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娟
餐廚垃圾資源化的“混搭”
胡利娟
餐廚垃圾,作為我國城市中的一種主要固體廢棄物,由于居民生活習慣的原因,使其含水率高、易腐爛發臭,再加上利益驅使,導致很多餐館、飯店的餐廚垃圾都出售給小商販用于加工食用油和禽畜飼料,有的甚至直接喂豬,不僅嚴重影響居民飲食安全,還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危害。
但是,量大、面廣,且成分復雜的餐廚廢棄物,在采用填埋、焚燒、堆肥等傳統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上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均不適用,處理難度很大。那么,究竟該怎么處理?當前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環保餐廚、立馬行動、和美城市”第六屆城市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暨科技創新論壇上,或許能從與會專家學者們的觀點和建議中了解一二。
據了解,我國城鎮人口人均一天產生餐廚廢棄物的數量為0.15千克,全國每年總計為3600多萬噸。
“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預計今年全國總產量將達到4000多萬噸。”北京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任連海強調說,尤其是不良飲食習慣更是加快了餐廚廢棄物的產生。
北京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主任宋建鋒也認為,作為生活垃圾的一部分,餐廚廢棄物之所以成為一個特殊分支,是改革開放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產物。
“餐廚垃圾里面還有無數種有害性雜菌在活動著,包括人畜共有的病菌,” 北京中慧建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邵宇稱,如果這些有害雜菌未能完全滅死,不管是作為飼料還是肥料,將形成惡性循環,禍患無窮。
一直以來,國家多個部委都將攻克餐廚廢棄物處理問題并合理實現資源化,作為其重要工作目標。
雖然,我國從2005年就開始在一些城市頒布廢棄物處理和管理辦法,并倡導餐廚廢棄物資源化,但效果并不明顯。以北京為例,2008 年前后,大興區南宮、朝陽區高安屯等餐廚廢物處理設施相繼建成。
“有的解決了部分問題,有的則不成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固體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鄧俊表示,面臨的主要問題為餐廚廢棄物處理能力存在缺口,尤其是源頭就地處理推進緩慢,缺乏經濟鼓勵政策,不能完全滿足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的需求。
同時,泔水喂豬和地溝油非法交易問題突出,致使規范收集難度大,加上渠道不健全,現有政策法規缺乏強制性和約束性,收運和處理專業化、生產化程度低。除此之外,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源頭管理薄弱,缺乏制約手段,且聯合監管機構尚未形成。
“我國餐廚廢棄物處理現狀并不樂觀。”任連海表示,其90%以上沒有通過正規渠道進行回收、處理。
為全面推動餐廚垃圾處理,我國于2011年啟動了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城市試點工作,首批選出了33個試點城市,北京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北京市有62027個餐飲服務單位,在2012年,全市餐廚垃圾日產生量為2200噸,今年將達到2600多噸。
“而北京市餐廚垃圾日處理總能力僅為1000多噸,”鄧俊介紹說,規劃建設的董村等餐廚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完工后,可達到日處理能力1000噸。
“項目進程不盡如人意,”任連海認為,究其原因主要是餐廚廢棄物處理技術路線不成熟,各試點城市都處于觀望狀態。
雖然,全國范圍內的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大氛圍已基本形成,并出現一批先驅企業,但不可否認,我國餐廚廢棄物處理事業仍然處于起步與探索階段。
“最難的是要解決歷史形成的現狀,產廢單位認識的轉變。”宋建鋒如是說。
據統計,截至2013年,全國餐廚垃圾試點城市已開展三批,數目達到66個。通過政府堅持不懈的推動,較之以前,我國公眾現對餐廚廢物重視程度已有很大提高,相應的國家與地方法規、制度也已配套、完善了很多,并設立有專項資助資金。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餐廚垃圾專項工程將投資109億元,使全國50%城市社區實現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
而對于我國餐廚廢棄物的技術選擇,任連海稱,不能照搬國外案例。由于地理、經濟、科技以及廢棄物性質的差別,美國與日本的物理破碎和焚燒這兩種技術路線是不適合我國的。“國外的處理思路偏向于減量化、無害化,而我國餐廚廢棄物量大、有機質含量高,要尋求資源化,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循環利用。”
當前,隨著餐飲業等相關行業劇增,餐廚垃圾以10%的速度惡化環境,“美麗中國”面臨嚴峻考驗。
我國餐廚垃圾進入填埋場后,會引發滲濾液水質水量、異味等,也不適合焚燒處理,高含水率會影響垃圾熱值,產生垃圾貯存倉滲濾液問題,而進行堆肥則會存在較為嚴重的臭氣、滅菌、銷售等問題。
那么,該如何處理?
“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主流技術大致分餐廚垃圾飼料化、肥料化和厭氧產沼氣這三種。”任連海解釋道,餐廚垃圾飼料化資源化程度高,但國家并不提倡,而制肥料效果一般,產品銷路不好,只有厭氧發酵產沼氣更適合處理,運行成本較低且能量物質損失相對較少,資源化程度最高,符合國家能源政策。“十三五”期間國家相關部門將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

在北京建設的國內規模最大日處理400噸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廠。攝影/鄧佳
據統計,在全國77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中,有53個項目采用了厭氧處理方式。
但厭氧發酵技術在前期建設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工程占地面積大、投資高、啟動時間長等,沼氣出路也有待解決。
“采用就地消化處理應與集中處理相結合,或許成效更快。”宋建鋒認為,對產廢大戶并具備合適場地條件的可考慮就地消化,而對眾多小散戶及場地條件不允許的, 可提供統一收集服務。
2013年,北京市制定的《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13-2015年)》中也明確提出,以設施建設為牽動,全面促進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進一步提升。
“尤其是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五部委確定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區的朝陽區,要求規范收集率達到50%以上。”鄧俊介紹說。
今年,北京正在申報第四批餐廚垃圾國家試點城市,計劃推進城五區,并大力推動每日就餐人員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黨政機關、大專院校、部隊、國有企業等單位,以及營業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餐飲企業建設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實現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
據悉,目前,北京市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已達到1000噸,計劃今年年底日處理能力達到2000多噸。
最后,鄧俊建議,治理餐廚垃圾應“規范排放、統一收運、定點處置、全程監管、完善機制。”
同時,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強化督查考核,建立利益引導機制,完善相關法規政策和制度,并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
■ 新聞鏈接
餐廚垃圾,就是飯店、賓館、企事業單位食堂、家庭等加工、消費食物過程中形成的殘羹剩飯、過期食品、下腳料、廢料等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