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墨西哥特約記者 墨 點 ●劉 德 “全球頭號毒梟”古茲曼日前在墨西哥落網,也令墨西哥嚴峻的毒品現實備受外界關注。然而,墨西哥前駐華大使豪爾赫·瓜哈爾多在香港《南華早報》3月2日刊登的一篇報道中,竟將批評矛頭指向中國,他稱,中國政府對制毒化學物質流向墨西哥控制不力,并指責中國在這方面與其他國家溝通不暢。 據《南華早報》2日報道,已于去年卸任的瓜哈爾多表示,聯合國和國際專家已多次確定,中國南部尤其廣東是化學品麻黃堿和偽麻黃堿的主要源頭,而這些化學材料是制作這種使人上癮和日益流行毒品(指冰毒)的所需物品。瓜哈爾多還稱,“在我來中國任職前,(墨西哥)司法部長和我的首場情況介紹會就談論了制毒原料從中國流向墨西哥的問題,這是我要解決的頭號問題。然而,我們從未取得進展。” 在一些擁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眼中,制作毒品也許并不太難。此前曾火爆一時的美劇《絕命毒師》就講述了一名不起眼的中學化學老師,如何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逐漸變成一名制毒高手,最后組建自己的毒品集團的故事。 雖然這只是電視劇,但現實生活中,利用普通化學原材料制作毒品已經防不勝防。分析人士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瓜哈爾多的言論太偏頗。近年來,中國政府對管控此類化學物質的力度在逐漸加大。2012年,中國政府摧毀了228個甲基苯丙胺的窩點,其中一半位于廣東。另外,這一問題在國外也普遍存在。美國《詹姆斯頓太陽報》2月28日稱,美國北達科他州司法部長韋恩·斯特內耶姆表示,在全美范圍內,一方面,執法機構重點關注甲基苯丙胺和可卡因轉運,另一方面,處方藥近來已經成為毒品犯罪更常見的元素。從這個角度來說,瓜哈爾多把墨西哥販毒集團進口此類化學物質用于制毒推諉于中國,顯然是回避了自己的責任,有失公允。▲
環球時報201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