”“洗衣機!”妞妞大聲地回答。
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孩,看我怎么對付她!于是,我苦著一張臉說:“妞妞,媽媽有道數學題不會,怎么辦?”妞妞立刻來了興致:“媽媽同學,我來當老師,我教給你。”“妞妞老師,11減2等于幾?”“9。”“8加6等于幾?”“14。”20之內的加減法難不倒她,我就出道更難的算術題:“25減11等于幾?”妞妞低頭想了想,沒有回答,她伸出十個手指,又把我的書放一邊,把我的雙手攤開。小家伙開始絞盡腦汁,嘴里念念有詞,看得我直發笑。“媽媽,等于14。”妞妞猛然抬起頭,高興地喊。我一把攬過妞妞,在她臉上狠狠親了兩口:“妞妞真棒,妞妞是天底下最棒的老師。”一下午的時光在我和妞妞的算術游戲中一晃而過,她早忘了鬧著上床這碼事。這種互動式的游戲學習還讓她感受到了學習的無限樂趣,她樂此不疲,每天都纏著我和她一起玩。
一天傍晚,我到幼兒園接妞妞放學,妞妞興高采烈地撲到我懷里:“媽媽,你是只狐貍,我是只烏鴉。”我一頭霧水,好半天才弄明白,原來,幼兒園的老師在課堂上給小朋友講了《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妞妞認定媽媽是那只狡猾的狐貍,她是那只可憐的烏鴉。“可是,我喜歡狐貍媽媽。”妞妞繼續說,“狐貍媽媽是我的好朋友、好伙伴。”我抿著嘴笑了,為自己不以女兒為中心的教育方式、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快樂活潑的女兒。
編輯/祝海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