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萍 勝利油田油氣集輸總廠
凍土對油田設備管道基礎的影響及防治
張新萍 勝利油田油氣集輸總廠
土體經過凍結融化后,土體中的水分會移動,結冰并聚集。凍土融解時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分增加,稠度增大,土體的承載力下降,融沉就會發生。勝利油田所在地區,尤其是小清河以北,土中的含水量非常大。油田的輸油、輸氣設備都建設在地面,部分管道也在地面,要使凍土對輸油、輸氣設備管道基礎造成的危害最小,就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對于長輸管線和設備基礎,采取集坑集中降水較為理想,等地下水位降至基礎埋深以下,再對基槽進行開挖。當地基填料達不到規定的最小強度時,應采取撮合粗粒料換填,或用石灰等穩定材料處理。根據站庫區的地形地貌及防火要求,采用明溝和涵管共同組成排水網,排水口設置2個以上,使設備和罐區周圍的水能及時排除。用輕質材料填筑地基可減輕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凍土;地下水埋深;基礎埋深;3∶7灰土;壓實;排水
1.1 土的顆粒粒徑對凍脹的影響
土的顆粒粒徑對土的凍脹影響非常大,粒徑在0.1~0.05 mm內的土體在土凍結時就會發生凍脹;土粒徑為0.05~0.002 mm,土凍結時土體的凍脹最大;當土顆粒粒徑小于0.002 mm時,隨著顆粒粒徑減小,土顆粒的分散性就會增大,水分的移動量減小,凍脹性就會隨著減弱[1]。所以當土顆粒粒徑大于0.1 mm或小于0.002 mm時土基本不凍脹。因此,顆粒較粗的如沙土基本不凍脹或凍脹較小,顆粒稍小的粉土和亞黏土凍脹性較大,黏土顆粒最小次之。
1.2 影響土凍脹性的因素
當土的性質確定后,土孔隙中水分的含量是影響土體凍脹程度的重要因素。土體中孔隙水含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后,土體的凍脹就會發生[2]。土體孔隙中含水量及地下水的不斷充填是地基土凍脹的根本原因,土體孔隙中含水量愈大,地下水充填的愈充分,在相同條件下土孔隙中的水分結的冰愈多,則地基土的凍脹性愈強。也就是地表下地下水位越高,對土體的凍脹影響越大。
1.3 土凍結后的凍融特征
土中的結冰在任何外力的作用下都會造成冰的塑性流動重新排列,也造成沒有結冰的水膜產生流變。當凍土中應力增大時蠕變加快,造成土體脆性或塑性破壞,所以土凍結后會發生應力松弛和蠕變變形。
土體經過凍結融化后,土體中的水分會移動,結冰并聚集。凍土融解時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分增加,稠度增大,土體的承載力下降,融沉就會發生。如果再受到外荷載的作用,沉降會更加明顯,使建筑物、構筑物下地基承載力下降,造成主體沉降不均勻,墻體變形、開裂和傾斜,道路出現翻漿,設備和管道基礎傾斜、移位等現象。
當凍土融化時,因土中孔隙水的增加,孔隙比、壓縮性等隨著變大,內摩擦角、黏聚力等隨著減少,承載力隨之降低。只有當土體孔隙中的水排出,土體重新固結后,土體的承載力才能得到恢復。
(1)勝利油田所在地區,尤其是小清河以北,土中的含水量非常大。例如油氣集輸總廠,勝利、河口、孤島等各采油廠的設備管道跨越三縣兩區(廣饒縣、墾利縣、利津縣,東營區、河口區),大部分集中在小清河以北,該地區淺層地下水位埋深較淺,東營區牛莊、史口、龍居等區域范圍內,地下水位埋深較淺,一般在0.1~2.2 m;利津縣范圍內地下水埋深一般在0.8~7.2 m;墾利縣境內地下水埋深在0.3~2.6 m。由此可以看出,地下水埋深普遍較淺,地表土層含水率極高,所以該地區凍土的融沉系數和壓縮系數也很大。
(2)勝利油田所在的地區屬于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四季的溫差也很大。該油區的凍土屬于季節性凍土,即每年冬季凍結,春季隨著氣溫回暖凍結土全部融化。近幾年來,隨著全球氣溫不斷升高,氣候惡化加劇,極冷、極熱天氣的出現越來越頻繁。勝利油田位于黃河入???,平均海拔只有5.0 m,地下水埋深在0.1~2.2 m之間波動,因此受極端天氣的影響特別大,在極冷天氣地表凍土層厚度增大,對油田設備管道基礎的強度造成直接的影響,給設備管道的安全造成極大危害。
(3)勝利油田所在地區的土質屬于黏土和亞黏土,顆粒粒徑在0.05~0.002 mm之間,所以凍脹性較大。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勝利油田所在的地區尤其是小清河以北,土的凍結和融沉非常大,給油區管道的基礎造成的不均勻沉降、移位也非常大,可能造成管道的焊口開焊使管道產生變形,從而產生極大的安全隱患,若輸油、輸氣管道一旦泄漏,后果不堪想象。
油田的輸油、輸氣設備都建設在地面,部分管道也在地面,要使凍土對輸油、輸氣設備管道基礎造成的危害最小,就必須采取相應措施。
3.1 減小基土中的含水量
(1)土中的含水量降低了,就會減小土的凍脹率,從而減小凍土對基礎的影響。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辦法是,在對基礎施工前,先降低地下水位。可以采取井點降水和集坑集中降水。對于長輸管線和設備基礎,采取集坑集中降水較為理想,即在距離基礎2 m外挖一個集水坑,用潛水泵抽水,這樣即可達到降水的效果,又可以節約降水成本[3]。等地下水位降至基礎埋深以下,再對基槽進行開挖。
(2)通過降水措施把地下水位降至基礎以下后,把基槽深度挖至基礎埋深以下200~300 mm處,做3∶7灰土墊層。在做3∶7灰土墊層時,先對黏土進行翻土晾曬,將土中的有機雜質剔除干凈,把大塊的土搗碎過篩,土的粒徑不得大于15 mm。待黏土呈半干狀時,再拌合石灰。石灰應提前一到兩天加水熟化悶成灰粉,使石灰粒徑不大于5 mm。拌合時必須使石灰和黏土拌合均勻,灰土要分層拌合,分層夯實。
(3)根據施工所在地區冰凍線的位置,將設備管道基礎的設計埋深增加至冰凍線以下。冰凍線以下的土不產生凍結,地基不發生變形,所以對設備管道的基礎就不會產生影響。
(4)在基礎施工前,可用防滲布在基礎下(冰凍線以下)和基礎四周做擋水層,將地下水與基礎隔離開一定距離,在基礎下和周圍填干燥的土或其他材料并壓實,然后再對基礎進行施工?;A周圍沒有凍土的形成,地基不會變形,也就不會影響基礎的強度。
3.2 地基填土與壓實
勝利油田原油庫、壓氣站、聯合站等站區地面要承受100 t以上的大型車輛的碾軋,所以站區承重地基0~30 cm的墊層填料CBR值應大于8,當地基填料達不到規定的最小強度時,應采取撮合粗粒料換填,或用石灰等穩定材料處理。
3.3 油田站廠區地基地面排水
站廠區地面排水設施采用邊溝、截水溝、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對于甲級站庫區,如各采油廠的聯合站,油氣集輸的壓氣站、輕烴儲備站、原油庫等的地面排水,一般都要求雨季時不能有積水。所以根據站庫區的地形地貌及防火要求,采用明溝和涵管共同組成排水網,排水口設置2個以上,以使設備和罐區周圍的水能及時排除,避免了地基周圍土被凍結,從而提高了地基的工程質量。
路面排水的任務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圍內的降水,減少水從路面滲入,使之不沖刷路基邊坡。路拱橫坡應≥2%。雨水排出路面的方式有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4]。
3.4 油區軟土地基處理
用輕質材料填筑地基可減輕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目前國內已有應用粉煤灰填筑地基的成功經驗,可使墊層自重減輕25%左右。用重型擊實試驗法測定最大干容重為9~12 kN/m3。硅鉆型粉煤灰黏性小,不具塑性,但液限在64%左右,最佳含水量為37%~41%,有良好的壓實性能。粉煤灰地基墊層邊坡表層1~2 m用黏質土包覆,地基墊層頂面用粗粒土封閉,厚0.3~0.5 m。
根據油田輸油、輸氣設備管道所在地區的地質情況和大氣溫度變化情況,對地基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可將凍土對設備管道基礎的影響降到最低甚至消除,確保設備管道的安全運行。
[1]項玉璞、曹繼文、李承孝,等.冬期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2]尹貽林、龔維麗、叢培經,等.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土建工程部分)[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
[3]龔曉南,地基處理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4]高大釗,土力學與基礎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欄目主持焦曉梅)
10.3969/j.issn.1006-6896.2014.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