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多措并舉促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
受戶籍壁壘、社會接納和自身技能等多方面制約,新生代農民工在融入城市過程中存在不少困難。我國新生代農民工數量超過1億,這一群體如何順利融入城市,關系到我國城鎮化能否順利推進。
近年來,廣東省中山市探索多社會系統支持模式促新生代農民工融城:以農民工積分制入戶政策漸進式突破戶籍壁壘、以社區融入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增強歸屬認同感、以職業技能培訓為著力點提高員工技能。自2010年該市推行此政策以來,已有10 765名流動人員獲得了入戶資格,包括隨遷和投靠的預計將有3萬人通過積分制入戶中山。
“在成功入戶的10 765名流動人員中,16至35周歲的有6 460人,這意味著新生代農民工占了相當大比例。”中山市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積分制管理科李有林說。
根據中山市流動人口積分制管理辦法,入戶中山對于新生代農民工而言,難度并不太大。只要滿足“初中文化程度、辦理居住證、未婚、年齡在18~35歲以下、繳納社保”等基本條件的積分就可超過50分,不足60分的其余部分只要通過提高技能、參加志愿服務或其他社會貢獻就可達到。“只要努力,就有機會,這也體現了中山對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正向引導。”李有林說。
在李有林看來,積分制在為新生代農民工取得城市戶口創造可能的同時,其更積極的意義在于形成了對這個群體的社會規范引導。就其融入城市而言,積分制入戶政策對外傳遞出提高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素質、從事慈善公益和強化公民意識的強烈信號。而積分制也以一種漸進式的戶籍改革模式和有效供給的公共服務模式,對消除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間的心理隔閡和情緒對立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
按照政策,除了積分入戶外,中山市異地務工人員積分若達到30分,還可以為其子女申請積分入學及積分入住公租房。李有林認為,解決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問題首先要解決他們的需求問題,并以此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和政策著力點。
“一個突出并值得注意的新特點是,新生代農民工尤其是‘80后’群體的積分入學需求更為迫切。”李有林說,新生代農民工子女入學教育具有時間上的連續穩定性,這也為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創造了更多可能。記者了解到,為滿足新生代農民工在子女入學方面的迫切需求,中山市2014年將把積分入學指標從2013年的8 000個提高到13 000個。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