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盼盼 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車站發生一起嚴重暴力恐怖案件。十余名蒙面歹徒手持利刃,砍殺無辜群眾,已經造成29人遇難,143人受傷。對于由新疆分裂勢力策劃實施的這起殘害無辜平民的暴力活動,廣大公眾持怎樣的態度,尤其是事發地昆明市民有怎樣的感受和態度?為了解中國民眾對以上問題的看法和態度,環球輿情調查中心在全國七大區域的9個城市普通居民中間開展了民意調查。 本次調查采用在線調查的方式進行數據收集,所有樣本均從環球輿情調查中心在線會員庫通過配額抽樣的方法獲得,所有問卷均由受訪者自愿填答完成。調查時間為2日14時至19時。本次調查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長沙、沈陽及昆明、烏魯木齊共9個城市進行,調查對象為18歲以上普通民眾。共回收有效問卷862份。 調查顯示,對于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受訪公眾得知后表達了高度一致的感受, 93.5%受訪者表達了憤怒或生氣的情緒。具體來看,63.8%受訪者對此事表示“異常憤怒”,25.9%表示“憤怒”,還有3.8%的人表示“生氣”。其余6.5%的受訪者表達了“平靜”等其他情緒。環球輿情調查中心在對該問題的差異分析發現,與北上廣等7城市相比,昆明受訪者對事件感到“異常憤怒”的比例更高,為70.2%。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中心副主任李國強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大多數人聽到昆明“3·01”事件的第一反應是震驚、憤怒。“疆獨”分子制造暴恐事件已經從新疆蔓延到內地,所造成的惡性影響也越來越大。 關于新疆分裂勢力此次暴行的目的,9城市受訪公眾的意見較為統一,“將暴力恐怖襲擊事件引向其他省份,制造全國性恐慌”和“針對即將召開的兩會,對政府進行暴力挑釁”被認為是兩大最主要原因,提及率分別為75.0%、74.4%,此外,分別有56.3%、52.4%的受訪者選擇“(恐怖分子)擴大國際影響,尋求外部勢力的關注與支持”、“刺激中國的三股勢力制造暴力恐怖襲擊事件”。 在暴恐分子多次制造事端之后,公眾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的反恐形勢呢?調查顯示,更多受訪者表達了謹慎的態度。其中,35.6%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反恐問題上面臨持久戰”,28.2%認為“反恐形勢嚴峻,中國面臨一場大戰役”,選擇“中國面臨一場‘反恐戰爭”的占20.2%。此外,13.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暴力恐怖襲擊問題總體可控”。李國強說,中央政府的援疆工作進行了很多年,但經濟發展不一定能帶來社會的長治久安。新疆問題是經過長期積累形成的,要解決也要有長期的心理準備,民眾對此也有認知。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宏偉教授2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不太贊成“反恐戰爭”的說法,如果說“戰爭”,目前的形勢更像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爭,這些暴恐分子被一些人當做“英雄”,這樣的意識不去除,恐怖勢力很難根除。 對于“應采取哪些措施打擊分裂勢力?”這個問題,此次調查顯示,“加強各地安保力量,就地擊斃暴力恐怖分子”的提及率最高,達65.8%;“更加緊密地團結新疆各族人民,形成反恐統一戰線”提及率為61.0%;“動用外交手段,嚴打以‘世維會為首的‘疆獨組織”以56.4%的提及率排第三。此外,選擇“派更多反恐部隊進入新疆,對分裂勢力進行毀滅性打擊”、“在今年兩會上提出更為嚴厲的反恐提案”、“對支持新疆分裂勢力的外國政府和組織發出嚴厲警告”的提及比例均超過一半,分別為55.5%、53.0%和53.0%。選擇“進行一次反恐的全民動員”的人比例為45.8%。對于這一問題,烏魯木齊受訪者的看法與其他城市受訪者大體一致。選擇前四項的均超過七成。 王宏偉認為,隨著“疆獨”分子制造暴恐事件越來越頻繁,媒體報道也越來越透明,民眾的觀點也趨于理性。更多的民眾選擇“加強安保力量”和“團結新疆各族人民”,說明民眾都認識到,昆明事件不是民族對立的問題。事實證明,現在國內發生的很多暴恐事件都是在國外策劃、指揮,國內實施。從此次事件中暴恐分子的手段來看,國際勢力脫不了干系。▲
環球時報201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