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齊下”助推農民合作社發展
農民合作社在我國現階段解決一家一戶經營中的困難,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化、農民組織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需要認識到,目前我國農民合作社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存在很多問題。一是農戶參與率較低。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國已有農民合作社98.24萬家,入社農戶達到7 412萬戶,僅占全國總農戶的28.5%。這一比例與發達國家90%以上的比例,還有很大差距。二是良莠不齊。據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大部分農民合作社規模過小,約有三分之一發揮作用不大。還有些合作社“名不符實”,出現了不少只掛牌不搞合作的“空殼合作社”。三是發展障礙頗多。比如法律不健全、融資難問題、資金短缺等。
為了更好地發揮農民合作社的作用,就必須“四管齊下”,盡快壯大合作社的實力。
一是要正名。從各地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情況來看,僅有《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合作社發展的需要,應盡快出臺相關規章條例,對于農民綜合合作社、農村社區合作社、土地合作社及專業合作社等,明確其法律地位,界定其運行規則,以便指導農民合作社的規范發展、保證農民合作社可以依法開展經營活動。
二是要扶持。加大對農民合作社的財政支持力度,可以將財政投資和補助性的涉農項目,如擴大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逐步交由合作社承擔,把農民合作社作為國家項目的執行者,確保項目落到實處,并能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提高農戶綜合生產能力。對于農民合作社建設的農產品儲藏和流通設施、開辦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給予資金補助,支持農民合作社拉長產業鏈條,保證農產品穩定供給和食品安全。
三是要注錢。“資金缺、貸款難”是制約農民合作社發展的難題。首先,應允許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合作社內部資金;其次,應該建立和完善合作金融體系,尤其是完善政策性銀行的作用,負責農民合作社的資金供給;第三,針對農業高風險的特點,要創新適合合作社生產經營特點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專門針對合作社開展保險業務,通過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提高農民合作社的抗風險能力。
四是要育人。發展合作社的關鍵是人才。農民合作社的帶頭人應該是有合作精神、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的農村“能人”。為適應合作社快速發展的需要,應盡快建立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和培訓基地,建立合作社帶頭人的輪訓和進修制度,廣泛開展合作社帶頭人、經營管理人員和輔導員培訓工作。建立全國的合作學院等培訓機構,采取輪訓等多種形式,專門培養合作社的管理人員。還可以通過地方與高校共建、項目扶持等方式,鼓勵農業院校設立相關專業,深入農村開展合作社人才的培訓。也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我國農業院校和涉農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及大學生村官,自愿成為農民合作社人才庫中的一員,支持他們經過培訓后進入合作社工作,并支持他們創辦合作社。
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提高農業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礎,應把農民合作社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