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斌包國祥
積極推進烘干作業機械化努力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吳文斌1包國祥2

浙江省永嘉縣于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引進使用糧食烘干機,當時永嘉縣原甌北鎮涌現出2名全縣知名的種糧大戶,同時也是全國勞動模范,他們從附近農民那里轉包經營糧田均在20 hm2以上。他們經營這么多糧田要雇不少勞動力來從事糧食生產,包括稻谷收獲后的翻曬,特別是早稻收獲期恰逢浙南地區臺風高發季節,而且曬谷場地有限;所以要解決以上困難,必須引進糧食烘干機。永嘉縣農機管理站組織科技人員從上海三久烘干機廠引進2臺三久牌低溫糧食烘干機,縣財政給予資金補貼。投入使用后切實解決了種糧大戶翻曬稻谷難的問題。
到了2000年前后,由于農民種植早稻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高強度的勞動和高成本的支出引發了農民普遍不種植早稻現象,這一時段也就沒有引進和推廣糧食烘干機。2005年5月1日,《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條例》頒布實施,當年7月15日原烏牛鎮吳岙村種糧大戶林崇波組建了首家“永嘉縣山農水稻專業合作社”。到2013年,全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441個。這些種糧大戶和農機大戶組建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既轉包經營糧田,又為農民提供農機作業服務,所以購置了各類農機具。永嘉縣自2006年開始引進使用機動插秧機后,機插早稻從不到6.7 hm2發展到超過666.7 hm2。2009年7月,在農機管理站的幫助下,永嘉縣山農水稻專業合作社、友誼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達植保專業合作社引進了蘇州山本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NCD-100BC烘干機共4臺。到了2013年,在永嘉縣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及農機部門的技術引導下,糧食烘干機械得到全面發展,全年共引進糧食烘干機15臺套。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縣累計擁有糧食烘干機29臺。2013年機械烘干糧食約12 325 t(包括為周邊縣市烘干的糧食)。
2013年早稻收獲期間,永嘉縣遭遇長期陰雨災害天氣,部分谷物得不到及時干燥,給農民帶來了較嚴重的損失,僅烏牛鎮就有66.7 hm2早稻倒伏,30萬kg早稻發芽,損失高達60多萬元。“豐產不豐收”的現象暴露了糧食機械化烘干環節的“短腿”。2009年之前,永嘉縣糧食收獲后的處理主要采取以下3種方式:延遲收獲,以霜后自然降低谷物水分的方式,達到干燥目的,據調查,部分種糧大戶晚稻最遲要到12月才開始收獲;占用道路或借用廠企場院等作為曬場,在晴好天氣翻曬谷物;收獲后直接出售給糧販或糧食加工企業。上述3種處理方式存在的不足是:延遲收獲易造成倒伏、自然落粒等損失,如遇到災害天氣,則損失更大;以道路等為曬場不僅需天氣幫忙,還易受污染和夾帶砂石等,不僅影響糧食品質,還嚴重影響道路交通;而糧販或糧食加工企業直接收購達不到含水標準的谷物,會不同程度造成谷物霉變。現有機械烘干能力尚不能滿足保障糧食安全的需要。
目前發展糧食烘干機械化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糧食烘干機一次性投資大,收益較小。雖然中央和浙江省補貼資金對烘干機補貼比例提高到了60%以上,但農民購置熱情仍然不高,主要是由于配置烘干機一次性投資較大,配套投入成本高,使用時間集中,利用率較低。從以往投資情況分析,開展糧食機械烘干經營,配備1臺烘干機,除去國家補貼也需要近10萬元的投資,而年作業量在1 000 t以下,如烘干每t糧食有20元利潤,年凈收入僅2萬元。
(2)糧食烘干經營主體和場地難以落實。目前糧食烘干機械的經營主體主要是糧食儲備企業和糧食加工企業 (或加工企業所創建的農機專業合作社),但糧食加工企業數量少。此外,農機具的倉儲問題和農機化經營用地難,已成為農業機械化發展中越來越突出的問題。
(3)土地流轉承包期與面積不穩定。由于承包種糧的土地流轉價格低,農民不愿意簽訂較長時間的流轉協議,一般為一年一簽,指望來年能提高流轉價格,造成種糧大戶承包面積的不穩定。
(4)天氣變化的不確定因素。如果在收割季節天氣晴好,種糧戶適當延遲收割時間,稻谷的含水率基本能達到收購標準,烘干機作業量將大幅減少,效益也明顯下降。
3.1 大力培育糧食烘干經營主體
以糧食加工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為主體,鼓勵和支持發展糧食烘干機械化;根據糧食作物的分布和地理位置特性,建立區域性糧食烘干中心,實行糧食訂單生產和訂單收購,切實解決種糧大戶的后顧之憂;2009-2010年借助浙江省農機促進工程項目 “永嘉縣農機服務中心建設”,引進、扶持、推廣培育糧食烘干中心,以點帶面推動糧食烘干機械化發展。
3.2 建立和完善糧食烘干政策保障體系
良好的政策環境是糧食烘干機械化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積極爭取政府部門推出以下措施。
(1)加大烘干機械及其配套設施的補貼力度。目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盡管對烘干機的補貼額度已達到了60%,但僅占整體投資的1/2。為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追加烘干機械購置補貼20%,總計補貼額達80%。
(2)切實解決農機經營用地問題。按照浙江省委辦公廳與省政府辦公廳有關精神,切實把解決農機經營用地難的問題落到實處。2010年永嘉縣農機站積極爭取各部門支持,協助制定了《永嘉縣關于規范農業設施用地管理的若干意見》草案,以解決農機經營用地難問題。
(3)建立農機資金支持機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積極推進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金融單位出臺農機貸款業務,幫助農民解決購置農機多通過民間高息借款的問題,并采取購置烘干機械經銷商先行墊付的方式,大大緩解了農戶購置糧食烘干機械的資金壓力。
(4)解決烘干機用電問題。對糧食烘干機用電,農機站與當地鄉鎮主管部門一起,積極與供電部門溝通,贏得支持,電價按農業生產用電最低價收取。
3.3 加強農機農藝配合,逐步調整糧食種植結構,提高農機作業效率
推廣應用不同成熟收獲時間的糧食作物品種,不僅是延長農機作業時間、提高農機使用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土地復種指數、促進糧食恢復性增長的重要措施。永嘉縣農機部門積極尋求農藝部門協助,引進推廣應用糧食生產新技術、新品種,延長農機作業有效時間,通過時間差來提高烘干機的利用率,促進烘干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4.1 烘干機的烘干能力與人工翻曬對比
根據對永嘉縣引進的烘干機的糧食烘干記錄分析,1臺烘干機每批次將稻谷從含水率29.00%烘干到13.5%,出谷8.25 t,共需9.96 h,一般早稻每天可烘干1個批次;單季稻、晚稻實際每日可烘干2批次,烘干稻谷16.5 t。1臺烘干機每天烘干早稻谷是人工勞動力的33倍(按晴天人工翻曬來比較,同時要有固定的曬場),而1臺烘干機每天烘干晚稻谷則是人工勞動力的50余倍。
4.2 烘干機的利用率
按全縣3個種糧合作社實際烘干作業情況推算,1臺烘干機早稻烘干作業可達15 d,單季稻、晚稻烘干30 d,全年共45 d,臺均年作業量為631 t。如按全縣早稻平均每667 m2產量396 kg,單季稻、晚稻平均每667 m2產量 442.5 kg計算,1臺烘干機可覆蓋93.3 hm2(其中早稻20 hm2,單季稻、晚稻73.3 hm2)。同時烘干機作業不受天氣制約。
4.3 烘干機庫房的投資情況
1臺NCD-100BC型烘干機購置費用14萬元,各級補貼60%,縣增補20%,實際投資僅需2.8萬元;房屋場地投資,根據永嘉縣實際使用烘干機情況,配套1臺烘干機建設烘干機機房、糧食儲放庫房、機器庫房、管理用房、空地等實際需建筑面積300㎡,建設庫房費用共計5萬元(不包括土地使用費);烘干機需配備三相交流電,用電材料費、安裝費共計3 000元。以上3項共需8.1萬元左右。
4.4 機械烘干與人工翻曬的成本支出對比
烘干機按烘干1批次8.5 t計算,需電費29.6元、油費688元、人工搬運費200元,共917.6元,即成本為0.108元/kg;人工晾曬按每人2天可翻曬稻谷500 kg計算(人工工資每日80元計),折合成本為0.32元/kg。二者對比,1臺烘干機每天烘干1個批次早稻谷8.5 t比人工翻曬稻谷可節省作業成本達1 800元左右。
4.5 機械烘干與人工翻曬的糧食損失對比
機械烘干糧食比人工翻曬糧食減少糧食損失2%左右,所以1臺烘干機每天烘干1個批次早稻谷8.5 t,可減少糧食損失170 kg左右。
此外,機械烘干可有效減少霉變發芽造成糧食損失,大大提高糧食儲藏的合格率;也不會因稻谷露天暴曬而造成碎裂,可有效改善谷米品質,提高口感等。
作者信息:1永嘉縣橋下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325106;2永嘉縣農業局農機監理站,3251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