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栽培中易出現的問題及預防
引發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菌種生長力差或接種后料溫低于28℃,致使接種后吃料慢,生長纖細;二是養菌后期袋內料溫超過30℃,菌絲內細胞質受高溫影響,細胞壁脹破,細胞中營養液流出(表現為吐黃水),如再持續高溫,菌絲會萎縮死亡。預防這種情況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選用生命力強的菌種,搶溫接種,接種后前7天注意室內加溫,使袋內料溫不低于28℃;二是在養菌后期,注意通風、翻堆,嚴格控制袋內溫度不能超過26℃。
導致養菌期霉菌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培養料滅菌不徹底、接種消毒不嚴格、菌種帶雜菌、環境不干凈、通風不暢、培養室濕度大等。為預防這種情況,生產中應規范操作,嚴格挑選菌種,科學管理,創造木耳菌絲生長適宜的環境條件,減少雜菌危害。
出耳期霉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遇到高溫天氣,通風差,環境不清潔。因此,在高溫天氣應注意通風降溫,保持耳場內外環境清潔。
耳基或耳片軟腐,有“淚狀”水珠流出,最后腐爛,發病原因是原基或耳片上積水,子實體與空氣隔絕,在高溫高濕密閉條件下感染細菌,造成爛耳。溫度過高、濕度過大,還會造成流耳。為預防爛芽、流耳,生產中應嚴防高溫,噴水期間、噴水過后注意通風,防止子實體上積水,還要及時摘除病耳。
木耳呈珊瑚狀或不規則狀,耳片不開,形如“肉瘤”。引發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耳場空氣不流通,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光線過暗,濕度高于95%。為免發生子實體畸形,在出耳期應加強耳場通風,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加強光照,保持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
劉麗霞 河南省清豐縣農技推廣韓村區域站45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