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鑌彬
構筑農機農藝融合機制推進機插技術全面普及
酈鑌彬

近年來,紹興市水稻機插技術推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14年全市機插面積達2.65萬hm2,水稻機械化種植率達21%,尤其是雙季稻機插率已達近35%,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72%。在推進水稻機插技術普及的過程中,紹興市十分注重農機農藝融合,通過強化組織配合、完善工作機制、組織聯合攻關、創新育供秧模式等具體措施,有效推動了全市水稻機插技術的普及。
1.1 完善組織協調機制是農機農藝融合的基礎
農機農藝融合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也是管理、體制和機制問題,尤其是水稻機插技術,涉及到農機、農技、種子等多個部門。為此,在水稻機插技術推廣工作開展之初,紹興市就開始著力完善統一的組織協調機制。
(1)強化組織領導。紹興市農業局成立水稻機插技術推廣領導小組,由分管局長擔任組長,農機、農技、種子及農科院等有關單位負責人任副組長,各單位技術骨干任組員,各縣市農業局也相應成立機插推廣領導小組,負責機插技術推廣過程中農機農藝融合的組織協調問題。
(2)完善溝通機制。突破部門分割的局限,實行農科統籌,建立農機、農藝、科研聯合協作的組織協調機構,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對水稻機插推廣品種、種植方式、機具配備等具體問題進行會商溝通,共同提出針對性強的工作意見和具體措施。
(3)開展統一行動。在全市糧食高產創建、糧食生產功能區創建等工作中,農機、農藝部門統一部署,共同開展高新農機示范、適宜品種推廣、栽培技術培訓等水稻機插技術配套試驗示范工作。通過共同制定水稻機插技術要點、開展技術培訓、召開現場觀摩會議等,推進水稻機插技術推廣工作。
1.2 開展聯合技術創新是農機農藝融合的重點
水稻機插技術涉及品種篩選、育秧技術、插種技術、大田管理及機械裝備等多個環節、多種技術,各個技術“瓶頸”又涉及農機農藝等多個部門;因此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既是解決水稻機插技術難題的有效措施,也是全市農機農藝融合的工作重點。通過共同開展技術攻關,紹興市農機農藝部門突破了多個機插技術“瓶頸”。
(1)突破了品種制約。通過農機農藝部門共同實施省重大科技專項 “雙季稻機插關鍵技術的試驗與研究”等科技項目,系統性地總結了適合紹興市的雙季早晚稻機插品種組合,并在全市范圍內加以指導推廣,有效帶動了全市雙季稻機插技術的普及。近年來,紹興市農機農藝部門又針對單季稻機插推廣“瓶頸”,共同開展了單季雜交水稻品種篩選,全市單季稻機插面積穩步增長。
(2)創新了育秧模式。在機插技術推廣初期,紹興市農機農藝部門因地制宜,創新發明了能有效節本的“無盤簡易規格化育秧技術”,降低了農民機插技術應用門檻,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隨著機插技術普及程度的提升,紹興市農機農藝部門又結合實際,聯合開展了溫室育秧、基質育秧等技術示范,繼續引領全市機插育秧技術進步。


(3)推動了機械改良。紹興市在水稻機插技術推廣初期,農機農藝部門就共同提出了針對雙季稻機插的插秧機行距“9寸改7寸”技術方案,并聯合中機南方、上虞小精農機等國內插秧機制造企業開展機具改進與示范,帶動了雙季稻機插機具的改良,目前“7寸”行距的插秧機已普遍應用于雙季稻機插。針對單季稻雜交品種精量播種的問題,紹興市農機農藝部門通過與育秧流水線廠家溝通建議,目前久保田等品牌的育秧流水線已可將播種量控制在符合農藝要求的范圍內。
1.3 培育統一服務組織是農機農藝融合的載體
水稻機插技術應用的主體是合作社與種糧大戶,其水稻機插面積占全市水稻機插總面積的80%以上。紹興市在農機農藝融合過程中,通過共建示范典型,疊加示范效果,加快水稻機插技術推廣應用步伐,擴大了農機農藝融合成果示范效應。
(1)培育農機農藝融合示范戶。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人才是關鍵。紹興市農機農藝部門以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和農機、糧油專業合作社等為重點,由農業專家講授農藝知識,農機專家負責機具指導,強化機插技術、育秧技術等技能培訓,引導農民把農機農藝集成技術應用到機插技術推廣中,從而服務周邊農戶,帶動周邊大戶。
(2)培育統一育供秧服務組織。通過農機農藝部門共同指導扶持,建立儲備秧制度,鼓勵機插示范戶應用溫室育秧、基質育秧等先進育秧技術,建設統一育供秧中心,開展統一育供秧服務,探索機插秧苗商品化供秧模式,降低普通農戶應用水稻機插技術風險,提高水稻機插普及率。全市已建成水稻育秧中心107家,統一育供秧面積占總育秧面積的近70%。
(3)培育全程機械化服務組織。通過農機農藝部門共同扶持,鼓勵整村、整社推進水稻機插,在全市范圍內扶持了王家井鎮新南村這樣全村統一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的機插典型,為周邊農戶提供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服務。目前全市已有提供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農機服務中心27家。
1.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農機農藝融合的保障
紹興市在推進全市水稻機插技術普及、深化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的過程中,一直注重強化政策扶持力度,通過整合相關部門政策,充分發揮了政策導向作用,為機插技術推廣過程中的農機農藝融合提供了保障。
(1)購機補貼有傾斜。鼓勵農民應用農機農藝融合程度較高的高性能機具,對應用于水稻機插的有關機具,紹興市地方財政給予不同程度的追加補貼。
(2)育秧補貼有導向。對開展機插集中育秧的大戶,給予600元/hm2的集中育秧補貼;對拋秧、手插秧集中育秧的,不予補貼。對開展“芽苗”供秧和為散戶開展代育秧服務的,紹興市區給予追加補貼。各縣均出臺了儲備秧扶持政策。
(3)統一服務有獎勵。對開展對外統一服務的,紹興市各級財政均有不同的獎勵政策。如紹興市區對于對外服務面積達一定規模的,給予相應等級的資金獎勵;諸暨市對建立統一機插育秧中心的,列入市一產項目予以扶持。
雖然紹興市農機農藝融合工作在普及水稻機插技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畜牧、水果等其他主導產業融合程度低,科研單位、企業參與融合工作較少,融合成果轉化率較低等。
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紹興市將總結水稻機插技術推廣過程中農機農藝融合的成功經驗,深化農機農藝融合機制體制創新。
(1)擴大產業融合范疇。總結水稻機插推廣農機農藝融合經驗,提升畜牧、水果、茶葉等主導產業農機農藝融合程度,擴大產業融合范疇。
(2)擴大參與對象范圍。將科研單位、生產企業等機構納入農機農藝融合參與對象范圍,提升產學研推結合度。
(3)提升成果轉換效率。將農機農藝融合成果不僅應用于典型樣板區、大戶、合作社,更要服務于更廣大農民。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努力,使農機農藝融合工作向更廣泛的領域拓展,為紹興農業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信息:副站長,紹興市農機管理總站,3120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