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化學品政策顧問
建立企業主導的鉛蓄電池回收網絡有多難?
王英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化學品政策顧問

中國是鉛蓄電池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產生的廢鉛蓄電池超過260萬噸。由于國內尚無由企業主導的全國性或區域性廢鉛蓄電池回收網絡,近80%的廢鉛蓄電池流入非法回收和處理環節,被隨意拆解,其中的含鉛廢酸被隨意傾倒,污染了大氣、土壤和水源,并可導致兒童血鉛超標。
鉛蓄電池又叫鉛酸電池,生活中常見的鉛蓄電池包括汽車電池(電瓶)、電動自行車電池和后備電源(如應急照明燈)等。鉛蓄電池主要由含鉛電極和硫酸電解液構成,多數含鉛量在70%-80%。如今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已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普及,鉛酸蓄電池的使用量也在迅猛增長。
有數據統計,2013年北京市的機動車保有量達到543萬輛,居全國首位。此外,電動自行車、通訊設備、鐵路和地鐵交通等行業對鉛蓄電池的消費需求也很旺盛。參考有關資料和專業人員的經驗估算,北京市廢鉛蓄電池的年產生量大約為12~15萬噸。
在上海,廢蓄電池產量也呈旺盛的增長趨勢。2013年,該市機動車和電動車保有量達到550萬輛以上,每年廢蓄電池產生量約8.5萬噸。
廢鉛酸蓄電池由于含有硫酸、鉛、砷等多種有毒物質,容易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是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但由于其外部塑料殼體封閉,內部的酸液、鉛通常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只有當處置不當,使酸液和鉛等有毒物質泄露時,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長期以來,中國各地的廢鉛蓄電池回收基本處于一種分散和無序狀態,很多地方合法的回收量不足一成,大部分被“回收游擊隊”、個體攤販、拾荒者等非正規渠道回收。
為了降低運輸成本,各地小商販們將廢鉛蓄電池隨意拆解,在不加處理的情況下將含鉛廢硫酸液隨意傾倒,致使廢鉛蓄電池回收環節存在嚴重的“倒酸”行為。據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估算,目前中國每年銷售的汽車電池約含15萬噸的含鉛稀硫酸,連年積累的排放量無疑會給水體和土壤環境帶來巨大的環境風險。
除了“倒酸”行為外,廢鉛蓄電池回收環節上另一個重要污染源是非法的再生鉛冶煉行為。
2012年底,再生鉛行業經過環保整治后,全國正常生產的合法再生鉛企業只有10家,每年再生鉛產量約30萬噸。然而,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統計,2012年再生鉛產量近140萬噸。在數據對比中可以發現,至少有100萬噸再生鉛是由非法再生鉛廠生產的。這些數量眾多的非法小再生鉛廠,采用落后的小高爐、簡陋的技術冶煉鉛,產生的廢水廢氣不經環保處理就隨意偷排,給附近環境和居民健康帶來巨大風險。
由于廢鉛蓄電池回收環節中的企業和個人違法成本較低,通常只有10萬元或20萬元以下的經濟處罰,而鉛蓄電池營銷網絡分散、消費者分布廣泛,也導致環保部門監管難度非常大,給非法回收商販和非法冶煉者可乘之機,導致規范的收集和處置企業無法與違法企業競爭,甚至難以維持其正常運營。
除了執法不嚴外,現行的有關廢鉛蓄電池回收的法律法規還存在許多漏洞和不可執行性。盡管廢鉛蓄電池已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回收、貯存和處置都有嚴格規定,但實踐中缺乏配套政策、措施和監管,存在違法經營和無序競爭的現象。
《循環經濟促進法》第十五條規定:“生產列入強制回收名錄的產品或者包裝物的企業,必須對廢棄的產品或者包裝物負責回收;消費者應當將廢棄的產品或者包裝物交給生產者或者其委托回收的銷售者或者其他組織”。但是截至目前,強制回收產品或包裝物名錄仍未出臺。鉛蓄電池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在回收中的責任缺乏司法解釋,僅依靠明確回收者的法律責任,無法保障回收體系的有序運轉。
另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和《廢鉛蓄電池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規定:具有危險廢物綜合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才可以從事廢鉛蓄電池收集、貯存和處置等經營活動。但現實的情況是,該綜合經營許可證的申請門檻較高,例如,要有3名以上環境工程專業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職稱,并有3年以上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經歷的技術人員等規定,導致眾多當前從事電池回收活動的企業或個人難以達到要求;而另一方面,具有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單位也不具備獨立建設分布廣泛的廢鉛蓄電池回收網絡的能力。
據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統計,現有辦理了廢鉛蓄電池回收資質證的回收企業,全國不超過5家,其他回收企業目前都處在無證經營狀態。
近年來,有關專家學者和企業正在呼吁政府鼓勵有條件的零售商和其他收集者從消費者一端規范回收廢鉛蓄電池,為此可以設計和發放便捷合理的收集許可證,以安全地收集廢鉛酸蓄電池。因為,在保證不破損和無泄漏的情況下,廢鉛蓄電池是可以按照一般廢物運輸和臨時貯存的,許多發達國家在這樣的運作模式下,正規回收率達到95%以上。
據了解,歐美等發達國家十幾年前就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廢鉛蓄電池回收體系,主要基于生產者責任延伸原則立法,構建回收網絡。通常由電池制造商通過其零售網絡組織回收;或由政府批準的強制回收聯盟和專業回收公司進行回收利用。
由于廢鉛蓄電池自身價值高,一般的廢汽車電池一塊約值60-100元左右,所以許多企業很樂意參與回收。依靠規范的市場和管理,正規的回收網絡完全可以自行運轉和發展。
歐美的經驗告訴我們,電池制造商能夠建立一個惠及所有人的正規回收體系:制造商向零售商提供較低的新電池價格,只要零售商保證回收同等數量的廢電池;制造商和再生利用企業(冶煉廠)確立合作關系,制造商保證交給冶煉廠一定數量的廢電池從而得到較低的再生鉛價格。在合理的法律監管下,這些經濟關系可以自行推動回收系統運轉。
同時,發達國家堅持不懈地向公眾進行宣傳教育,讓公眾自覺地支持和配合廢電池回收。例如,美國鉛蓄電池零售商必須在銷售點明顯位置張貼標志:“隨意丟棄廢舊鉛蓄電池是違法行為,應對鉛蓄電池進行回收;回收點是按照法律要求設立的,開展廢舊電池以舊換新。”
今年,我國一些地方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一些試點項目正在啟動,如上海正在籌備建立以回收企業為龍頭,電池制造商和再生鉛企業參與的廢鉛蓄電池回收聯盟;山西省正在推進工信部唯一的一個全國鉛資源循環利用試點項目,計劃今年在山西全省建成由1600個回收終端構成的鉛蓄電池回收網絡,通過電池制造商的銷售網絡同時回收舊電池。
現在是到了大家合力啃下廢鉛蓄電池回收亂象這塊硬骨頭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