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



1、19世紀末,幾乎整個世界都被納入西方帝國主義體系,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產成了社會流行風尚。美麗而稀奇的植物,也被歐洲上流社會視為園藝珍品,備受追捧。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群冒險家為此走入西方人從未踏足的土地,宿山巔,臥濕谷,渡險川,涉泥濘,把養在深閨的“植物嬌娘”引嫁到異域他鄉。
2、雖然這是一種掠奪,但客觀上促進了人類對稀有植物的研究和培育,造就了千嬌百媚的園林景觀,中國的“香格里拉”也經這些人之口聞名全球。這些人被稱為植物獵人。
3、弗蘭克·金登·沃德(1885-1958)就是其中之一。在他跨越45年的22次采集探索旅行中,走遍了緬甸和西藏,為英國引進了上百個杜鵑品種,并因此獲得了“獨行俠”的美譽。
4、1904年,19歲的金登·沃德進入劍橋大學的基督學院修讀自然科學。1907年,他來到中國,成為上海公立學校的教師。兩年后,為了周游中國,他向學校遞交了離職報告。
5、1911年1月,他接到阿瑟·基爾平·布歷的來信,邀請他參加在云南的植物采集考察。金登·沃德長途跋涉,前往云南大理府(今大理),開始了他第一階段的考察。
6、一個早春的清晨,天氣晴朗,金登·沃德出發了。兩周后,他進入了偏遠的山谷,迎接他的是遍地的杜鵑、茶花、櫻草和鳶尾花。
7、有一回他迷路了,腹中空空,衣服又是濕的,處境十分悲慘。一路上,他靠杜鵑花果腹,結果落得個胃痛難忍,他好不容易射中了一只鳥。除了羽毛、內臟以及鳥嘴,他把它全部塞進了肚子里。
8、這里也有令他不自在的事。這一地區因為很少有歐洲人造訪,所以,無論他走到哪里,總會引來一群旁觀者。有些旁觀者還不僅僅是好奇。有一次,他最珍愛的家當——暖水瓶不見了,這讓他很生氣。
9、11月,他南下騰越。為了方便沿途采集種子,他從西部沿怒江南下。
10、1924—1925年間,金登·沃德開始了他收獲最豐的一次旅程:考察喜馬拉雅山東部神秘的昌普江(今雅魯藏布江)地區。他后來在這里發現了一些令他聲名遠播的植物。
11、昌普江的上游在西藏境內,水流平緩且適于航行;下游位于印度的阿薩姆邦境內,叫布拉馬普特拉河。上下游之間有一段尚無人通過、地形不明的80千米長的水域。據傳,那里有極高的瀑布和奔騰于幽深峽谷之間的湍急水流。這對金登·沃德這個地理迷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12、金登·沃德計劃由錫金穿過喜馬拉雅山進入西藏東南部,春天采集植物,秋天則由北面進入峽谷地區采集種子。他從當地行政長官F·M·貝利中校那里拿到了進入錫金和西藏地區的通行證。這次采集考察中,金登·沃德和另一名植物獵人洛德·科德同行。
13、1924年3月23日,他們由乃堆拉山口進入西藏。他們將未來五個月的采集基地設在一個綠色的山谷內,周圍是長滿杉樹林和杜鵑的山坡。杜鵑盛開在光禿禿的巖石上,鮮紅的花瓣映照著沒有被踐踏過的白雪。
14、秋天來了。他們有條不紊地收集著已發現的植物種子。金登·沃德有著驚人的方位記憶力,這是使他成為出色的植物采集者的眾多技能之一。他能夠非常準確地記得某種植物生長的地方,這樣就算過了幾個月,他也能回來收集種子。他們采集到的種子包括大量的喜馬拉雅綠絨篙(霍香葉綠絨蒿)。此花由法國人德拉維于1886年在云南首次發現。
15、1933年,在皇家園藝協會的贊助下,他又回到了西藏。一路上,他遭遇了多種不同的待遇:在同克尤克要塞,金登·沃德受到拉薩警察局長尤利上校的盤問,因為他們懷疑他是布爾什維克間諜;在易貢,當地人誤以為他是軍官,高呼著:“歡迎您,上校!”還給予他王子般的待遇。
16、金登·沃德決定順著波易貢河往上走,探索其在山谷中的源頭。歷經半個多月的行程,金登·沃德穿過鮮花盛開的高山草地,到達波易貢河源頭的冰川地帶,這可真是碩果累累的亞洲采集之旅!心滿意足的金登·沃德踏上了歸家的疲倦旅途,他于10月中旬到達提斯蒲爾。此時,他往返的行程已達1600千米,采集的植物達上百種。
17、二戰爆發時,金登·沃德入伍效力,受命避開日軍,建立橫穿緬甸的安全軍事通道。戰爭接近尾聲時,他來到印度的叢林戰術學校,向飛行員們教授“叢林生存技巧”。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雇傭他搜尋在“駝峰航線”——也就是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高山地帶——失事的兩三百架飛機。
18、1956年,金登·沃德已71歲了,但仍然精神矍鑠地登上了緬甸中西部的維多利亞山(海拔3053米)。隨后的一年里,他又去了斯里蘭卡。在積極籌劃下一次旅行時,他病倒了。于1958年8月8日去世,享年73歲。
19、和金登·沃德同時代的其他植物獵人在中國其他地區采集時,都更多地利用了當地的人力,而金登·沃德卻被稱為獨行俠。英國皇家園藝學會于1932年授予他維多利亞榮譽勛章;1934年,他又獲得了美國麻省園藝學會的喬治白金勛章。然而,最能證明他成就的卻是植物,是他發現并采集的一百多種杜鵑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