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云等
【摘要】 目的:探討CT尿路造影(CTU)和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擇期行PCNL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行靜脈腎盂造影,觀察組行CTU和三維重建,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穿刺成功率、結石清除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穿刺成功率(88.9%)明顯高于對照組(66.7%),結石清除率(94.4%)明顯高于對照組(7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應用CTU和三維重建安全有效,能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結石清除率。
【關鍵詞】 CT尿路造影; 三維重建; 靜脈腎盂造影;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
尿路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對于腎臟多發性結石和鹿角形腎結石等復雜尿路結石,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已逐漸取代傳統開放手術治療[1]。成功的腎盞穿刺對完成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至關重要[2]。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36例擇期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CTU和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擇期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術前均經B超或者IVP確診為復雜腎結石[3],排除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齡20~70歲,平均(42.48±5.43)歲;腎鑄型結石2例,腎盞結石6例,腎盂結石合并輸尿管上段結石7例,腎盂結石2例,憩室結石1例;合并腎積水12例,無腎積水6例。觀察組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齡21~68歲,平均(42.42±5.16)歲;腎鑄型結石3例,腎盞結石5例,腎盂結石合并輸尿管上段結石8例,腎盂結石1例,憩室結石1例;合并腎積水11例,無腎積水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積極完善術前準備,入手術室后監測生命體征,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測得麻醉平面滿意后開始手術。對照組患者行靜脈腎盂造影(IVP):在截石位下行患側輸尿管逆行插管,后取俯臥位,在腎區腹部下墊高,使肋間隙盡量拉開,結合CT三維重建在超聲引導下,以第10肋間隙同腋后線到肩胛旁線間的區域作為穿刺點,以中盞建立經皮腎的工作通道;觀察組患者行CTU和三維重建:檢查前飲水800 mL,憋尿,在仰臥位下使用西門子16層螺旋CT進行掃描,經肘靜脈注射100 mL非離子型造影劑,按皮質期(注射造影劑后3O~40 s)、髓質期(注射造影劑后60 s)和排泄期(注射造影劑后5 min)開始掃描,設置掃描層厚5mm,螺距1.5 mm和準直器0.98 mm,重建層厚為0.625 mm,薄層重建后的圖像經處理后形成全尿路成像,多方位觀察。兩組患者均穿刺進入集合系統,使用Wolf F8.0硬質輸尿管鏡及鈥激光粉碎結石,在液壓灌注泵高壓脈沖水流及輸尿管導管人工注水的沖擊下排出結石,反復沖洗直至取凈,術畢常規留置雙J管。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穿刺成功率、結石清除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穿刺成功率和結石清除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患者術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無一例死亡。
3 討論
經皮腎鏡取石術是利用各種腔內技術、先進影像學及碎石設備治療上尿路結石的微創方法,尤其適用于復雜腎結石的治療,具有手術創傷小、結石清除率高和術后恢復快等優點[4]。目前已成為腎結石的首選手術方式,逐漸取代傳統開放性手術[5]。
成功的腎盞穿刺對完成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至關重要。經皮腎鏡取石術下成功碎石的關鍵是建立最接近腎臟和結石,盡可能到達各腎盞及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最有利于取凈結石和放置雙J管的皮腎通道[6]。傳統多應用KUB和IVP確定穿刺通道,提供的均為平面圖像,穿刺點和穿刺方向等多靠手術者的經驗及技術[7]。CTU是使用高密度造影劑充盈尿路時進行連續容積掃描,具有高分辨率、掃描快、安全和無創等優點[8]。三維重建是利用多層螺旋CT,將獲得的靶器官容積數據經計算機重建為可任意角度和任意平面直觀的立體圖像[9]。多層螺旋CT多層面薄層掃描速度快,對空間及軟組織的分辨率高,能避免呼吸造成偽影,消除骨骼、肌肉和腹腔臟器的影響,可清晰顯示整個腎內結構和整個尿路的清晰圖像,提供結石連同周圍腎盞和腎盂的立體影像,并可顯示腎盞和結石大小、形狀及分支情況,應用于經皮腎鏡取石術優勢巨大[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均手術成功,無1例死亡。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95.43±31.56)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22.37±34.36)min,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穿刺成功率(88.9%)明顯高于對照組(66.7%),結石清除率(94.4%)明顯高于對照組(7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癥方面,兩組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應用CTU和三維重建能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成功率,術后并發癥少,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復。
綜上所述,CTU和三維重建可有效提高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手術成功率,顯著縮短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林文彬,林文紹,張智川.微創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150例上尿路結石[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18-119.
[2]孟祥軍,米其武,張若愚,等.CT三維重建輔助經皮腎鏡取石術穿刺定位[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6):55-57.
[3]夏術階,劉建河,何之彥.十六層CT泌尿系成像在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穿刺定位中的應用[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7,28(1):19-22.
[4]邵怡,夏祥階,魯軍,等.CT尿路成像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6):568-573.
[5]韋鋼山,黃向華,覃斌,等.CT尿路成像及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價值[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6):530-533.
[6]王大偉,魯軍,夏術階,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并發癥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9):949-951.
[7]李遜,孟祥軍,曾國華.CT三維重建在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7,28(6):379-381.
[8]陳儀,王國成,葉小岳,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50例體會[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0(5):14.
[9]薛娟,陽建福,蔣志強,等.斜臥體位與俯臥體位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手術中的比較[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7(4):408-412.
[10]張鴿,孫利國,張杰,等.CT尿路造影及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5):349-353.
(收稿日期:2013-09-25) (本文編輯:歐麗)
【摘要】 目的:探討CT尿路造影(CTU)和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擇期行PCNL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行靜脈腎盂造影,觀察組行CTU和三維重建,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穿刺成功率、結石清除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穿刺成功率(88.9%)明顯高于對照組(66.7%),結石清除率(94.4%)明顯高于對照組(7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應用CTU和三維重建安全有效,能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結石清除率。
【關鍵詞】 CT尿路造影; 三維重建; 靜脈腎盂造影;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
尿路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對于腎臟多發性結石和鹿角形腎結石等復雜尿路結石,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已逐漸取代傳統開放手術治療[1]。成功的腎盞穿刺對完成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至關重要[2]。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36例擇期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CTU和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擇期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術前均經B超或者IVP確診為復雜腎結石[3],排除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齡20~70歲,平均(42.48±5.43)歲;腎鑄型結石2例,腎盞結石6例,腎盂結石合并輸尿管上段結石7例,腎盂結石2例,憩室結石1例;合并腎積水12例,無腎積水6例。觀察組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齡21~68歲,平均(42.42±5.16)歲;腎鑄型結石3例,腎盞結石5例,腎盂結石合并輸尿管上段結石8例,腎盂結石1例,憩室結石1例;合并腎積水11例,無腎積水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積極完善術前準備,入手術室后監測生命體征,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測得麻醉平面滿意后開始手術。對照組患者行靜脈腎盂造影(IVP):在截石位下行患側輸尿管逆行插管,后取俯臥位,在腎區腹部下墊高,使肋間隙盡量拉開,結合CT三維重建在超聲引導下,以第10肋間隙同腋后線到肩胛旁線間的區域作為穿刺點,以中盞建立經皮腎的工作通道;觀察組患者行CTU和三維重建:檢查前飲水800 mL,憋尿,在仰臥位下使用西門子16層螺旋CT進行掃描,經肘靜脈注射100 mL非離子型造影劑,按皮質期(注射造影劑后3O~40 s)、髓質期(注射造影劑后60 s)和排泄期(注射造影劑后5 min)開始掃描,設置掃描層厚5mm,螺距1.5 mm和準直器0.98 mm,重建層厚為0.625 mm,薄層重建后的圖像經處理后形成全尿路成像,多方位觀察。兩組患者均穿刺進入集合系統,使用Wolf F8.0硬質輸尿管鏡及鈥激光粉碎結石,在液壓灌注泵高壓脈沖水流及輸尿管導管人工注水的沖擊下排出結石,反復沖洗直至取凈,術畢常規留置雙J管。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穿刺成功率、結石清除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穿刺成功率和結石清除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患者術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無一例死亡。
3 討論
經皮腎鏡取石術是利用各種腔內技術、先進影像學及碎石設備治療上尿路結石的微創方法,尤其適用于復雜腎結石的治療,具有手術創傷小、結石清除率高和術后恢復快等優點[4]。目前已成為腎結石的首選手術方式,逐漸取代傳統開放性手術[5]。
成功的腎盞穿刺對完成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至關重要。經皮腎鏡取石術下成功碎石的關鍵是建立最接近腎臟和結石,盡可能到達各腎盞及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最有利于取凈結石和放置雙J管的皮腎通道[6]。傳統多應用KUB和IVP確定穿刺通道,提供的均為平面圖像,穿刺點和穿刺方向等多靠手術者的經驗及技術[7]。CTU是使用高密度造影劑充盈尿路時進行連續容積掃描,具有高分辨率、掃描快、安全和無創等優點[8]。三維重建是利用多層螺旋CT,將獲得的靶器官容積數據經計算機重建為可任意角度和任意平面直觀的立體圖像[9]。多層螺旋CT多層面薄層掃描速度快,對空間及軟組織的分辨率高,能避免呼吸造成偽影,消除骨骼、肌肉和腹腔臟器的影響,可清晰顯示整個腎內結構和整個尿路的清晰圖像,提供結石連同周圍腎盞和腎盂的立體影像,并可顯示腎盞和結石大小、形狀及分支情況,應用于經皮腎鏡取石術優勢巨大[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均手術成功,無1例死亡。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95.43±31.56)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22.37±34.36)min,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穿刺成功率(88.9%)明顯高于對照組(66.7%),結石清除率(94.4%)明顯高于對照組(7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癥方面,兩組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應用CTU和三維重建能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成功率,術后并發癥少,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復。
綜上所述,CTU和三維重建可有效提高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手術成功率,顯著縮短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林文彬,林文紹,張智川.微創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150例上尿路結石[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18-119.
[2]孟祥軍,米其武,張若愚,等.CT三維重建輔助經皮腎鏡取石術穿刺定位[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6):55-57.
[3]夏術階,劉建河,何之彥.十六層CT泌尿系成像在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穿刺定位中的應用[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7,28(1):19-22.
[4]邵怡,夏祥階,魯軍,等.CT尿路成像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6):568-573.
[5]韋鋼山,黃向華,覃斌,等.CT尿路成像及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價值[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6):530-533.
[6]王大偉,魯軍,夏術階,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并發癥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9):949-951.
[7]李遜,孟祥軍,曾國華.CT三維重建在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7,28(6):379-381.
[8]陳儀,王國成,葉小岳,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50例體會[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0(5):14.
[9]薛娟,陽建福,蔣志強,等.斜臥體位與俯臥體位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手術中的比較[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7(4):408-412.
[10]張鴿,孫利國,張杰,等.CT尿路造影及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5):349-353.
(收稿日期:2013-09-25) (本文編輯:歐麗)
【摘要】 目的:探討CT尿路造影(CTU)和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擇期行PCNL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行靜脈腎盂造影,觀察組行CTU和三維重建,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穿刺成功率、結石清除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穿刺成功率(88.9%)明顯高于對照組(66.7%),結石清除率(94.4%)明顯高于對照組(7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應用CTU和三維重建安全有效,能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結石清除率。
【關鍵詞】 CT尿路造影; 三維重建; 靜脈腎盂造影;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
尿路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對于腎臟多發性結石和鹿角形腎結石等復雜尿路結石,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已逐漸取代傳統開放手術治療[1]。成功的腎盞穿刺對完成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至關重要[2]。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36例擇期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CTU和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擇期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術前均經B超或者IVP確診為復雜腎結石[3],排除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齡20~70歲,平均(42.48±5.43)歲;腎鑄型結石2例,腎盞結石6例,腎盂結石合并輸尿管上段結石7例,腎盂結石2例,憩室結石1例;合并腎積水12例,無腎積水6例。觀察組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齡21~68歲,平均(42.42±5.16)歲;腎鑄型結石3例,腎盞結石5例,腎盂結石合并輸尿管上段結石8例,腎盂結石1例,憩室結石1例;合并腎積水11例,無腎積水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積極完善術前準備,入手術室后監測生命體征,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測得麻醉平面滿意后開始手術。對照組患者行靜脈腎盂造影(IVP):在截石位下行患側輸尿管逆行插管,后取俯臥位,在腎區腹部下墊高,使肋間隙盡量拉開,結合CT三維重建在超聲引導下,以第10肋間隙同腋后線到肩胛旁線間的區域作為穿刺點,以中盞建立經皮腎的工作通道;觀察組患者行CTU和三維重建:檢查前飲水800 mL,憋尿,在仰臥位下使用西門子16層螺旋CT進行掃描,經肘靜脈注射100 mL非離子型造影劑,按皮質期(注射造影劑后3O~40 s)、髓質期(注射造影劑后60 s)和排泄期(注射造影劑后5 min)開始掃描,設置掃描層厚5mm,螺距1.5 mm和準直器0.98 mm,重建層厚為0.625 mm,薄層重建后的圖像經處理后形成全尿路成像,多方位觀察。兩組患者均穿刺進入集合系統,使用Wolf F8.0硬質輸尿管鏡及鈥激光粉碎結石,在液壓灌注泵高壓脈沖水流及輸尿管導管人工注水的沖擊下排出結石,反復沖洗直至取凈,術畢常規留置雙J管。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穿刺成功率、結石清除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穿刺成功率和結石清除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患者術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無一例死亡。
3 討論
經皮腎鏡取石術是利用各種腔內技術、先進影像學及碎石設備治療上尿路結石的微創方法,尤其適用于復雜腎結石的治療,具有手術創傷小、結石清除率高和術后恢復快等優點[4]。目前已成為腎結石的首選手術方式,逐漸取代傳統開放性手術[5]。
成功的腎盞穿刺對完成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至關重要。經皮腎鏡取石術下成功碎石的關鍵是建立最接近腎臟和結石,盡可能到達各腎盞及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最有利于取凈結石和放置雙J管的皮腎通道[6]。傳統多應用KUB和IVP確定穿刺通道,提供的均為平面圖像,穿刺點和穿刺方向等多靠手術者的經驗及技術[7]。CTU是使用高密度造影劑充盈尿路時進行連續容積掃描,具有高分辨率、掃描快、安全和無創等優點[8]。三維重建是利用多層螺旋CT,將獲得的靶器官容積數據經計算機重建為可任意角度和任意平面直觀的立體圖像[9]。多層螺旋CT多層面薄層掃描速度快,對空間及軟組織的分辨率高,能避免呼吸造成偽影,消除骨骼、肌肉和腹腔臟器的影響,可清晰顯示整個腎內結構和整個尿路的清晰圖像,提供結石連同周圍腎盞和腎盂的立體影像,并可顯示腎盞和結石大小、形狀及分支情況,應用于經皮腎鏡取石術優勢巨大[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均手術成功,無1例死亡。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95.43±31.56)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22.37±34.36)min,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穿刺成功率(88.9%)明顯高于對照組(66.7%),結石清除率(94.4%)明顯高于對照組(7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癥方面,兩組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應用CTU和三維重建能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成功率,術后并發癥少,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復。
綜上所述,CTU和三維重建可有效提高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手術成功率,顯著縮短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林文彬,林文紹,張智川.微創經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150例上尿路結石[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18-119.
[2]孟祥軍,米其武,張若愚,等.CT三維重建輔助經皮腎鏡取石術穿刺定位[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6):55-57.
[3]夏術階,劉建河,何之彥.十六層CT泌尿系成像在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穿刺定位中的應用[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7,28(1):19-22.
[4]邵怡,夏祥階,魯軍,等.CT尿路成像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6):568-573.
[5]韋鋼山,黃向華,覃斌,等.CT尿路成像及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價值[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6):530-533.
[6]王大偉,魯軍,夏術階,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并發癥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9):949-951.
[7]李遜,孟祥軍,曾國華.CT三維重建在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7,28(6):379-381.
[8]陳儀,王國成,葉小岳,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50例體會[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0(5):14.
[9]薛娟,陽建福,蔣志強,等.斜臥體位與俯臥體位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手術中的比較[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7(4):408-412.
[10]張鴿,孫利國,張杰,等.CT尿路造影及三維重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應用[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5):349-353.
(收稿日期:2013-09-25) (本文編輯: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