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罪禁止以罰代刑
“發現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案件移送;對易發環境污染犯罪活動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依法聯合執法……”2014年4月21日,河南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環境保護廳聯合下發《關于依法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將合力依法懲治環境污染犯罪行為,共同守護我們的綠色家園。
《意見》共25條,主要規定了以下方面的問題: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發現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移送,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案件移送。同時,應當強化證據意識,采用現場勘察、調查詢問、采樣監測等行政執法方式收集、固定證據;對于涉嫌構成犯罪,且相關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事后難以取得的,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保全。
公安機關對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移送的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應當及時審查,認為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依法不予立案的,均應書面通知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時,對易發環境污染犯罪活動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與公安機關將依法開展聯合執法。
檢察機關應加強對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行政執法的監督力度,糾正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責任追究等問題,切實加強對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立案、審判監督,防止有案不立、有罪不究、追究不力。對責任事故背后和環境保護監管執法過程中的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案件,依法嚴肅查辦。同時,應當及時介入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對構成環境污染犯罪的,依法快捕快訴。
法院對于實施環境污染犯罪,并阻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調查或公安機關偵查的,應當從重處罰;對于實施環境污染犯罪的犯罪分子,判處緩刑、免予刑事處罰或者單處罰金刑要特別慎重。要加大對罰金刑的適用力度,充分發揮罰金刑對污染環境犯罪的懲罰和預防功能。
四部門將建立重大案件協商、日常案件通報、聯席會議等制度,對影響重大、復雜敏感的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進行掛牌督辦。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