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晶巖中的稀有礦產
http://geology.com
徐慧,編譯.朱建東,校.
偉晶巖形成于巖漿結晶分異的后期階段,通常為富含揮發分的硅酸鹽殘漿侵入到巖漿巖或圍巖裂隙中緩慢結晶而成。偉晶巖中的礦物顆粒較為粗大,常發育有其他巖石中所沒有的稀有礦產。

通常認為,較大的深度更有利于偉晶巖的生成。主要原因為:一是較大的深度可使熱量散失緩慢,從而利于巖漿體系長時間結晶作用的進行;二是較大深度造就的高壓條件使鉀、鈉等堿金屬及鋰、鈹等稀有金屬能夠大量溶解在熔體—流體體系中,同時也使體系的揮發分得以長時間保留,從而有利于偉晶巖體的形成。
巖漿結晶分異早期階段,形成高溫礦物的離子逐漸消耗殆盡。那些不參與普通造巖礦物形成的稀有金屬離子在巖漿和期后熱液中逐步富集,最終形成偉晶巖內部的稀有礦物。例如,鋰離子和鈹離子最終形成了鋰輝石和綠柱石;鉭離子和鈮離子最終形成鉭鐵礦、鈳鐵礦和鈮鐵礦。大型晶體中稀有元素的大量富集,使得偉晶巖的經濟價值倍增。
偉晶巖不適合用作工業石材,但是偉晶巖礦床中常可見大量寶石礦物、工業礦物及稀有礦物。據悉,世界上一些最好的寶石礦床往往產于偉晶巖中。例如,天河石、磷灰石、海藍寶石、綠柱石、祖母綠、石榴石、紫鋰輝石、黃玉、電氣石和鋯石等。
偉晶巖同時也是很多稀有元素的賦存母巖。例如,鈹、鉍、硼、銫、鋰、鈮、鉬、鉭、錫、鈦等。大多數情況下,偉晶巖礦床的開采規模往往較小,礦山人員不過十來人左右。一旦在巖體內發現大型結晶完好的晶體,極有可能發現有價值的寶石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