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慶明 潘增輝
種糧大戶的華麗轉身
——農機助推東陽市恒新農業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發展
金慶明 潘增輝


東陽市恒新農業機械化專業合作社位于浙江省東陽市畫水鎮黃田畈村,2013年1月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是浙江省首批省級農機專業示范社,省農機化促進項目示范點、農業部丘陵山區適用農機新技術推廣示范戶,金華市“平安農機”示范合作社,東陽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
合作社前身是由當地農民蔣正偉創辦的東陽市畫水鎮正偉農場,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事糧食生產,是當時有名的種糧大戶。近年來,由于農業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農業勞動力嚴重短缺,農忙季節雇請幫工十分困難,給糧食生產帶來嚴重的挑戰。2008年正偉農場的農田承包面積達15 hm2,業主蔣正偉意識到不改變糧食生產模式,不采用機械化作業就無法提高種糧效益。農機管理部門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宣傳當前的農機化扶持政策,介紹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引導蔣正偉走機械化種糧之路。2008年農場購置了1臺大中型拖拉機、1臺聯合收割機,農機部門技術人員送技術上門,進行技術指導。通過1年的使用,蔣正偉嘗到了機械化種糧的甜頭,2009年又購置了1臺久保田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用于農場水稻機械化種植,當年成立了東陽市恒新農業機械化專業合作社。
通過5年的發展,該合作社已發展成占地1.33 hm2,社員30人,從業人員16人,帶動非社員農戶508戶,能提供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信息技術、維修、技術培訓等服務的大型農機化社會服務中心。合作社建成使用1 000 m2糧食烘干中心1個,水稻溫室育秧中心1個 (包括400 m2玻璃溫室、4 500 m2育秧練苗棚和400 m2育秧生產工作間),1 000 m2機庫機房,800 m2管理辦公用房。合作社目前農機原值達450多萬元,擁有拖拉機、育秧流水線、高速插秧機、聯合收割機、機動噴霧機、烘干機等農業機械46臺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臺,久保田乘坐式高速水稻插秧機3臺,聯合收割機2臺,糧食烘干機4臺,糧食碾米加工機械1臺,水稻育秧播種機組4套,床土粉碎機1臺。2013年合作社為周邊農戶提供水稻機插服務276.7 hm2,溫室育秧474.1 hm2,植保防治195.3 hm2。
合作社目前承包農田73.3 hm2,從事水稻糧食生產、農機作業服務。合作社內的水稻糧食生產的翻耕、種植、植保、收獲、干燥、加工等各個環節都應用機械化作業,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承包的農田全部按早稻、雙季晚稻兩熟制種植方式生產,購置的農業機械首先滿足合作社內糧食生產各作業環節的機械化需要。農忙時節,按生產作業環節分組作業;農田管理階段,按照農田區域,實現分片管理。開展勞動競賽,比產量、比成本,年終對先進片組進行獎勵。在滿足合作社農業生產需要的同時,積極組織農業機械為周邊種糧大戶、農戶開展機耕、育秧、機插、機收、機烘等農機作業服務。東陽市政府充分肯定了這幾年來合作社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促進糧食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所取得的成績,把它作為全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范基地。
在農機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大力推廣農機新技術,購買應用農機新機具,積極實施農機化促進工程項目,恒新合作社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生產方式的轉變,糧食生產勞動力成本大幅下降,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經營管理更加規范,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提高,經營效益明顯提升。從原來的傳統種糧大戶變成了全程機械化的糧食生產示范合作社,實現了華麗轉身。
2.1 宣傳引導,轉變觀念
該合作社的負責人蔣正偉從1992年開始承包4.53 hm2農田從事糧食生產,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但農機化水平一直沒有明顯提高。農機管理部門針對蔣正偉的實際情況,主動上門宣傳農機化政策,宣傳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帶他參加各類農機化新技術培訓班、農機作業演示會,帶他外出參觀考察先進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引導他轉變觀念,提高投資發展農機化的積極性。
2.2 項目推動,加快轉型
在合作社建設中,市農機管理總站于2010年在合作社組織實施了省級農機化示范區建設項目,興建了一個智能化玻璃溫室育秧中心,季供秧能力達266.7 hm2。項目的實施提高了水稻育插秧技術推廣的農機裝備水平,加快了合作社的轉型升級。
2.3 送技上門,提高到位率
在合作社的建設中,市農機管理總站的技術人員主動送技上門,為合作社的流水線播種、溫室育秧、大田機插、糧食烘干等農機作業提供技術指導,確保各環節技術規范,提高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的到位率,充分發揮農機化新技術的優勢。
2.4 開展服務,增強活力
隨著合作社農機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合作社承包田的糧食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與此同時,合作社加強經營管理,充分利用農機裝備資源,為周邊的種糧大戶、農戶開展機耕、機收、機烘等農機作業服務。特別是智能化玻璃溫室育秧中心的建成,為解決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中出現的育秧難問題,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合作社利用育秧中心開展早稻、單季晚稻、雙季晚稻的育秧作業服務,確保機插壯秧下田,為機插水稻豐產增收打好基礎。合作社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機作業服務,增加了收入,增強了經營活力。
作者信息:東陽市農機管理總站,3221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