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列出最不受歡迎的大學生類型
高校創業教育最缺的是對市場的敏感與反應。”日前,浙江省教育廳高教處副處長王國銀說出了國內高校創業教育的“通病”:缺少企業家精神,缺乏客戶意識與成本意識。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何向榮說,高校自身都做不到勇于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怎么去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做不到立足實際特色發展,怎么培養學生的解決實踐能力呢?
因此,“高校創業教育不能光在紙上談兵,要走出校門,進入園區、市場與社會,培養企業家精神、創新意識與社會責任。”何向榮建議說。
建于1963年的華威大學,在英國高校中歷史不算悠久,但是短短幾十年時間內發展迅猛,綜合實力在英屬大學排名中處于前列。究其原因,華威大學副校長勞倫斯·楊說,他們在校園文化中導入了商業組織理念與創新精神,不局限于傳統大學的院系結構與學科結構,實施扁平化管理,鼓勵教職員工跨部門、學科合作組建創新團隊,以適應市場與商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國內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在1%~2%,發達國家大學畢業生創業率達到30%~40%。”中國康奈集團總經理鐘普明援引一組統計數據說:“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心態。伊利與蒙牛、正泰與德力西、奧康與紅蜻蜓等創始人身上,無不體現了敢于冒險、敢于失敗與堅韌不拔的企業家精神與素質。”
鐘普明列舉了企業最不歡迎的幾種80后、90后類型:一是以我為中心,一切生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二是把一切問題看成簡單化的人;三是講起來滔滔不絕、做起來束手無策的人。大學畢業生進入企業后,首先要盡快“入鄉隨俗”,融入企業接地氣;其次學會為人處世;此外就有清晰的思路與目標。
“溫州不少企業家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何向榮建議,國內高校創業教育要從草根創業者變為企業家的進程中,汲取更多的智慧與正能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