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 豫審麥2014001
申請單位 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 矮抗58×周麥24
特征特性 屬半冬性中晚熟強筋品種,全生育期226.0~235.2天;幼苗匍匐,葉片窄長,葉色淺綠,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春季起身拔節快,兩極分化快;株型松緊適中,旗葉寬短、上沖,穗下節短,穗層較厚,平均株高74~75厘米,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穗紡錘形,長芒;子粒卵圓形,白粒,角質;根系活力好,葉功能期長,耐后期高溫,成熟落黃好。經鑒定,該品種高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
產量表現 該品種于2012—2013年參加河南省冬小麥品種生產試驗,平均667平方米產量為482.9千克,比對照品種“周麥18號”增產5.6%,居6個參試品種第1位。
栽培要點 ①播期和播量。適播期為10月8—25日,最佳播期10月13日左右。高肥力地塊每667平方米播種8~9千克,中低肥力地塊9~10千克。如延期播種,以每推遲3天增加0.5千克播量為宜。②田間管理。一般全生育期每667平方米施肥量為有機肥3 000千克、純氮14千克、磷(P2O5)10千克、鉀(K2O)7.5千克、硫酸鋅1千克。磷、鉀肥及微肥一次性底施;氮肥的底施、追施比例為5∶5,一般在拔節期追施。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拔節期每667平方米用20%三唑酮100毫升兌水30千克噴施防治白粉病,每667平方米用吡蟲啉40克兌水噴施防治蚜蟲。
適宜區域 該品種適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