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國內電解鋁產能嚴重過剩,全行業虧損面達90%以上。但由于各種原因,過剩產能化解仍存在諸多困難。
產能過剩致社會財富大浪費
據統計,2013年國內電解鋁產量為2205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68.9%,產能利用率已低于70%。中國鋁業公司研究室副主任趙秀富說,電解鋁產能嚴重過剩使國家成為最大的受害者,目前全國閑置電解鋁產能1000萬噸,即閑置資產1200億元,造成社會財富大浪費。此外,企業之間惡性競爭,專業型電解鋁生產企業被淘汰后可能使行業發展倒退。
多因素致過剩產能難化解
第一,電價政策不平衡成為化解電解鋁產能嚴重過剩的主要難題。第二,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意見》出臺后,跨省區的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沒有具體實施方案,造成高成本落后產能不敢轉移。第三,地方政府出于種種壓力,對高成本落后產能的退出態度不積極,阻礙過剩產能的化解。
化解過剩產能宜從多方入手
化解電解鋁過剩產能關系國家經濟安全,宜考慮從電價政策、退出補貼、等量或減量置換等方面入手。一是形成更加公平、市場化的電價政策。二是嚴格執行總量控制,明確產能跨省區等量、減量置換政策。三是充分調動和發揮地方化解產能過剩的積極性。
(節選自2014年9月3日《新華08》,作者:于嘉)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進入分布式光伏發電這一領域“掘金”。不過,尋求電站開發及開工過程卻存在諸多問題。
“政策并非無懈可擊”
近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關于進一步落實光伏分布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分布式發電迎來發展機遇。但從政策本身設計來說,并不是無懈可擊的。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任東明認為,政策規劃出臺比較滯后,與相關規劃協調性不足;且補償資金不足,困擾整個產業發展。
路條亂象
在專業人士看來,讓拿“路條”的企業跟有技術有錢的企業合作,就像二道販子倒買倒賣,無形中增加項目成本。中節能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華斌表示,現在買賣電站的事情很多,不僅拿到路條的可以賣,拿到核準的也可以賣,建了一半也可以賣,這些都導致很多電站不負責任地建設。他建議,國家下達的指標可以限定時間必須建完,建不完收回給別的企業去做。
資金難題
光伏行業運營艱難,集中表現在企業很難收到錢,沒錢便不敢發貨。中國光伏協會秘書長王勃華透露,銀行、投資機構、基金等各大機構目前對于分布式融資、收益回報均持疑問態度。據悉,到今年為止,國開行僅給兩個企業做過融資。
(節選自2014年9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作者:張國棟)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錫礦出口國,但印尼在價格談判桌前卻沒有太多話語權。長期以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期錫合約價格是錫定價的主要參照。印尼為了爭奪定價權,試圖發展本地平臺——印尼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ICDX)。但ICDX的錫成交量卻每況愈下,直至9月14日甚至沒有交易成交。
新興市場:只賺辛苦錢
其實,在大宗商品定價方面,其他新興市場,尤其是其中的資源大國,大多數面臨與資源產量極不匹配的弱勢地位。
“大宗商品貿易定價權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市場參與者的力量對比,二是價格的可參考程度和貿易習慣。只有當買賣雙方力量基本均衡時,才有市場定價的可能性。”華泰長城期貨能源化工行業高級研究員劉建指出。
進口更無還手之力
對于依賴進口的商品,新興市場往往更是“毫無還手之力”。新興國家專門參與大宗商品定價的力量往往較為薄弱,抵抗風險能力不夠。劉建表示,若賣方掌握了大量資源而買方力量分散,就會出現類似金融危機前三大礦山巨頭操縱鐵礦石價格的情況;反之,則可能上演此前中國稀土及當下印尼錫礦被迫接受低價的尷尬。
逆襲之旅還長
“新興國家爭取定價權,首先要爭取對稱定價。”劉建表示。新興國家應建立相應機制鼓勵企業參與商品定價,同時提供完善的金融支持。另外,加強行業組織建設也是一個重要路徑。
(節選自2014年9月22日《中國證券報》,作者:葉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