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君
進入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頻遭霧霾天氣籠罩,人人談PM2.5色變,因為霧霾天氣增加了呼吸道、心血管病人的發病率。遭遇十面“霾”伏,我們該如何做好科學的防病措施?
不同人群防霾有道
常言道“毒霧殺人刀”。我們看得見、抓不著的“霧霾”確實嚴重危害人體健康。面對惡劣天氣,我們只有采取各種措施,盡量避免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帶來危害。
肺病人群應警惕 抵抗力弱
的老人兒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易感人群應盡量減少出門,或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時戴口罩,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歸來后,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患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戶外鍛煉,以免誘發慢性病的發作或加重。
生活細節有講究 霧霾天氣時應緊閉門窗,避免室外霧氣進入室內,污染室內空氣;一旦霧霾消散,立即開窗,保證空氣清新;要經常性打掃房間衛生,清理衛生死角,不給病菌以孳生之地;使用燃煤取暖的用戶須注意防范煤氣中毒;不要在室內吸煙,煙霧在霧霾天氣下只會“雪上加霜”;在陽臺、露臺、室內多種植綠色植物,綠蘿、萬年青、虎皮蘭等綠色冠葉類植物的葉片較大,吸附能力相對較強;在家里使用空氣凈化器,以凈化空氣中的細微顆粒物。
專業口罩才管用
在個人衛生防護措施中,大霧天外出時戴好口罩是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遺憾的是,由于大多數人并不會戴口罩,即便戴上了口罩也非常不科學,沒有起到有效的防護作用。那么,如何選擇合適的口罩并正確佩戴呢?
分類 口罩按用途大致可以分成四類。第一類是防飛沫、防菌,主要是一次性醫用口罩;第二類是防異味,主要是活性炭口罩;第三類是防塵,主要是傳統口罩及海綿面具;第四類是防毒,主要指防毒面具。
現在,市場上最常見的有硬質口罩、普通棉質口罩、醫用口罩和時尚類口罩。這些口罩外包裝上標注了使用功能、使用方法、成分、等級、生產廠家等信息。
醫用口罩效果差 醫用口罩包括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主要針對PM3以上的可吸入顆粒物,對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的作用可能會稍小一些。像棉布等普通纖維口罩,它的阻流原理就是一個機械阻擋作用,通過這一層的機械過濾阻擋,可以把大的顆粒擋住,但是對直徑小于5微米以下的,防御能力有限。也就是說,普通紗布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對PM2.5的阻擋效果都較差。
N95口罩謹慎戴 對于新產品PM2.5口罩,目前尚未有相關效果的評價。網上熱銷的N95口罩,經檢測過濾效果能達到95%,防護PM2.5的效果應該是最好的。但對于N95口罩,專家不建議普通人戴,因為口罩越密閉,呼吸起來越困難。這種專業防護型口罩戴不好還可能因缺氧而導致頭暈,尤其對于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更要謹慎。
KN90口罩最適宜 相對于N95口罩,KN90口罩更適合普通人。當然佩戴是否感覺舒適也是因人而異。在購買口罩時一定要認準“藥監械準字”。口罩宜棉質,除了防止空氣中的微粒進入口鼻外,還能起到保暖作用。霧天外出歸來后,應立即用溫水清洗手、面部及其他裸露的肌膚。而一些花里胡哨的時尚口罩防病功效不靠譜,大家就別趕時髦。
佩戴方法 平展口罩,讓口罩緊貼面部,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然后,我們用雙手平拉推向面部,左手按住口罩,右手將護繩繞在右耳根部,再用右手按住口罩,左手將護繩繞向左耳根部。戴好后雙手上下拉口罩邊沿,使其蓋至眼下和下巴。佩戴口罩后要避免觸摸口罩,以免污染。另外,脫下口罩時,應盡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分,因為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或灰塵。脫下的口罩,要及時放入膠帶或紙袋內包好。如果每天都會佩戴口罩,應該每天更換1次。發現口罩有破損或污染嚴重,應立即丟棄。值得一提的是,口罩一定要適合自己的臉型,能在舒適佩戴的情況下做到密封。
科學飲食有講究
霧霾天對呼吸系統影響最大,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尤其是老弱病殘的重點人群,因為抵抗力較弱,更有必要從飲食方面多加注意,減少霧霾天對其的危害。
多食豆腐和牛奶 霧天日照少,而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大部分都需要曬太陽來獲得,紫外線照射不足易導致人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而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如果連續一兩個月日照不足的話,可能會導致缺鈣。所以,易發霧霾地區的人們應適當多喝牛奶(每天250 毫升以上)、多吃豆腐來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飲食清淡多喝水 霧天的飲食宜選擇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這樣不僅可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還能起到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補腎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如果出現口干舌燥的現象,不妨喝羅漢果茶,可以防治霧天吸入污濁空氣引起的咽部瘙癢,有潤肺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后喝效果更好。因為早晨的霧氣最濃,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塵雜質比較多,午后喝就能及時清肺。
編輯/青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