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磊,于雷,邱玲,馬巖,何洋,賈曉晶
罕少見病例
扁桃體霍奇金淋巴瘤1例
孫磊,于雷,邱玲,馬巖,何洋,賈曉晶
韋氏環;扁桃體;霍奇金淋巴瘤
1 殷蔚伯.腫瘤放射治療學[M].4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686.
2 張淑紅,周小鴿,張長淮.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進展[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4,3(4):233-238.
3 孫琦,陳輝樹.惡性淋巴瘤的病因學研究進展[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06,29(5):398-402.
4 陸惠捷,糜堅青.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進展[J].內科理論與實踐,2011,6(1):72-76.
5 陶云霞.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治療進展[J].疑難病雜志,2013,12(4):321-324.
6 郟博,黃燕華,石遠凱,等.霍奇金淋巴瘤治療進展[J].癌癥進展,2013,11(3):183-188.
7 陳惠仁.霍奇金淋巴瘤的挽救性治療進展[J].實用癌癥雜志,2012,27(5):547-549.
8 趙紅霞,孫萬軍,郭梅,等.“微移植”治療難治性淋巴瘤的臨床觀察[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34):2711-2714.
130041 長春,吉林大學第二醫院放療科
賈曉晶,E-mail: jiaxiaojing720114@163.com
10.3969 / j.issn.1671-6450.2014.07.027
2014-03-19)
患者,女,75歲。因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低熱及咽部疼痛,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為扁桃體炎,行消炎治療,癥狀無好轉,2013年11月11日再次就診于當地醫院,取扁桃體活組織病理檢查,未明確診斷。于11月14日就診于我院放療科。既往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慢性尿路感染。入院查體:右側扁桃體II 度腫大,上極近中線,充血,表面呈顆粒狀凹凸不平,無污穢苔,無破潰,無觸痛,左側大致正常,咽黏膜無充血,咽后壁無淋巴濾泡增生,雙頸觸及多個腫大淋巴結,左側最大者約2.0 cm×1.0 cm,右側最大者約2.5 cm×1.5 cm,質韌,活動尚可,無壓痛,頸部皮膚無紅腫及破潰。頸部增強CT:扁桃體惡性腫瘤,頸部淋巴結轉移。胸部增強CT及腹部增強CT均未見明顯異常。免疫組化染色結果:CD30(+),CD15(+),EBER(+),PAX-5(±),CD20(-),CD3(-),S-100(-),Ki67(+),CK(AE1/AE3)(-),LCA(-)(圖1見封3),會診意見:(右側扁桃體)符合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結合病史、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診斷為:扁桃體HL(IIB期,混合細胞型經典型)。患者及家屬拒絕化療,經我院多學科會診后,給予個體單純調強放療,采用電子直線加速器6MV-X 射線,靶區劑量為40Gy/20F,照射野包括扁桃原發病灶及頸部受累淋巴結區,同時給予抗炎、促黏膜修復及免疫支持治療。放療結束后,復查口咽及頸部平掃加增強MR:右側扁桃體內未見異常信號及強化影。放療結束后2個月再次復查MR,未見異常。
討論扁桃體屬于韋氏環結構,是咽淋巴環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見部位,而HL極少侵犯韋氏環[1]。惡性淋巴瘤是原發于淋巴結和/或淋巴結外的惡性腫瘤,可分為HL和NHL。HL的流行病學與地域、性別、年齡、種族相關[2],好發于發達國家的年輕女性,發病年齡具有明顯的雙峰特征。其發病因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與感染、免疫缺陷、遺傳傾向有關[3]。HL 通常表現為發熱、消瘦、盜汗、乏力、納差等全身癥狀,周圍淋巴結無痛性腫大, 以頸部和鎖骨上及縱隔淋巴結腫大多見。其確診有賴于病理學檢查,按照WHO病理分型標準可分為: 結節性淋巴細胞為主型及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后者又分為結節硬化經典型、富于淋巴細胞經典型、混合細胞型經典型及淋巴細胞削減型經典型。該病以放化療結合的綜合治療為主,對于局限期HL,2~4 個周期的ABVD方案化療及30 Gy 的累及野放療是其標準方案;對于進展期HL,6~8 周期的ABVD是必要的[4],化療后PET/CT陽性者還需行放療[5]。HL是預后較好的腫瘤之一,早期HL的5年生存率超過90%,晚期HL的5年生存率為60%~70%[6]。難治性和復發性HL仍是目前的治療難點,高劑量化療/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最好的治療模式[7],親緣供者外周血干細胞(G-PBSC)輸注在其治療上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及較高的安全性[8]。隨著臨床病例的積累及醫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HL的本質將得到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