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俞仿|文

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青春洋溢,35歲以下員工占81%,他們充滿活力,總是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工程設計與技術創新中;他們也可堪稱“歷史悠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成立最早的尾礦專業技術團隊之一。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滄桑與積淀,他們傳承著精益求精、兢兢業業、孜孜以求的優良傳統與作風,勇挑重擔、銳意創新、團結奮進、以回報社會為己任,他們,就是中冶集團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礦山事業部尾礦室團隊。
中冶集團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恩菲”)礦山事業部尾礦室主要從事尾礦處置與固廢填埋及相關領域咨詢、設計業務。他們是目前恩菲年紀最輕的設計團隊,16名員工中,35歲以下員工13名,占比81%;中共黨員15人,其中35歲以下黨員12人;碩士學歷13人,科室兩名負責人均在35周歲以下。
這支年輕的尾礦隊伍,傳承了中國恩菲和恩菲尾礦團隊六十年來的光榮傳統,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果。成績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有賴于全室員工團結拼搏、勇于創新,更與國家和行業賦予的機遇與挑戰密不可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安全環保的日益重視,尾礦庫和渣場也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各級政府與社會各界也對尾礦庫及渣場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無疑給項目設計和技術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勢下,全體員工勇于擔當,迎難而上,嚴格按照國家要求,配合業主,溝通各方,服務項目,相繼完成了黑龍江多寶山銅礦多寶山尾礦庫、江西銅業銀山九區銅金礦楓樹嶺尾礦庫、云南華聯鋅銦銅街大溝尾礦庫、云南華聯鋅銦新田尾礦庫、金川公司第三尾礦庫、河南金堆城汝陽東溝鉬礦泉水溝尾礦庫、河南金堆城汝陽東溝鉬礦北溝尾礦庫、西藏玉龍銅礦玉龍溝尾礦庫、四川涼山州牦牛坪稀土礦瓦都溝尾礦庫、中條山銅礦峪礦十八河尾礦庫、寧波大岙垃圾填埋場、襄樊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灰渣填埋場、白銀集團冶煉渣場、錫盟雙源8萬噸/年鉛冶煉危廢渣場、云南錫業危廢渣場、巴彥淖爾紫金有色渣場、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銀多金屬冶煉項目渣場等多個大型尾礦庫、冶煉渣場、市政垃圾填埋項目設計;同時,結合自身專業特點以及市場環境,尾礦室承擔了大型單體尾礦項目如德興銅礦5號尾礦庫工程(亞洲最大尾礦庫)、金堆城栗西溝尾礦庫工程等。這些項目中,有的已經投入正常使用,有的正在建設之中,有的也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年內,尾礦室完成高階段設計240余項,完成高階段文字6000多頁A4紙,500多張高階段A1圖;完成施工圖設計120多項,完成近1000張A1施工圖,員工出差總天數1612天,平均出差率保持在60天/人/年左右。青年員工在工作中快速成長,其中7名青年員工擔任了十多個項目的設計(副)經理。
1.巾幗英雄勇挑重擔
尾礦庫的安全問題一直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和普遍重視。2008年9月8日,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980溝尾礦庫發生特別重大潰壩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蹤、3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9619萬元。事故發生后,國家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礦山尾礦庫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事故項目所在省內所有礦山進行停產整頓,對尾礦庫安全進行全面審查,要求已有但未做過安全專篇的尾礦庫必須編制安全專篇,否則尾礦庫將停止使用。面臨即將停產的巨大壓力,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對中國恩菲提出需求,希望能在一個月內完成銅礦峪一期工程尾礦庫安全專篇。
尾礦室青年員工胡祥群主動承擔了這一具有巨大挑戰性的任務,由于項目的資料收集難度大、沒有其他編制模式可以借鑒,加之時間緊、任務重,給她的工作帶來了困難。此外,由于項目事關企業能否正常生產運營,各界都十分關注,對于一個剛工作不久的女同志來說,無疑也是種壓力。
面對這些困難,胡祥群眼神中透出一股堅毅的力量。工程資料收集有困難,她抓住一切機會,向所有了解情況的老同志請教,將收集到的零星資料匯總到一起;沒有現成的編制模式,她就向公司的退休老專家、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尾礦庫技術中心總監田文旗教授“求助”,在安全專篇編制要求和具體內容上得到指導;時間緊,她每天晚上加班到10點,有時忘了時間,誤了末班車,就借輛自行車騎回家……爭分奪秒的一個月后,胡祥群拿出了一本傾注了她極大心血的項目尾礦庫《安全專篇》,得到業主很高評價,該《安全專篇》也在評審過程中獲得一致通過,確保了該尾礦庫的正常使用。直到這時,她的精神才放松下來,臉上洋溢出喜悅的笑容。
2.專業傳承科技創新
陜西金堆城鉬業栗西溝尾礦庫延長服務年限項目屬于國內超大型尾礦庫加高工程,所涉及的栗西溝尾礦壩(壩高164.5米)為國家重點監控的超高型尾礦壩之一,在此基礎上增加30米壩高,技術難度相當大。原負責該項目的老同志退休后,青年員工鄭偉接過了“接力棒”,擔任該項目的設計副經理。
接手該項目后,鄭偉在全面熟悉項目情況、認真分析工程勘察資料、反復論證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積極與業主及當地政府溝通,配合業主進行多方面的試驗研究工作以支撐該項目的安全性。2012年,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先后于2012年4月及7月完成初步設計以及安全專篇的審查以及備案工作,并順利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目前該項目部分工程已實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鄭偉配合業主結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上游法超高尾礦壩的尾礦沉積規律、滲流模擬、動力特性等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工作,參與編寫的《高堆尾礦壩穩定控制與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獲得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3.項目“急救”彰顯責任
新疆阿舍勒銅礦是一個已建礦山,阿舍勒銅礦尾礦庫作為礦山堆存尾礦的重要設施,已建成運行數年。2010年,業主在對尾礦庫巡查過程中發現:尾礦庫初期壩南部壩頂至壩腳部位有多處地下水逸出留下的痕跡;在南部壩腳部分地段,甚至有細小水流正在逸出,地表呈現沼澤化傾向。尾礦水滲出,壩體沼澤化,嚴重威脅壩體安全穩定,并可能污染周邊環境,尾礦庫安全環保形勢急劇惡化,各級安全環保部門對此高度關注。為滿足限期整治要求,業主找來國內某設計咨詢單位,對尾礦庫進行“會診”與“治療”,在幾次尾礦壩整治工程實施后,尾礦壩體滲水情況未見明顯好轉。
情急之下,業主找到中國恩菲,尾礦室青年員工朱俞仿在尾礦室主任岑建的帶領下,幾次遠赴新疆,現場踏勘,布置勘察任務,研究工程勘察資料,分析尾礦壩壩體滲漏原因,提出了“壩肩排滲、壩下截滲”治理方案。回到北京后,朱俞仿在3個月內連續加班加點,圓滿完成了尾礦壩壩體穩定性評價、尾礦壩壩體整治方案、尾礦庫排洪系統優化設計3個高階段設計報告與施工圖設計。業主拿到圖紙后,迅速開展施工。尾礦庫經過整治之后,尾礦壩壩面滲水與壩腳沼澤化完全消失,尾礦庫安全環保得到了保證,各項指標也都滿足了規范要求。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尾礦庫的安全環保警報終于解除了,懸在業主心中的巨石也終于落下了,業主也為恩菲人“快速響應、求真務實”的作風深深打動,豎起了大拇指,道出了“中國恩菲不愧為國內一流品牌設計院”的心聲。
4.奮戰高原光榮綻放
西藏玉龍銅礦是國內建成海拔最高的大型有色礦山,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氧氣稀薄,紫外線異常強烈,晝夜溫差大,生態環境也相當脆弱,少數民族地區政治敏銳性強,這些都在安全環保方面,給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玉龍銅礦尾礦庫是全國最早采用全庫鋪膜防滲的尾礦庫之一,又是海拔最高的尾礦庫,這無疑增加了尾礦庫工程的建設難度。
尾礦室員工張德洲作為該項目專業負責人,在設計開始之前,帶領青年員工高峰遠赴高原現場踏勘收集資料,認真審查工程勘察資料,設計過程中帶領青年員工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施工圖設計,為在高原上施工尾礦庫爭取了寶貴時間。
由于安全環保要求高,同時考慮到現場技術力量缺乏,在科室人力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本著對該項目高度負責的態度,為了使項目建成后達到設計要求,有效發揮安全環保功能,尾礦室持續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堅守開展現場施工服務。在2012年至2013年尾礦庫施工建設的兩年多時間里,在尾礦室副主任周積果、專業負責人張德洲帶領下,焦云喬、馬艷晶、陳琴瑞等青年員工現場施工服務,累計施工服務時間長達1年以上。
在施工服務期間,張德洲深知尾礦庫安全重于泰山,對涉及尾礦庫安全及質量的問題,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前期工勘不能達到設計要求的情況下,為降低尾礦庫的安全隱患,張德洲強烈要求進行施工勘察及后期的補充勘察,該項工作開展后共發現地下溶洞總容積約3500立方米。
作為未婚青年女員工,焦云喬現場施工服務時間超過3個月,在高原缺氧、惡劣天氣條件困難面前,她義無反顧,經常深入現場,與現場技術人員一道指導防滲工程施工,檢查土工膜鋪設與焊接質量、商討技術細節、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現場施工緊張期間甚至參與綁扎土工網格,杜絕了防滲工程出現的隱患,她在現場的出色表現獲得了現場業主與施工人員的高度評價和贊揚,被譽為“高原格桑花”。
正是尾礦室這些青年員工的執著與堅守,保證了玉龍銅礦尾礦庫順利建成投入使用;也正是這份執著與堅守,為尾礦庫的安全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這份執著與堅守,保證了尾礦庫防滲工程有效運行,因此成就了高原上的綠色尾礦庫。
5.行業領先榮獲佳績
江西銅業德興銅礦五號尾礦庫項目,設計總庫容10.3億立方米,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尾礦庫和尾礦行業的標志性工程。面對艱巨的任務和巨大壓力,青年員工鄭學鑫主動擔任該項目設計副經理。由于項目重要、投資大,任務復雜,接到任務后,他加班加點組織各專業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任務,并在2012年3月份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的五號尾礦庫項目申請報告核準評估會上,獲得了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相關領導及與會專家的好評。專家組一致認為該工程設計體現了中國恩菲的設計水平及公司在尾礦堆存設計領域的領先地位。《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德興銅礦五號尾礦庫可行性研究報告》也榮獲2013年度部級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
德興銅礦五號尾礦庫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開展尾礦壩潰壩試驗研究、三維滲流模擬試驗研究等試驗研究,鄭學鑫積極配合業主和試驗研究單位進行試驗方案確定工作,通過參與一系列試驗,獲得了相關專項研究方面的成果,為尾礦專業在以后的尾礦壩設計方面提供了設計參考。
中國恩菲礦山事業部尾礦室積極推動專業技術發展,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大力開展核心專長技術研究,加強專業隊伍建設,目前已有9人獲得國家注冊工程師執業資格。
結合具體項目開展多個專題研究,取得了諸多階段性成果,例如,結合德興5號庫工程開展尾礦壩筑壩核心專長技術研究,結合西藏玉龍銅礦項目開展尾礦庫全庫防滲技術研究,結合多寶山銅礦等工程開展嚴寒地區冬季放礦和高濃度尾礦堆壩專項研究;結合厄瓜多爾米拉多銅礦與云南華聯鋅銦都龍礦區選礦擴建等工程開展大規模廢石筑壩研究,結合阿富汗艾娜克銅礦等項目研究超高濃度尾礦排放(干排)等新技術,在尾礦室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下,上述研究都已在實際工程中得到具體應用。

江西銅業德興銅礦4號尾礦庫
以項目成果和科研成果為依托,近年來,尾礦室獲得多項部級優秀設計、咨詢成果獎,先后發表40余篇科技論文。此外,還主編完成了《尾礦設施設計規范》國家標準,參編《尾礦設施施工及驗收規范》、《尾礦庫在線安全監測系統工程技術規范》、《尾礦堆積壩排滲加固技術規范》3項國家標準,參編《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尾礦干式堆存安全技術規程》兩項行業標準,參編《選礦工程師手冊》、《給水排水設計手冊》兩項行業手冊。
一直以來,《尾礦設施設計規范》作為尾礦行業最重要的權威規范,都被作為尾礦設施設計的最主要依據,其修訂編寫也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在中國恩菲尾礦室以及各參編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經過長期準備調研、充分論證與編制、征求意見,2012年3月終于編制完成了規范送審稿。
規范評審會后,尾礦室匯總修改意見并編制報批稿。為確保規范的權威性與嚴肅性,尾礦室青年員工在室主任岑建的帶領下,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對規范里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進行仔細推敲、激烈討論、反復修改,最終成文。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規范修改完善后報批,并最終在2013年6月批準發布。可以這樣說,修編的《尾礦設施設計規范》是規范編寫組成員匯聚了全國尾礦行業近20多年設計生產經驗,是眾多參編專家智慧的結晶,同時,這本規范也凝聚了中國恩菲尾礦室全體人員的智慧與汗水。
作為國家安監總局金屬非金屬礦山尾礦庫安全技術中心,當企業在尾礦庫安全生產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尾礦室都會積極組織業內專家召開評審會、研討會,以尾礦庫安全技術為企業排憂解難,為中國的尾礦事業保駕護航,尾礦室以技術回報社會,廣受各界好評。
近幾年,受各級政府、安監部門、業主單位委托,國家安監總局金屬非金屬礦山尾礦庫安全技術中心先后組織了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甲瑪銅多金屬礦果郎溝尾礦庫專題論證會、百色巖溶地區排泥庫建設的可行性及那坡果郎排泥庫建設方案研討會、西藏拉薩墨竹工卡縣邦鋪礦山鉬(銅)選礦廠一期邦達普尾礦庫工程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審查會、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甲瑪銅多金屬礦采選項目一期干式堆場安全評估報告審查會等多場專題審查會,為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嚴格把關,為當地企業排憂解難,服務當地社會。
作為設計單位,面對巨大的安全環保壓力,尾礦室青年員工在田文旗教授、楊春福教授的帶領下,變壓力為動力,快速成長,積極探索尾礦安全筑壩、尾礦庫全庫防滲、尾礦膏體堆存以及尾礦干排等先進適用技術,并逐步應用在實際工程中,努力實現礦山與冶煉企業固廢堆存的安全環保,不斷推動礦山與冶金行業固廢堆存的科學發展;作為引領尾礦行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力量,尾礦室將持續推進技術創新,以先進的技術服務社會,回報社會,努力實現綠色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