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玨
(宜昌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點軍分中心,湖北 宜昌443000)
2001年美國能源部首次提出智能電網技術,隨后各西方發達國家相繼制定智能電網建設計劃,并開展相關的技術研究。為適應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切實保障我國電力的高效、經濟、可持續供應,國家電網集團提出“構建以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可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戰略。智能電網和用電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為電力營銷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智能用電技術與電力營銷密切相關,直接面對千家萬戶,又關系到電網企業的經營效益。從國外工程的建設情況看,必須采用科學的項目管理方法,以確保智能用電技術項目能成功實施。我國正按照相應的技術標準和方案,全力推進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因而,本文的目的主要是針對電力營銷中用電信息采集這一關鍵技術的應用及經濟性展開討論,以便為其進一步推廣提供依據。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是依據國網提出的“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的總體要求,運用通信、計算機和自動化控制技術,針對電力客戶的實時用電信息,集采集、應用、管控功能于一體,并對電力負荷進行實時監控、管理的綜合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主要包括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客戶交費支持系統、客戶服務支持系統、自動抄表系統及負荷管理系統等子系統,各子系統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又保持相互獨立。用電信息采集技術實現了用戶側用電電量信息、負荷信息、異常事件等信息的采集,并與數據中心有效集成,可有效提高電能計量、自動抄表、智能費控等營銷業務處理的自動化程度,還能對采集終端、電能表等相關設備的運行進行監控、故障監測。
電力企業利用用電信息采集技術可實現電力科學、合理、有效運營,在用戶的參與下,改善電力負荷曲線,實現電能資源合理利用,使發展與節約并行,最終達到電力企業和用戶雙贏的目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對電力客戶負荷變化、各時段用電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對欠費客戶進行報警及有效的停、限電控制等。由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可實現遠程抄表,監測用戶用電異常情況,并進行用電量預測分析,進而實現預售電的運營模式,故而其為電力營銷各環節實現自動化奠定了良好基礎。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電力營銷的工作質量、服務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營銷模式在數據采集和傳輸方面極其落后,嚴重地制約了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建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是供電企業改革的必然趨勢,是服務客戶和供電企業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主要實現大客戶信息采集、居民客戶用電信息采集以及數據的統計、控制。居民客戶用電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過電力線路將采集到的數據歸類到電力線載波集中器,經由GPRS傳輸,最終到達數據監控中心,完成電表終端的控制。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能夠實現每個周期內多次繳納電費,增強預付費控制。針對不按時繳納電費且用電量較大的電力用戶,可適當縮短抄表周期,從而有效促使用電單位按時繳納電費,為電力行業其他項目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該系統性能的優越性還集中體現在預付費控制的功能方面,其能夠有效降低經營風險,避免出現電力用戶不及時繳納電費的現象。由于系統內部實現信息共享,可因地制宜制定出相應的預付費繳費方案,并聯合電力營銷系統構成信息平臺,方便用戶查詢繳費情況。網上充值、銀行轉賬、電話充值等是常見的用戶快速繳費方式。
企業的整個營銷管理過程包括抄表、電費核算、電費通知等需要建立并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建立賬務管理中心,保障電費管理的真實性、有效性,提升管理水平。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可實現對供電信息、用電信息及售電過程中的各類信息的分時段高效采集,及時自動完成抄表、電量結算等工作,打破了傳統的人工抄表模式,避免了諸多現場抄表差錯,使抄表質量不斷得到提升,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采用傳統方法,因工作人員水平有限,電力企業在對計量裝置使用狀況進行檢查時,并不能及時發現電能表被修改的情況,而新型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卻能對計量裝置的情況進行24h全方位的在線監測,并全程提供遠程服務,避免了上述情況的發生,加強了管理工作的嚴密性。
利用傳統方式進行線損管理時,周期較長,無法準確、真實地分析出線損的實際情況。實施自動化抄表工作前,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已將各類信息在同一時間上凍結,避免了時段差異引起的誤差,在滿足準確計算線損數據這一需求的同時實現了自動化。線損管理得到有效保障,以及電量異常稽查工作的不斷推進,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計量故障處理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高效的工作效率也使得線損分析采用的數據具有了良好的時效性。通過分析比較理論線損數據和實際線損數據,能夠真實分析出線損產生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控制方案。
經濟性就是分析投入與產出,比較投入與產出的大小關系。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支出主要有管理費用、設備購置費用、軟件開發費用、維護成本、員工工資和培訓費用等,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出錯率,極大地降低人工等管理費用,可節省大量開支,并且顯著提高各類在職工作人員的滿意度。時間就是金錢,節省時間就等于提高經濟效益,節省開支。因此,用電信息采集技術的應用在經濟上具有可行性。
對用電負荷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改善負荷曲線,提高發供電設備的利用率,防止拉閘限電,避免影響社會生產和生活。電力營銷中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經濟效益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1)協助解決調峰問題,提高發電機組的經濟性和安全性。(2)防止拉閘限電,有利于安排生產。(3)實行分時電價和需量控制,負荷平穩時可以多發電,優化客戶用電方案。(4)減少購電費用。通過負荷管理可以降低地區電網的最大用電需量,從而減少地區電網購電的費用。(5)降低線損。控制高峰負荷,提高負荷率,可以降低供電系統的線路損耗,提高供電量。(6)開展配網自動化。配網自動化建立在配電設備和通信信道的基礎上,由于終端負荷管理必然要建立類似信道,所以用電信息采集為配網自動化奠定了基礎。
從以上分析不難得出,電力營銷中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應用具有極高的經濟性。但我國應根據企業規模、技術水平等條件,探索出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進一步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保障電費的回收率,提高對用戶的服務水平,創造出更好的經濟效益。
電力營銷是電力企業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作核心,電力營銷工作開展是否順利對于電力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電力市場對于電力營銷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供電企業以及用電客戶的日常用電。同時,信息化及自動化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企業及用戶的生產成本,提高了我國電力營銷行業的服務質量。總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對于建設“大營銷”體系和智能電網、優化資源配置、引領技術革新、帶動產業升級、確保中國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是電力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1]李平.電力營銷數據的信息化管理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2):159~160
[2]胡江溢,祝恩國,杜新綱,等.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4(2):131~135
[3]陳盛,呂敏.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及其應用[J].供用電,2011(4):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