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磊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局面,保持國內經濟穩步持續增長,加快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國務院制定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經濟刺激計劃,涉及物流、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域。國家的經濟刺激和政策扶持,必然推動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帶來巨大的人才缺口。本文現選取與上述產業聯系緊密且具有代表性的專業進行對比介紹,供大家參考選擇。
物聯網工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共掀IT新浪潮
“物聯網”被世界公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被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依托IT技術,讓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車、設備、家具、貨品等)接入網絡世界,讓物與物、人與物之間能溝通交流。目前,物聯網技術開始運用于智能交通(如公交實時查詢、智能打車、實時交通指揮)、環境保護(如污染源實時監控)、公共安全(如周界安全防范系統)、平安家居(如實時監控報警系統)等領域。
智能電網是將物聯網技術充分應用到電力系統,從而使電網運行更加可靠、安全、經濟、高效,滿足更大的用電需求,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等功能。物聯網作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在線監測和實時掌控電網各個環節重要運行參數。從發電環節的接入到檢測,變電的生產管理、安全評估與監督,以及配電的自動化、用電的采集,還有營銷這方面都要采用物聯網技術。國家電網已經確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電網的目標。
為了大力發展物聯網、傳感網和智能電網,培養更多的相關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批準設置了“物聯網工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這兩個與物聯網技術相關的專業。
物聯網工程專業
物聯網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具有扎實的物聯網專業知識,掌握物聯網應用技術、具備物聯網工程項目的規劃和施工管理、物聯網設備安裝與調試、物聯網應用平臺設計與開發、物聯網維護與管理、物聯網設備營銷與技術支持等職業能力和素質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課程:物聯網工程概論、高性能網絡計算、物聯網信息安全。
就業去向:主要在電力、能源、交通、醫療、貿易等與物聯網相關的企業和政府管理部門,從事物聯網相關的電路硬件(如無線傳感器)開發、維護,網絡部分(如通信架構、網絡協議和標準、信息安全等)的開發、管理與維護。
我國開設該本科專業的高校較多,目前已超過100所,考生報考時可優先選擇這些專業實力強的學校。
推薦院校: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其中,天津理工大學為了利用和借鑒臺灣電子技術領域的先進經驗,培養方案采用“3+1”聯合培養,學生大一、大二在天津理工大學學習,大三到臺灣中華大學繼續學習,大四回到天津理工完成畢設,畢業后頒發天津理工大學的學士學位證書。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智能電網相關的理論知識,在新能源發電與智能接入技術、電網智能調度與控制技術、電能計量與監測、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等方面有專長,可以在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電氣系統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設計、運行維護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特色課程:自動控制理論、電機學、電力系統分析、電力電子技術、智能電網技術。
就業去向:主要在電網公司、發電公司、科研設計院、高等院校等相關行業或部門,從事設計、開發、生產運行與管理、科學研究、技術支持等工作。
推薦院校:華北電力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青島科技大學。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物流術語》中提到: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在國際上,物流產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其發展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日益突出,現代物流理論和技術已在發達國家得到了空前的應用和發展,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面對我國加入WTO后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引進和發展現代物流理論和技術,培養現代物流經營管理的高級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現代物流業是我國“朝陽產業”,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國家對物流專業的人才需求很大。下面為大家介紹物流行業的兩個熱門專業,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學習經濟、會計、貿易、管理、法律、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培養具有一定的物流規劃與設計、物流管理、物流業運作等能力,能在經濟管理部門、貿易公司、物流企業從事政策制定,物流業運作管理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特色課程:物流規劃與設計、采購與供應管理、采購項目管理、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包裝學、采購決策與庫存控制、現代物流管理學、電子商務與物流系統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去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和工商企業,從事物流管理工作和與物流相關的鐵路、航空、港口、倉儲等管理和技術工作。也可以去一般企業(工廠、貿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比如倉庫收發貨、保管、計劃、采購、運輸管理、進出口關務),或去物流企業里工作(比如銷售、客服、物流咨詢策劃)。
推薦院校:北京工商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南開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由于國外的物流行業發展早,教學理念、師資等較國內更優,如果有意出國繼續深造,可以考慮報考新加坡東亞管理學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
物流工程專業
物流工程專業培養具備物流學、運籌學、管理學、交通運輸組織學、運輸經濟學、運輸商務管理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物流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及機械或電子制造企業、科研院所、政府機構等部門,從事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技術設備和物流自動化系統的設計與集成、物流系統運行與維護的復合型以及應用型的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
特色課程:管理學、運籌學、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生產與庫存控制、供應鏈管理、物流工程、物流機械技術、國際物流學、電子商務概論、物流系統工程、運輸會計學等。
就業方向:在各類制造單位、商貿、物流企業,從事物流系統分析設計、物流系統運營管理、物流項目規劃建設等相關技術及管理工作,也可在專業咨詢公司、教育培訓機構、相關政府部門以及其他社會團體從事物流相關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交通大學、天津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浙江大學
通過對以上兩個專業的介紹,我簡單總結下它們的區別:
一、物流管理專業應用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物流系統的運行達到最佳狀態,實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目標。物流工程專業是以物流系統為研究對象,從工程和技術的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與資源優化配置、物流運作過程的計劃與控制以及經營管理的工程領域。
二、物流管理專業以管理科學與工程為學科基礎,同時跨工商管理和經濟學學科;物流工程專業以管理科學與工程為學科基礎,同時跨交通運輸類學科和機械類學科。
三、物流管理專業偏向文科性質,授予管理學學位;物流工程專業側重理工科,授工學學位。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將低碳進行到底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將達到128.89億噸油當量,2025年將達到136.50億噸油當量。近年來,受石油價格上漲、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各國都紛紛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規和政策,我國亦是如此。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產業市場前景廣闊,屬21世紀的朝陽產業之一。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兩個與新能源技術相關的兩個專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和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重點研究與開發新一代高性能綠色能源材料、技術和器件(如通訊、汽車、醫療領域的動力電源),發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鋰離子電池材料、新型燃料電池材料和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學術研究方向。新能源技術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中最具有決定性影響的五個技術領域之一,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是實現新能源的轉化和利用以及發展新能源技術的關鍵。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本科專業,是由材料、物理、化學、電子、機械等多學科交叉,以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及其器件設計、制備工程技術為培養特色的戰略性新興專業。
新能源材料是實現新能源的轉化和利用以及發展新能源技術的關鍵材料,該類材料包括晶體硅材料、硫系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納米材料等。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經轉換成人類所需的光、電、熱、動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載能體,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等形式的儲能器件。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以攻讀“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工程”“光電工程”及其他電子信息和電氣類相關學科的碩士專業。能到國外一流研究機構進行相關專業的留學深造,能在新能源企業、研究所、汽車公司等單位,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動力蓄電池、電動汽車設計與制造、燃料電池、節能環保等熱門領域的前沿研究、設計、制造、建設、運行與管理等工作。
推薦院校:電子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為了滿足國家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及循環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該專業是在2010年設立的新興交叉學科專業,涉及環境科學、經濟、管理等諸多學科交叉與融合。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是依托化學工程與基礎的國家重點一級學科,主要以資源循環過程和產品工程為特色,在礦產資源優化利用及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與開發上進行研究。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學習循環資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對循環經濟工程技術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工程實訓鍛煉,了解我國資源分布、產業布局、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基本狀況,具備從事循環資源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研究與工程技術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培養面向國家建設需要,適應未來科技發展,掌握循環經濟工程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從事循環經濟工程技術基礎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能在循環經濟工程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人才。
就業方向: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理工結合,以工為主的新興交叉學科,并涉及人文、經濟、管理、法律等多個學科,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和發展前途,學生專業視野寬闊,適應性強,綜合素質較高。學生畢業后將主要在各級政府的資源管理部門、科研機構、環境工程規劃、工礦企業、產業生態園等相關領域,從事資源高效利用、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生態化,及可再生資源技術開發、系統運行管理、教育和咨詢工作,還可以直接攻讀環境、冶金、材料、礦業和化工等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
推薦院校: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