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綜合有機農場經驗借鑒
有機農業是一個可持續的、旨在避免許多負面環境影響的農業,它常常由傳統農業過渡而來。歐盟(EU)正日益意識到有機農業的環境效益,有機農業作為一種可持續的農業系統和傳統的農業系統相比,能減少肥料、能源和農藥的投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樣性。過去的10年里,歐洲的總有機農業面積增長了21%。其中,增加最多的國家是丹麥,目前占耕地總額的6%是有機的。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的瓶頸日益突出,但隨著土地流轉政策激勵,越來越多的土地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這又給我國農業實施綜合的有機農業生產帶來了希望。下面筆者介紹一些發達國家有機農場的部分先進經驗,供我國農業生產轉型借鑒。
有機農業努力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盡管農民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有多種不同選擇(如風能、太陽能電池等等),但生物能源是其中一種自然的、方便的、可供替代的選擇,因為生物質生產已經成為農場的一項關鍵性活動。例如,在有機農場,沼氣和生物乙醇可以直接用生物質生產,從而使農場的能源自給自足。然而必須注意,從當地生物資源獲得生物能源的產品和有機農業維護土壤肥力可能是相互矛盾的。因此,生物能源生產必須集成以下有機產品生產,即在有機農場利用可利用的生物質資源聯合生產乙醇、沼氣、動物飼料和天然肥料。盡管木質纖維束的生物質可能比谷物作為生物燃料更具吸引力,但符合成本效益的轉換技術仍然在開發,不久的將來會取得突破。乙醇從谷物派生淀粉質食品是建立在一個成熟有效地技術基礎上。一般來說,該過程采用淀粉酶分解淀粉,使其變成單糖,即葡萄糖。麥芽制造(發芽)通常用于啤酒廠,它成了酶產品的一個替代物而同樣具有催化作用,可水解谷物中的淀粉成可發酵的糖類。
在有機農場,其他有機原料可以補充使用谷物用作生物燃料的生產。例如,乳清是乳制品行業的一種營養豐富的副產品,它在丹麥有機食品市場占有最高的份額。該行業生產1千克的奶酪大約產生9升的乳清,如果這些廢物沒有被很好地處理將導致環境污染,但乳清所含的乳糖使它成為生產乙醇的另一個糖類來源。利用農業和工業的廢物通常是具有挑戰性的,但它為廢物處理使之變成有價值的化學物質或生物燃料提供了機會。再例如,農場可以用規模多種多樣的農業副產品和農作物生產沼氣,但沼氣作為發動機的燃料還有幾個技術障礙要突破,如沼氣純度,小規模生產中并不好控制。此外,已純化的沼氣需要儲存在高壓瓶內,這就需要投資購買大而昂貴的儲存設施。然而,沼氣可以很容易地用于產生熱能和電能,而且是最清潔的生產。此外,污水厭氧消化作用后可以作為天然肥料,可以抵消碳和營養鹽丟失。在有機農業,一種常見的做法是把三葉草草坪切開混進入土壤中,以增加土壤肥力。通過厭氧消化作用的混合廢水、乙醇發酵廢液,補充青貯飼料可以高效生產沼氣。奶酪乳清蛋白的厭氧消化作用污染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辦法,并且可以把它與乙醇工藝廢水聯合產生沼氣。在有機農場,三葉草和苜蓿一般用于提供飼料,它作為沼氣生產的原料潛力很大,成為研究協助消化和單一消化的示范。這種原料已被證明有助于沼氣產量,而且簡單廉價,由于其固氮能力,據報道,每公頃的三葉草草根和碎秸稈含有60~100千克氮素,可減少以后農作物對肥料的需求。
聯合生產生物乙醇、沼氣、富含蛋白質的動物飼料和天然肥料的有機農場將有很多優勢,其中包括:降低不同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甚至能夠達到能源自給自足;通過結合不同的技術重復使用副產品。這樣一個項目將構成一個適宜的生物煉制過程,利用廣泛的原料,包括廢物和殘留物,把它們轉換成一系列的有價值的產品。
劉秀花 商丘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476000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啟動“春潮行動”。
《方案》明確,到2020年,力爭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一次就業技能培訓;力爭使企業技能崗位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得到一次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或高技能人才培訓;力爭使具備一定創業條件或已創業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有機會接受創業培訓。
據了解,“春潮行動”實施的重點對象是農村新成長勞動力。每年面向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和擬轉移就業勞動者開展政府補貼培訓700萬人次,培訓合格率在90%以上,就業率在80%以上。每年面向在崗農民工開展政府補貼培訓300萬人次,培訓合格率在90%以上。每年面向有創業意愿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開展創業培訓100萬人次,培訓合格率在80%以上,創業成功率在50%以上。
《方案》指出,各地要嚴格執行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落實補貼資金;加大政府用于職業培訓的各項資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同時,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逐步提高職業培訓支出比重,指導企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增加企業在崗農民工培訓的經費投入。
來源:《農民日報》
針對當前存在的村鎮規劃照搬城市規劃模式、脫離村鎮實際、指導性和實施性較差等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下發通知提出,2014年在繼續開展村莊規劃試點的同時,組織開展村鎮規劃和縣域村鎮體系規劃試點,探索符合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符合村鎮實際、具有較強指導性和實施性的村莊規劃、鎮規劃理念和編制方法以及“多規合一”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編制方法,形成一批有示范意義的規劃范例并加以總結推廣。
通知明確,試點單位由縣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申請、各省(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推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每省最多推薦1個村莊、1個鎮、1個縣作為候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專家選擇符合條件的10個村莊、17個鎮、5個縣作為試點。
來源:《農民日報》

“河南省規劃建設的970個鄉鎮(區域)農技站,沒有開工的5月上旬必須開工,6月底前要全部保質保量完工,10月底前農技服務人員到崗到位,正常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指導等工作。”2014年4月24日,在全省春季麥田病蟲害防控工作視頻會議上,河南省農業廳對全省970個鄉鎮(區域)農技站建設給出了時間表。
為解決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辦公無場所、工作少經費、下鄉無工具、服務少手段的狀況,從2012年起,河南省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省建設970個農技推廣區域站。2014年是鄉鎮(區域)農技站條件建設3年完成期的最后1年,截至4月15日,全省規劃建設的970個站,竣工344個,在建503個,還有123個未開工。河南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沒有開工的鄉鎮(區域)農技站主要集中在南陽、信陽、平頂山、鄧州、洛陽等地,特別是南陽,未開工的區域站達到37個,其中鄧州市11個區域站無一開工。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為了解決農村部分地區存在苦咸水、高氟水等飲水不安全問題,目前河南省已經建成1.8萬個集中供水中心,為群眾提供放心水。2014年,河南省還將投入39.8億元,進一步改善農村飲水安全,實現入戶通水,此舉將惠及860萬農村人口。
據了解,2014年國家計劃解決河南省700萬農村居民和160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問題,總投資達39.8億元。從2005年,河南省開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截至2013年年底,河南省共完成投資168億元,解決了3 317萬居民和353萬農村在校師生的飲水問題。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