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化建設亟待加強
張銳
農業機械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已成為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并因其高效率和優良的作業質量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青睞。農機的作業質量直接影響到農業的產量和收益、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及農機化的發展,因此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化的建設和完善是農機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
通過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多年實施,各地農機裝備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平均水平不斷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農機從業人員、農機作業經營收入逐年增加;但是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相對滯后,農機作業質量問題時有發生。“三夏”期間,部分農機手沒有按照農機作業標準進行機收,直接影響小麥產量和質量,秸稈含水率過高,進行撿拾作業后大多數發霉變質,黃曲霉素超標,達不到秸稈需求企業、畜牧場的質量要求,經濟收入嚴重受損。玉米收獲機械在作業過程中出現剝皮軸承易碎、苞葉剝凈率低下等質量問題,影響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的推廣應用。雖然已經成立農機作業質量監督投訴辦公室,但面對此類問題,農機部門無能為力,業務工作開展比較困難,目前處于一種有政策、沒辦法的“待機”狀態。
(1)為農機生產企業研制新機型提供技術支撐。只有制定嚴格的作業質量標準,農機生產企業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該項機械作業在農藝方面的具體要求,全面考慮機械對作業條件的適應能力,結合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不斷提高農業機械的適用性、操作性、通用性。
(2)農機作業質量體現了農機監督管理水平。農機作業質量的好壞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效應及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影響很大。推進以農機作業質量為基準的地方標準體系建設,是各級農機管理監督部門的重要任務;農機作業質量標準的實施和執行,需要完善質量監督制度、加大執法力度和給予有力的政策支持。
(3)加強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化建設,能提高駕駛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增強農機手素質,促進作業規范化。在同種作業條件下,不同技能人員對同臺農機操作不同,將會產生不同的作業效果,這就證明除機械本身具有的功能、適應性等客觀因素外,人的主觀因素對農機作業質量影響重大。只有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開展農業生產,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才能取得更大實效。
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化是以農機科技和實踐經驗為基礎,通過簡化、統一、協調、選優,把科研成果和先進技術轉化成標準加以實施,并取得最佳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可持續過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①現有的農機作業質量標準不適應農機新技術快速發展的需要;②農機作業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和隊伍不健全,農機作業隊伍龐大與農機作業質量管理人員過少的矛盾比較突出;③農民分散經營自由種植與農機作業質量標準不統一的問題;④政府部門重視力度不夠,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宣傳培訓不到位。
4.1 完善質量標準,加快建設步伐
在農機化發展過程中,也曾制定過農機作業質量標準,但隨著農機技術的進步,部分技術質量指標已不適應新技術的要求,有的項目空缺,有的標準需要進一步修改、補充和完善,例如聯合收割機作業質量、插秧機作業質量、耕整地作業質量、設施農業機械化作業技術等標準。因此要完整系統地制、修訂一系列作業質量標準,形成標準體系,加快作業質量標準建設步伐,為農機化發展提供質量技術支撐依據。
4.2 設立專門機構,加強監督力度
在有法律保障的前提下,成立農機作業質量監督管理執法機構,負責農機作業質量的檢查、驗收和管理工作,及時調節因農機作業質量引起的糾紛,受理用戶對農機作業質量問題的投訴,對農機作業質量不合格的農機作業經營者給予處罰。加大農機作業質量監督力度,開展嚴格的農機具技術檢驗工作,確保檢查合格、技術狀態好的農機具掛牌作業。農機操作人員必須通過縣級農機部門考核,取得《駕駛證》和《農機作業操作證》后,方可從事農機作業。
4.3 完善體系建設,提升服務質量
加強農機質量監督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機構設置,合理配套服務設備,提高農機人員綜合素質,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積極創建農機合作服務組織平臺,建立從農機企業到經銷商、售后服務機構和農機戶四者之間信息交流電子服務網絡,為農機質量標準化建設發展與提高打下基礎。逐步建立并完善按質收費的農機作業管理措施,實行優質優價收費政策,對持有“雙證”的農機手,在農機作業質量達到要求后,按照本地物價和農機主管部門制定的最高標準收取作業費;作業質量不合格時,質檢員有權按相關規定,責令予以改正,并給予一定的處罰。
4.4 加強制度建設,確保規范運行
一是建立完善的農機服務人員培訓制度。對農機專業技術人員、農機手和農機合作社人員進行短期培訓,形成定期定量培訓制,提高農機作業質量標準的普及率。二是建立健全經銷商管理監督制度。農機經銷商不僅要做好銷售,更要提供優質服務,堅持銷售與服務質量相捆綁的原則,堅決打擊坑農害農的不法現象。三是建立健全農機作業合同管理制度。農機作業是一種民事經濟活動,為了確保農機戶和農戶雙方的合法利益免受侵害,農機作業采用訂單合同形式,明確作業質量標準、細化收費標準,既可維護群眾利益,又可促進農機作業質量標準的落實。
4.5 加強宣傳培訓,提高普及應用
通過多種形式,全方位地開展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化和法制化宣傳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科技意識和法律意識,從而推動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化和法制化。根據實際發展情況,不斷對農機手進行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的灌輸,開展嚴格的實際作業能力訓練,以滿足農機和農藝融合的需要,提高農機作業質量標準的普及應用率。
作者信息:寶雞市岐山縣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722400,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