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英國《衛報》報道,許多40歲以下的日本人對傳統的兩性關系已經喪失了興趣,幾百萬日本人不再約會,連性關系也不愿維持。日本媒體將這種現象稱為“獨身綜合征”,這種“流行病”的蔓延與日本的經濟低迷、科技發展和社會文化緊密相連。專家認為,日本人也許只是全球獨身主義的先驅者。
日本單身比例又創高峰
1/3年輕人從未談過戀愛
今年52歲的青山愛年輕時是一名職業的“SM(性虐待)女王”,她的工作包括將客人捆起來、用鞭子抽打、向他們身上滴蠟油。已經金盆洗手的青山現在是性與人際關系顧問,專門對付席卷日本的“獨身綜合征”。青山對記者說,相比之下,這份工作的挑戰要大得多。
青山的工作室空蕩蕩的,只有兩個蒲團。通常,她面對客戶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他們放松下來。
青山說,她的很多客戶都陷入了矛盾中,“有人想要找個伴,有人想要獨身下去,但是他們追求的都不是正常的婚戀。”然而,這些困惑的人仍然受到日本傳統家庭模式的壓力。“人們不知道向誰求救,他們來找我,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有問題。”
“無論是男女客人,都對我說他們看不到愛情的意義,認為婚姻沒有前途,”青山說,“兩性關系變得空前艱難。”
日本的單身比例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2011年的調查顯示,18~34歲的單身者中,有61%的男性和49%的女性沒經歷過任何“浪漫關系”。比例比5年前上漲了10%。另一項調查顯示,30歲以下的日本人中1/3從未談過戀愛。
青山的一些客戶屬于日本社會的“另類分子”。他們有的是極品宅男,希望重新與外部世界發生聯系;有的是有社交障礙的書呆子;有的人到中年仍然住在父母家里。“他們中的一些人不能忍受異性的碰觸,每當我碰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會哆嗦。”青山透露,來向她求助的多數是男性,不過女性客戶的人數正在增加。
很多人無法與真實的異性接觸,卻不排斥通過網絡游戲發展一段虛擬戀情。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稱,日本的動漫游戲已經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的界限。習慣了戀愛游戲中簡單的戀愛模式的男女,會因為真實的兩性關系頻繁受挫。日本的商家則推波助瀾,該國蜜月勝地熱海市的一家酒店就訓練員工,給單身前來的戀愛游戲玩家提供“情侶服務”,幫助客人完成與虛擬情侶一起度假的想象。
覺得男女關系“太麻煩”
90%的年輕女性不愿意嘗試婚姻
“獨身綜合癥”已經威脅到了日本的未來。今年早些時候,日本計劃生育協會的調查發現,45%的育齡女性“對性接觸不感興趣,甚至感到厭惡”,而超過1/4的男性也有同樣的感受。作為結果,2012年,日本出生的嬰兒比歷史上有紀錄的任何一年都要少。日本計劃生育協會主席北村邦夫說,生育危機已經非常嚴重,“再這樣下去,日本早晚會滅絕的”。
對于一些年輕的日本人來說,婚姻已變成了一個毫無吸引力的雷區。事業型的男性越來越少,日本的女性卻變得越來越獨立。然而,家庭和職場中的傳統觀念沒有發生相應的轉變。日企的工作風格使女性難以同時兼顧家庭和事業。另一方面,除非父母都有工作,不然養育孩子在經濟上根本是不可能的。同居和非婚生子仍然被看作另類。
這些復雜的矛盾環環相扣,成了一個解不開的婚戀麻繩。在日本的大都市,兩性正以“螺旋上升的方式遠離對方”。由于雙方缺乏長期的共同目標,很多人都追求即時的滿足感、寬松的形式和短期的約會,青山將此稱為“速食面愛情”。
“太麻煩了,”31歲的悟岸野對記者說,“我沒有那么多的薪水拿來約會,而且我也不想承擔結婚的責任。”日本媒體將他這樣的男性稱為“食草男”,但悟岸說,他不在乎,因為這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對悟岸來說,這個稱呼僅僅意味著,“一個認為男女關系和性都不太重要的正常男人”。
對于日本女性來說,保持單身狀態往往是“聰明人”的選擇。
32歲的富田繪在一家法資銀行的人力資源部工作,她擁有兩個學位,法語流利。“三年前我的一個男友曾經向我求婚,當我意識到自己更在意工作后,就拒絕了他。在那之后,就喪失了對約會的興趣。”
富田說,在日本,女性一旦結婚,就沒有升職的機會了。“老板認為你會懷孕。”據統計,大約70%的日本女性在生完第一個孩子后就離開了職場。世界經濟論壇持續將日本列為職場中兩性關系最不平等的國家。“你必須辭職。最后變成了一個家庭婦女,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這可不是我這樣的女性想要的選擇。”
“我的生活很好,我和同樣是職業女性的女友們到法國或者意大利餐館用餐,買時髦的衣服,并且去環境優美的地方度假。我喜歡獨立。”
富田有時候會和男人發生一夜情,但是她告訴記者,性對她來說也不重要。“辦公室里想要找外遇的男人試圖約我出去,他們認為我作為單身女性一定饑不擇食。”她扮個鬼臉,然后聳聳肩。
日本社會保障人口研究所發現,90%的年輕女性不愿意嘗試婚姻,因為她們認為保持單身“比想象中的婚后生活狀態更好”。
孩子不著急,急死家長,于是相親會變成了家長會
在東京市中心一家酒店舉行的相親會上,83歲的巖井先生熱心地為他44歲的兒子搜尋伴侶。他對記者報抱怨:“如果有好姻緣找上門,我根本不會上這里來。……即使只有1%的機會,也值得試一試。”
孩子不肯結婚,著急的當然是家長。據統計,有1300萬沒有結婚的日本人仍然與父母住在一起,其中有大約300萬年齡超過了35歲。
做媒在日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很多日本父母一廂情愿,婚介機構組織的活動只有父母參加,于是相親會變成了家長會。
這種父母代表子女的相親活動在日本非常流行。婚姻顧問齋藤美智子在北海道經營一家婚介所,她告訴路透社,自己已經在13個城市舉辦過相親會,參加者近萬。“那些因為相愛而結婚的人是幸運的,但是對于其他人來說,相親并不是為了讓他們陷入愛的狂熱,而是為了讓他們能逐漸培養出愛意。”endprint
中央大學的山田正弘教授說,經濟的不確定和家長對子女的不斷支援是結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你被趕出家門,像歐美的年輕人那樣不得不自己照顧自己,自然就會想到找個人與你分擔。”
專家還說,這些年輕人的高期望值和他們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也在助長單身。
“現在五六十歲的父母都出生在嬰兒潮時代,他們工作的時候正值日本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因此不會明白現在年輕人的求職難。”山田解釋道。
齋藤說,女性尤其挑剔,年過40的女性還期望丈夫可以像父親那樣提供給自己奢侈的生活。“她們想找英俊又有錢的人。獨生女的父母一定要給女兒找到高收入的丈夫。一些母親來參加相親會,直接就提出要找年薪超過1000萬日元(約合62萬元人民幣)的女婿。”
不過父母很多時候是一廂情愿。“我來替女兒找丈夫,但是很難讓她滿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訴記者,“我也很尷尬,但是我覺得她好像永遠也不打算結婚了。”
聲稱不需要另一半
他們更愛擁抱枕和機器人
人口統計學家尼古拉斯·艾博斯塔特稱。他說日本社會很可能會變成多數人都不結婚的社會。
日本商家甚至將這種現象作為商機。一些新的發明專門為“溫暖孤獨者的靈魂”而設計,讓真實的親密關系成了替補。
2013年4月,日本筑波大學的幾個學生發明了一種叫做“女朋友外衣”的宅男新品。只要穿上這個大衣,衣服上附帶的“手”,就會從身后“擁抱”你,而衣服附帶的耳機則會用女聲播放“猜猜我是誰?”,或者,“對不起,讓您久等了”。
如果說,這還只是學生之間的玩笑,那么另一款“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則實用得令人擔憂。
據《外交政策》報道,“擁抱枕”是一個頂端裝了智能電話的軟枕頭。使用者一邊擁抱著枕頭一邊打電話,抱枕會根據對方的音調和音量產生心跳的節奏。換句話說,這個抱枕將聲波變成真正的擁抱。
發明抱枕的大阪大學稱,這可能是為人們內心提供溫暖的新方式,數據顯示,在和枕頭擁抱過之后,人們的壓力指數和荷爾蒙指數明顯降低。
《衛報》關于日本“獨身綜合征”的報道引起了很多討論,其中不乏日本網民譴責西方媒體丑化日本。不過更多的讀者都表示“找到了組織”。
一位自稱40多歲的日本讀者稱,他沒有結婚,從不約會,對一夜情沒有興趣,因為他認為“陌生人之間交換體液是非常不衛生而且危險的”。他還表示,他與他的同道中人其實是為這個地球做了貢獻:防止幾十年后世界因為人口膨脹而毀滅。
家住倫敦的一位父親說,他的兩個兒子都是20多歲,正在經歷與日本青年類似的“獨身綜合征”。作為50多歲的人,他難以理解這些年輕人為什么對傳統的社會規范如此“不合作”,但是他仍然祝福,年輕人基于獨立價值觀做出的選擇能夠帶來幸福。
一條簡短的評論則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這個現象并不是日本獨有的,日本只是走在了全球獨身潮流的前端。”
鏈接
日本年輕人在近十年內引領起一波又一波的風潮。之所以會如此,是和日本獨特的社會環境、文化相關。下文所講的幾項風潮,想必讀者不會陌生。
食草男
“食草男”,(對應是“肉食女”)這個名詞誕生自日本作家深澤真紀筆下。在流行的描述中,貌似“食草男”的人樣子年輕而溫和,貧貴不分,IT精英到基層小白領都可入圍。最大識別標志是他們對性愛和異性的態度:不會積極去追求戀愛或性愛,喜歡保持不溫不火的步調和女孩子在一起“食草男”和女生經常共度柳下惠式的“平安”夜。在婚戀關系上總少了些男子漢應有的主動。
御宅族
御宅(OTAKU)指熱衷及博精于動畫、漫畫及電腦游戲的人,而現在一般泛指熱衷于此文化,并對該文化有極深入的了解的人。OTAKU —詞早已作為一個世界公認的詞匯,被收錄入各大英語詞典中。
宅
和御宅有很明顯的區別。宅男宅女指的是家里蹲,和御宅族無太大關系。在日本,宅是貶義詞,多指對人類接觸有障礙的一種生活方式(其也有顯隱性之分)。但這種文化在全世界流行開來后,意義就有了變化。現在,它多指現代都市白領的一種流行生活方式,或許由于對現實的失望,使其更傾向于孤獨與寂靜,選擇一個人宅起來做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
萌文化
萌,用來代指可愛的女生,討人喜歡的男性也可用這個詞來形容。萌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在風靡日本后,這股風氣通過網絡很快傳到了中國在互聯網上,更是出現了專門探討“萌文化”的主題貼吧、主題網站。目前網上很多非主流,其實也是一種“萌文化”。這些非主流的照片,大多經過PS處理為追求那種所謂的“超萌”效果,往往擺出固定模式拍照,嘟著嘴睜大眼睛,另外不惜偷梁換柱地PS眼睛、臉型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