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蟹島集團“不走尋常路”的旅游企業

蟹島集團的節能環保措施:太陽能路燈、屋頂太陽能集熱管、有機廢物處理中心和污水處理廠。
作為一家旅游企業,北京蟹島集團可謂是“不走尋常路”,自從1998年成立以來,陸續打造了蟹島綠色生態農莊有限公司、開飯樓餐飲有限公司、蟹島生物質能源公司、蟹島種植養殖集團公司、北京凌云建筑材料裝飾公司等8家公司,走出一條獨有的休閑生態旅游之路。集團現有員工1500余人,年營業收入3.5億元,年接待游客130萬人次。
早在成立之初的2000年,蟹島就被國家環保總局(現國家環保部)評定為“北京市生態園基地”,2004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006年被國家農業部評定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9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AAAA級旅游景區”。
在前10年的發展中,蟹島通過不斷地調整、創新,逐步完成了生態園區、有機食品品牌、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初步形成了“前店后園”、“農林合一”的經營格局,同時通過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融合,水資源的多級循環利用,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使整個園區實現了“零”排放。
到2007年,蟹島已擁有5家不同風格的餐廳,可同時接待3500人用餐。建設風格迥異的各類客房800多間,包括標準間、套間、老北京四合院、汽車別墅等多種類型,共可容納1500人住宿。并擁有各類會議室32處,可一次性累計承接2200人的會議。

北京蟹島集團度假農莊
蟹島在休閑娛樂方面想消費者所想,從生態健康方面著手,建成占地10000平方米的溫泉水療中心“蟹泉池”、7000余平方米的室內垂館“蟹宮”、6000平方米的歌舞演藝多功能廳、1萬平方米的綜合球類健身館“體育中心”,以及占地33350平方米的戶外戲水場所“城市海景水上樂園”,和國內第一家2萬平方米的以海水為主題的“城市趕海宮”,另有面積達15畝擁有34個動物品種的“科普中心”。

為了打造前店后園的休閑娛樂方式,保證食品安全,蟹島還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擁有300畝水稻、200畝小麥、300畝玉米、500畝溫室蔬菜、100畝園林、100畝水果,5000平方米的養殖場,飼養著豬、牛、羊、驢、雞、鴨、鵝,300畝水域放養著各種魚、蟹,這些可為度假村和市場提供豐富的有機食品,供游客體驗農村生活。
2008年,為實現做大做強的長遠發展目標,蟹島求思求變,開始了第二次創業。首先投資1.5億元建成了“三點鐘農業園”,“三點鐘”的主體是一個3.2萬平方米的輕鋼結構的恒溫玻璃大棚,大棚內集現代生態農業觀光、餐飲休閑度假、健身購物為一體。農業園內種植有300多種蔬菜和200多種其他農作物,集中展示了傳統和現代栽培技術,游客可以回歸中華農耕文明,學習農業知識。這里也倡導一種都市人全新的生活方式,游客只需要在午休時間或晚上下班后過來,或垂釣、或打球、或采摘,或享受各種風味佳肴,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余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2009年,蟹島再次投資建設北京國際啤酒節項目,啤酒節集餐飲、娛樂、會展、文化交流多種功能于一體,總占地面積625畝,其中林地停車場225畝,可停放近10000輛機動車;主場地面積400畝,主要建筑為1個15000平方米和7個各10000平方米的輕鋼真空玻璃大篷,室內外可同時容納5萬人餐飲和歡慶。還有占地50000平方米的嘉年華游樂場,設有游樂設備22項,另建設有控制中心、醫療中心、安全指揮中心、運營指揮中心等配套服務建筑設施。
蟹島想勾畫的藍圖早已在蟹島人的腦海中完成,那就是在喧囂的都市里保留下這片青磚灰瓦的北方完整村莊,在村莊外再建一個國際村,將傳統與現代、都市與鄉村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那時的蟹島會繼續堅持精品生態農業之路,深耕鄉村旅游和農業旅游市場,同時利用國際啤酒節的優勢,帶動節慶、游樂、會展等新興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使蟹島成為農業、加工業、旅游業互相促進、循環發展的大型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大型國際會展中心、大型培訓基地和大型旅游、休閑度假中心。

蟹島集團的會議樓

要做到真正的生態旅游,必然在處理排放方面多做功課。蟹島在發展生產中始終堅持循環經濟的3R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從生態農業、可再生能源建設和生態旅游等角度出發,不僅在農業生產系統內部形成了物質循環綜合利用的模式,還建立起了農業生產與旅游服務業之間相互依存的互動模式,取得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共贏。
蟹島在吸收傳統農業精華和依托現代農業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廣泛開展農業資源綜合利用,通過沼氣技術帶動糧食、蔬菜、果業、畜牧業、漁業等各產業的發展。蟹島沼氣生產的原料來自于園區的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度假區人糞尿以及可利用的垃圾等,各種廢棄物在沼氣池中經過中溫發酵,產生沼氣、沼液和沼渣。沼氣日產生量200立方米,可為旅游度假區提供炊事燃料;沼液和沼渣則為種植業提供優良的有機肥和殺蟲劑、殺菌劑,既變廢為寶,節約原料,又為生產有機食物提供了充足的肥源。沼氣作為燃料,每日可節省煤氣20罐,一年即可為度假區節省100萬元的能源支出。以蟹島現有耕作土地計算,每畝使用常規化肥的費用約為250元/年,而全部使用沼肥全年就可節省60余萬元的支出。兩項累計,每年可節省160余萬元,而蟹島整座垃圾處理、沼氣生產設施的一次性投入,僅為150萬元左右,設施使用1年即可收回投資,可謂“零成本”運行。
同時,蟹島的農產品、秸稈等又被當作飼料,發展養殖業和漁業,從而達到物質資源多級利用的目的,實現了產氣積肥同步、種植養殖并舉,基本上達到了生產過程清潔化和農產品有機化,提高了經濟效益,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
蟹島旅游度假區的污水日平均產生量約為800立方米,節假日旅游旺季則在1200立方米左右。為防止污水排放給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公司建立了日處理量20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后的中水排放到170畝的氧化塘,通過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進一步進行生物凈化,從氧化塘出來的水又經灌溉明渠引入長80米、寬50米、厚50厘米的沙床再次進行過濾,沙濾后的水引入農業區,用于灌溉農田、菜地、養殖魚蟹和飼養家畜家禽,既實現了水資源的再生利用,同時也營造了一個安全衛生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