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的真相
如果一個人沒有感情或者反應慢,人們往往會把這些人形容成一塊石頭,比如有句俗語說,人的心和石頭一樣硬。眾所周知,石頭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它不可能也不會有人的任何情感反應。不過,在一些志怪小說和神話故事中,石頭卻是有生命和靈氣的。像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就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在出生時,口含一塊通人性的寶玉。可那畢竟是神話,不是真的。但是還真有這么幾塊神奇的石頭,如白發怪石和怕癢神石,前者可以長出像人一樣的頭發,后者則能發出“咯咯”的笑聲。
人長白發不稀奇,比如,梁羽生筆下的練霓裳為情一夜青絲成白發,人稱白發魔女。可石頭長白發,這就是奇聞一件。
在遼寧有位奇石收藏者叫田恩洪,有一次,田恩洪到外地出差,剛好遇到一個奇石市場,發現一個奇怪的石頭:橢圓形的鵝卵石上面長著白毛,就和人的頭發一樣。對于各種各樣的奇石,田恩洪就見多了,可長頭發的石頭,他還是第一次見。開始以為自己花了眼,可仔細一看,沒錯,石頭上確實長著一根根的白發,這是真的嗎?
奇石收藏,講的就是一個奇,都沒有見過的那才值錢,也因為這個,有些石頭販子想方設法玩花樣,弄出假貨來蒙人。石頭上的白發也有可能是人為粘上去的,想到這里,田恩洪就把石頭還給攤主,直到第二天下午,他再次來到了這個攤上。這次他來,還帶了一樣東西——一個高倍放大鏡,來探尋石頭的真假。
田恩洪發現,這些白發長于一些黑點之上,而且那些黑點沒有膠的痕跡。那這石頭就是貨真價實的奇石,雖然暫時不明白石頭上為何會長白發,但是老田最后還是將這塊石頭買了回去。老田仔細研究發現,除了鵝卵石上面有上千根的白發外,還真和別的鵝卵石沒有區別,那這上面的白發到底是怎么回事?半年后,田恩洪又發現,這些白發似乎長長了些。
為了解開石頭長白發的秘密,田恩洪決定找國內研究石頭的頂尖專家——北京大學崔文元教授。崔教授鑒定,白發不是從石頭里面長出來的,而是石頭表面。在石頭的表面有一層殼,而白發就長在殼的上面。緊接著,崔教授又對石頭的成分進行了檢驗,發現石頭上有很多只有海里才有的礦物成分,也就是說這石頭極有可能是從海里撈出來的。既然是海里的東西,那還是讓海洋專家來研究更合適,所以田恩洪帶著這塊石頭又去了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在這里,專家猜測石頭上的這些白發可能是某種海藻,那白發會不會是曬干的海藻呢?在顯微鏡的觀察下,專家否定了之前的想法。白發不是海藻而是一種動物。
這一根根的白發說是海藻類的植物還說得過去,哪有動物長這樣的!專家說,在海洋里這種動物叫頭盤蟲。頭盤蟲是一種低等動物,因為生活在深海里,就連專業的海洋研究人員也很難見到,它專門吸附在石頭或是貝殼上生活,曬干了以后,樣子就和人的白頭發一樣。專家為這塊長了白發的石頭設想了這樣一個景象:很久以前,有塊鵝卵石因為某種原因掉到了深海里,剛好有一群頭盤蟲就在鵝卵石上安了家,后來,因為機緣巧合石頭又被人給撈了上來,結果,就有了神奇的長白發的石頭。而根據資料介紹,頭盤蟲的生命力相當強,就算被曬干后它的細胞分裂都還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這也就是為什么石頭上的白發會長的原因,至此石頭長白發就真相大白了。

怕癢石
在四川省石柱縣新樂鄉的拗石灣,有2塊上下相連、高高聳立的巨石,這兩塊巨石構成燕尾形狀,上面一塊4 m2,下面一塊露出地面部分為5 m2。兩塊銜接處1 m寬,人稱“怕癢石”。只要觸摸其癢處,它便發出‘咯咯咯’的笑聲,10 m以內皆能聽見,還可見到它搖頭晃腦的模樣。曾經有6個年輕人試圖搖動它,它都絲紋不動。但只要用一個手指按在石塊上面的小眼中,它便左右搖晃并發出笑聲。石頭怕癢,那它還是石頭嗎?這石頭的神奇之處遠不止這個。據當地村民講,這塊怕癢的石頭,還能給人看病。要是誰家的小孩子面黃肌瘦、體弱多病,只要在神石前拜祭,那家的孩子就會平安健康地成長。一塊石頭既怕癢又能給人治病,難道說這世上還真有通人性的石頭不成?
據當地人講,這石頭是魯班所留,相傳當年魯班和徒弟趙巧路經此地,看到這里群石林立,而且排列很不規則,就起名叫拗石灣。他倆在休息時便玩起了堆石頭,魯班取了2塊巨石疊放在一起,用手指輕輕一點,上面的石頭就會扭動,而趙巧放的石頭就不會扭。這塊巨石到底是不是魯班移來的,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在老百姓的眼里,魯班是仙人,他放的石頭自然也被認為有了靈性。
要想解開秘密,還得靠專家,于是有人請來了重慶師范大學地質系教授羅來林和重慶師范大學物理系教授梁一平。羅教授聽說有這么一塊石頭后,顯得比較興奮。最初他猜想這可能是一塊風動石。風動石是一種常見的自然奇觀,通常由2塊石頭組成,兩石吻合點僅有數寸見方,每當海風從浩瀚的海面吹來的時候,強勁的風流使風動石微微晃動,令人看了岌岌可危,可實際上卻安然無恙。風停息后,風動石也隨之平穩如初。
到了現場之后,羅教授發現,怕癢石不是風動石,它屬于沉積巖中間的碳酸鈣巖石,至今約5億年。從2塊石頭上的龜裂紋來看,上面那塊石頭原先應該是在附近的崖壁上,由于這種巖石的硬度比較大,風化過后容易形成裂紋,隨著時間的流逝,裂紋越來越大,巖石就從崖壁上掉落下來,碰巧掉在了另一塊石頭上,而且在掉落的過程中還翻了過來。
梁教授在現場仔細觀察了2塊石頭的位置以及它們的受力狀況后認為,怕癢石和下面這塊石頭的接觸面是一個長條形,它的力矩也就是重力和重力所產生的力臂都是固定的,根據力矩等于力臂乘以力的大小,要想讓怕癢石動起來,所施的力的力矩就要大于石頭重力所產生的力矩,怕癢石怕癢的這個點的力臂非常長,所以能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石頭動起來。當角度在90°的時候,效果最好,也能最省力地撓動這塊巨石。至于這怕癢石為何能治病,2位教授說是當地人的迷信。
無論是白發怪石還是怕癢奇石,都見證了大自然的神奇,我們期待有更多神奇之物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