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洪基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佛山順德供電局,廣東 佛山 528000)
新形勢下供電企業與基層政府組織的融合互動探析
龍洪基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佛山順德供電局,廣東 佛山 528000)
面對全面改革開放的宏觀趨勢,供電企業與基層政府組織之間的互動必須有所改變,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政府職能轉變關系。現對供電企業如何完善與政府之間的互動機制展開分析和探究。
供電企業;基層政府組織;融合互動
2014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第一年,也是《電力法》修改工作開展的一年。《決定》為進一步建設法治政府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明確了目標任務,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決定》在“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中提出: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決定》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中指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制度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政府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加強市場活動的監督,加強各類公共服務的提供。
電力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自然壟斷產業,電力的安全、可靠和有效供應,是現代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在電力產業發輸配變用各個環節中,供電企業承接從供電到用電客戶裝表接電最后一公里的社會化供電服務,為不同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隨著法治政府建設和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供電企業應與政府合力互動,充分發揮政府社會治理職能和供電企業專業技術優勢,共同推進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供電服務,從而促進社會和諧持續健康發展。供電企業通過健全長效機制,與各鎮(街道)政府和村(居)委會等基層政府組織融合互動,才能更好地實現供電服務有效落地和社會責任積極承擔。
經濟體制改革要求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建設法治政府、法治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改革必須有法可依,以立法來促進法治建設。凡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行。電力體制改革涉及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的重大調整,應用法律的力量去推動,更應以立法為先導,按法定程序進行。如果沒有法律先行,沒有法律對各主體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的權利義務進行界定,一切改革舉措都將顯得無法可依、缺乏保障。中國電力法律法規明顯滯后于行業發展需求,要推動電力這個基礎行業的改革發展,就應該做到修法先行。
我國在1995、1996年頒布了《電力法》及《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電力設施保護條例》、《供電營業規則》等有關電力法律法規,至今已有十八九年。當時制定的《電力法》主要服務于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模式,較少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作要求。實際工作中,雖然《電力法》缺少配網規劃和建設方面的制度性安排,行政機關對違反相關電力法規行政責任落實監督不到位,但供電企業一直積極應對復雜外部環境,努力爭取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履行服務客戶的職責和社會責任。修改《電力法》等電力法規為供電企業在新形勢下與政府融合互動提供了法律保障,新《電力法》應劃分好各級政府和電力企業的職責、義務和權利,明確鎮(街道)一級行政區域的電力管理部門和職責,與政府簡政放權相適應;補充配網規劃建設和農村電網發展的具體措施,解決農網規劃和建設無法可依的混亂局面;增加政府行政執法機關的責任和義務,強化其依法行政能力,以確保《電力法》立法目標的實現。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各省市可依據國家電力法規,制定與本地區適應的實施細則予以落實執行,以提高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的實效。
個別省市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了適應本地區的地方性電力管理條例和辦法,供用電、電力設施保護、竊電查處、電力用戶安全用電基本都囊括進去,建立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發供用電體系,為當地供電部門和政府聯合執法提供了必要的法理保障,也為供電企業和政府融合互動提供了樣本。一方面完善了行政執法模式的不足,加強了行政執法的效力;另一方面有效維護了電力設施和供電秩序,實現了電力企業管理目標。
現在社會對政府積累了不少怨氣,各種社會利益代表摻雜其中,特別是涉及農村農民和土地問題,矛盾重重。有些地方形成了畸形的基層民主政治體制,造成“有民主,無法治”的現象時有發生,村(居)委會被少數利益代言人綁架,集體利益被個別利益代替,行政管理短期化、功利化傾向越來越突出。電力是自然壟斷行業,自然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電力建設和供電服務過程中一旦觸及社會利益,極易成為某些人發泄怨氣的導火索,造成重重阻礙。供電部門必須充分依靠政府管治社會和行政執法的責任和能力,主動與政府各部門溝通,推動政府建立聯席會議聯動機制。聯席會議由政府電力管理部門負責人擔任召集人,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以會議紀要形式明確議定事項,共同研究解決電力建設和供電服務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對策,協調各部門按職責分工組織聯合執法行動。供電企業與政府部門共同督辦會議紀要事項,更有成效推進電力建設和涉及電力的執法工作,及時解決涉農難點問題。
鎮(街道)區域經濟發展,電力必須先行。但往往原來積累的配網規劃不科學不合理、先天不足,線路設備殘舊、配變重過載、低電壓等問題還沒解決,新一輪區域城鎮化發展、產業升級轉型又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于是又出現新的供用電問題。
供電企業應積極主動與鎮街政府建立電力工作溝通長效機制,提供反映區域產業經濟變化的供電運行數據供政府參考,及時向政府了解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情況,及時掌握村居集體經濟的發展信息,科學修編配網規劃。定期向鎮街政府相關部門、各村居匯報規劃成果,積極推進落實配網規劃與區域城鎮規劃相互融合。推動鎮街政府加強對村居涉及配網的規劃指導,逐步完善村規民約和魚塘、土地承包協議,增加對電力項目規劃建設支持配合的義務。深化配網項目可研,實行項目村居公示,提高公眾參與度。注重配網項目優先權,“優先”與“緩建”相結合,調動政府與村居積極性。對涉及城鎮化建設改造項目、村居積極落實配變布點和線行走廊項目優先安排,全力滿足建設進程;而對不落實項目規劃的,實行負荷控制和項目緩建。跟進民生需求,根據城鎮化建設推進中農村生產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全力做好規劃內電力線路設施的遷移工作,確保新型城鎮建設項目穩步推進。
當前媒體傳播技術不斷發展,網絡新聞、博客、論壇、微博等新媒體與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形成立體化傳播方式,呈現出形式多樣、傳播快速、互動性強等特征。公眾對突發供電事件等關系國計民生的信息敏感度越來越高,供電企業要善于利用新媒體,構建宣傳平臺,樹立企業形象。
供電部門不但要依靠企業新聞宣傳部門和舊有的廣播、報紙等媒體渠道,還要依托新媒體引導公眾心理。利用微信、海報、宣傳單、手冊、視頻短片等公眾傳播力強,形象生動,公眾讀得懂、看得明的方式,介紹電力知識、用電安全、電力設施保護、電力發輸配變用各環節基本情況,宣傳公眾關心的工頻磁場電磁輻射、低頻噪音等科普知識,展現供電人在保供電時期的形象。在災害和錯峰限電期間,利用客服短信、微信等直接針對客戶的方式開展應急提醒,內容除了涉電安全知識外,要強調災害、錯峰影響,指出部分地區、企業會出現停電,給公眾一個符合事實的心理預期。災后搶修復電,及時利用媒體開展搶修進展的報導,以及時消除負面情緒。
供電企業要與政府輿論管理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對突發事件信息口徑要高度統一,及時共同做好傳統主流媒體的引導,重視和充分發揮其擁有的真正輿論影響力。
總的來說,在進一步建設法治政府和深化電力企業改革的新形勢下,供電企業與政府應在修訂法規的法治基礎上,通過建立聯席會議聯動機制、完善配網規劃建設、構建宣傳平臺等手段,健全長效機制,融合互動,更好地為客戶服務。
2014-10-27
龍洪基(1967—),男,廣東三水人,工程師,供電所所長,研究方向:供電企業基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