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青,張,劉濤波
(1.69052部隊司令部,新疆烏魯木齊830002;2.特種作戰學院a.研究生隊,b.軍體中心,廣東廣州510500;3.75774部隊 二科,廣東 廣州510540)
特種作戰人才,執行的是不同于一般任務的特種作戰行動,必須具備一專多能的特種作戰能力,需要特殊培養[1]。特種作戰青年軍官短期培訓班是面向全軍特種部隊、組織培訓營連級青年指揮軍官的短期培訓班次。參加培訓的學員基本上都是來源于基層帶兵的指揮員,其所處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以及隨時準備遂行各種急難險重任務的需要,要求他們必須保持強健體魄,不斷提高體能素質[2]。
本文通過對某學院特種作戰青年軍官短期培訓班進行部分項目的體能素質測試,準確掌握特種作戰青年軍官短訓班學員整體身體素質,提出針對性訓練建議,為青年軍官培訓班科學合理地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提供參考。
某學院特種作戰青年軍官短期培訓班學員,共27人,全部為健康男性,年齡32.19±2.10歲。年齡跨度為28~35歲,其中32歲以下人員共有14人,而33~35歲年齡段人員共有13人。為便于研究,將32歲以下14人劃為A組,33~35歲年齡段13人劃為B組。
針對目前我軍基層部隊體能訓練的現狀,選取日常訓練和監控中易被忽略和偏訓漏訓的內容:心血管機能、柔韌素質、靈敏素質、平衡能力四項指標進行測試。
1.3.1 訪談法
與研究對象所在培訓班骨干及其隊領導進行訪談,了解培訓學員對參加院校短訓班體能訓練的認識、身體素質狀況和體能訓練現狀。
1.3.2 測量法
分別以臺階試驗、立位體前屈、10 m×4往返跑、單腿閉眼站立為測試項目,對所選指標進行實地測量,如實記錄所得數據。因心血管機能、平衡素質2個項目在《軍人體能標準》中均無參考標準,故測試參考《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進行,靈敏素質測試參考“警察體能測評項目和標準”,平衡素質測試參考《軍人體能標準》,將個人成績細分為優秀、良好、中等、中下和較差五類,分別賦予25分、20分、15分、10分、5分,對個人測試所得四項指標成績進行累加,記為綜合評定成績,90分以上為優秀,80分以上為良好,70分以上為中等,60分以上為合格,單項得5分或綜合評定60分以下記為總評不合格。
1.3.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2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得出各項指標的標準差,數據采用ˉx±s表示;計算各項指標優秀率、良好率、及格率。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4 邏輯分析法
對所得數據進行結果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訓練建議。
臺階試驗測試結果顯示:青年軍官班心血管機能均值為19.81,整體較好,81.4%的學員心血管機能達到良好以上水平,僅1人屬心血管機能較差。在日常訓練中,需特別注意對“個別人”的醫務監督,防止其心血管系統出現意外。
立位體前屈測試成績顯示:該班柔韌素質均值為16.30,76.9%的學員處于中等以上水平,7人屬中下、較差水平,需采取針對性訓練。
10 m×4往返跑成績顯示:該班靈敏素質均值為18.89,66.6%的學員達到良好以上水平,中等水平有7人,2人處于中下水平。
單腿閉眼站立成績顯示:該班平衡素質均值為19.44,有77.8%達到良好以上水平,中等水平有4人,2人為中下水平。
比較結果顯示 (見表1):32歲以下的A組、33歲以上的B組與總體在心血管機能水平、柔韌素質、靈敏素質和綜合素質上,均無顯著性差異,只有平衡素質一項存在顯著性差異。
經過分數換算得出個人綜合素質成績 (表2):總體看,優秀率僅為11.1%,良好以上為44.4%,中等以上占70.4%,中下及較差部分占總人數的29.6%,約為1/3。從年齡與成績的關系看,A組學員中,良好以上和中等以下人員各占本組的50%;而B組中,良好以上學員占本組的38.5%,而中等以下學員占到了61.5%。

表2 各組心血管機能和身體素質成績等級表(%)
接受院校短期培訓的特種作戰青年軍官大多數來自基層主官或將要走上主官崗位的初級指揮員。他們工作任務重,雜務繁多,工作和精神壓力都非常大[2]。進入院校學習后,思想波動較大,體能訓練積極性普遍不高。為使特種作戰青年軍官短訓班學員達到專業素質過硬、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有必要在崗位教育的同時,對其進行體育教育(訓練),加強《軍人體能標準》的組織實施。
通過與隊領導、學員骨干交談發現:部分學員對參加短期培訓期間的體能訓練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平時在基層訓練已經很辛苦,來院校只要把軍事理論和專業技能學好就足夠,無需繼續進行體能訓練。還有的人認為平時基層太忙,沒有時間培養個人興趣愛好,要把體能訓練時間全部用來發展個人愛好。因此,要組織好青年軍官短訓期間的體能訓練,首先要讓學員從思想上端正對體能訓練的態度。應該讓他們認識到,《軍標》并不只是針對士兵,而是對每一名軍人的要求[2];也不是僅僅在原單位要練好,在外短訓時就可以放松要求。不能讓干部學員認為在接受繼續教育是來“療養”身體的。
本研究結果表明,除平衡素質外,青年軍官短期培訓班年齡較小組與較大組之間大部分身體素質均無顯著性差異,故沒有必要按年齡分組進行體能訓練。日常訓練中應采取循序漸進法,嚴格參照發展身體素質的一般規律進行訓練,施訓時要對大強度訓練科目嚴密關注其心率變化,一旦出現超出靶心率的情況,要及時降低強度,防止過度訓練的發生。柔韌素質是整個培訓班較為薄弱的素質,這也與我軍在對訓練中柔韌素質重視不夠、訓法不靈活直接相關。可組織學員通過頸部、手腕、肩部、腰部和腿部等部位的主動性和被動性訓練,逐步提高柔韌素質,盡快補齊身體素質的“短板”。
以考促訓、考訓結合是提高訓練效益、檢驗訓練效果的有效手段。提高干部學員的身體素質,培養高質量的合格人才,需要嚴抓訓練考核各個環節。因此,教學主管部門應針對青年軍官短訓班的體能訓練制定出具體的訓練方案和措施,做到任務明確,責任落實[3];在堅持組織日常體能訓練的同時,應參照《大綱》標準定期組織基礎體能項目的考核,嚴格考核標準和程序,對因故未參加考核的人員及時組織補考。
[1]馬向東.我軍特種人才培養的一次全新嘗試[N].解放軍報,2013-8-18(7).
[2]何祥今,岳水華.論任職教育中的軍事體育教學[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24(2):34-36.
[3]茍書洋,方慶鋒,陳艷.論軍校體育課教學與學員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0,19(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