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迪,遼寧醫學院外語教研部講師

電影《功夫熊貓》劇照
電影一方面是文化的結晶,另一方面也是承載文化的媒介,其對文化的傳播具有無法比擬的直接性與高效能性。好萊塢電影《功夫熊貓》是二十一世紀西方世界對中國形象的全新解讀,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我們從中可以解讀出傳統的中國文化形象。隨著好萊塢本土電影題材的日益枯竭,具有悠久歷史的東方文明自然成為好萊塢導演們的關注焦點。隨著好萊塢電影《花木蘭》的大獲成功,2008年借北京奧運會的東風,以中國特有的動物熊貓和中國功夫為賣點的《功夫熊貓》,在全球又一次引發了中國文化和中國功夫的狂潮。影片中呈現出的悠久、神秘的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魅力。
影片的導演約翰·斯蒂芬森和馬克·奧斯本把中國的國寶,人們心目中憨態可掬,笨重可愛的大熊貓成功地塑造為身手敏捷的武林高手。作為活化石的動物熊貓是中國特有的動物。影片中的主角即是追逐著自己功夫夢想的熊貓阿寶,他在烏龜大師的教化之下成為了神龍大俠。虎、丹頂鶴、螳螂、蛇和猴子這些普通的動物在影片中的出現正是對應著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五種象形拳法。它們分別為虎鶴雙形拳、螳螂拳、蛇拳和猴拳。影片中的烏龜大師具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正是他成就了阿寶的功夫之夢。導演把龜這種動物塑造為這樣的形象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契合。在中國文化中,龜歷來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它是一種智慧與神秘的象征。在中國古代的一些權貴墓前,經常會有石龜馱負的雕像,這種雕塑象征著死者生前不朽的功績與英名長存。從形象上來講,烏龜背圓身方的外形,恰好映襯著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理念。影片中“神龍大俠”稱號的設計也同樣彰顯了中國元素。在中華文化中龍是一種重要的圖騰,代表著權力與威嚴,是一種祥瑞之兆。在中國的文化之中,龍是一種無所不能的神物。因此,古代帝王君主都自詡為真龍天子,中華兒女也都自視為龍的傳人。而且,影片中場景的設計大多也取材于中國元素,比如宮殿似的建筑,隱匿于深山中的廟宇以及中國傳統的牌坊。此外,影片中具有中國特色的物品從針灸、筷子、瓷器、包子到對開襟馬甲等舉不勝舉。
電影《功夫熊貓》的臺詞中包含豐富的中國古代思想的精髓。其中包括儒家的天人合一,因材施教等思想;道家的清靜無為思想;禪宗的無招勝有招等思想。在影片中有這樣的臺詞,“不要刻意回避命運的安排”其實這就是對“子欲避之,反促與之,子欲求之,反疏之遠也”的最佳闡釋。其實這就是說,你越想盡力回避事情的發生,恰恰相反,卻促使了它的發生;你極其希望得到的東西,卻無法得到它。這正是佛家所謂的因緣際遇理念。影片中太郎的惡念可以說源于師傅對他的“愛”,正是這種愛迷亂了師傅的判斷,使其無法察覺到太郎心中的“毒瘤”。最后太郎返回和平谷進行報復,即是師傅的愛產生的惡果,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報應說。在劇中有這樣的場景,熊貓阿寶請教師傅如何才能將水珠控制在手掌之上,如行云流水般的功夫。師父教誨到,只要內心達到平靜就可以了。其實內心的平靜是最高的境界。這其中所謂的內心與自然的一致,就是中國文化歷來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這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它所倡導的是個人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依存關系。天人合一這種觀念不僅重視天人的一致性,同時倡導人要順應天意。與自然的大天地相比,每個獨立的自然人也都要面對自身的小天地,個人與自然在實質上是一致的,所有人與事的發展都要遵循天意,即自然規律。這種觀念就是所謂的“天人之際,合而為一。”這是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社會中儒家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影片中表面的中國元素很容易被我們所察覺。但作為一部成功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導演拍攝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向世界宣揚中國文化,而是通過東方文化的外殼來宣傳美國的價值觀。其實,影片中所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只獨特的中國熊貓,通過他刻畫了一個積極的正面的中國形象,但卻給熊貓阿寶注入了美式的思維與價值觀。這種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源于經濟全球化的背景,這迫使美國無法決絕這種異域文化;同時經濟利益的驅使,使得好萊塢的導演們以合作的姿態對中國文化進行了認同。在傳統中國價值觀中,仁、義、禮、智、信向來被認為是重要的道德評判標準。而在西方社會中,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則被視為核心的道德評判體系。我們可以看到個性張揚、機智、勇敢而且幽默的熊貓阿寶正是西方道德體系下的典型代表。
《功夫熊貓》中熊貓阿寶的成長經歷,好像是一個充滿夢想,樂觀向上的美國青年的勵志故事。這種故事情節其實反映的是美國的文化與精神,它所蘊含的是對個性解放的渴望,對自由的追求,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崇尚。這種傳統的美式文化重視個人的存在意義,推崇競爭與開拓進取,認為通過個人的不懈努力與奮斗能夠完成個人的人生理想,而且認為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熊貓阿寶的成功經歷正是彰顯了美國文化的精髓。雖然阿寶出身平凡,但他卻自強不息,永不放棄,認為終有一天他會實現自己的武學夢想。這正是西方文化中所提倡的自我激勵。熊貓阿寶被注入的正是美式的思維方法與價值評價標準,他認為所有的人生來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可以通過個人的奮斗與付出來追逐夢想。因為這樣他用心專研武學,歷經磨難,終于戰勝了代表著邪惡勢力的太郎,為和平谷帶來了安寧。
電影《功夫熊貓》作為一部娛樂片,展現給觀眾的是美國那種娛樂至上的價值觀,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理念以及每個人都有權利和機會變成英雄的思維方式,但同時也宣揚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中國傳統觀念。熊貓阿寶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中美文化合作比較成功的范例。觀眾可以在熊貓阿寶的身上發現許多中國元素,但阿寶的成長與成功卻是孕育在美國文化這片土壤當中。所以有人稱它為穿著中國馬甲的西式熊貓。其實無論熊貓阿寶的文化角色如何界定,這部電影的成功為中美文化交流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為中國影視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也將促進我國的電影產業創作出更能表現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影視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