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霽,黃秋鵬,龐 晴,袁 靜
(南充市中心醫院腎內科·川北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四川南充637000)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CNP)又稱臨床護理程序(clinical nursing process,CNP),是針對某一疾病,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時的指導,接診時的診斷、檢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表,使護士可以根據路徑對患者實施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而有針對性的工作模式[1~3]。它具有綜合性、時效性、多專業合作性、陳列主要治療與護理活動及結果測量的特點[2]。CNP對于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限制醫療費用的增長,規范護理手段,加強醫護工作,提高患者滿意度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國外同行證實[3]。腎活檢(renal biopsy,RB)是腎臟病常用的檢查手段和診斷方法,多用于腎病綜合征、無癥狀性蛋白尿、血尿、狼瘡性腎炎等,對于確定治療方案及分析疾病的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RB是一種有創手術,因此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對于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十分關鍵。本文對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186例RB病人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法并進行對比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86例腎活檢病人中,男83例,女103例,年齡16~71歲,平均年齡41.3歲。其中原發性腎病綜合征137例,IgA腎病27例,狼瘡性腎炎10例,急性腎炎5例,慢性腎炎4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初中32例,高中82例,大專以上67例,文盲5例。將186例RB病人按就診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RB病人常規護理,由責任護士進行入院及出院宣教,住院期間進行RB術相關知識教育。觀察組實施CNP護理,具體方法為:由科主任、主管醫生、護士長和責任護士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共同制定腎活檢患者的CNP表,見表1。由責任護士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評估其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根據患者及家屬的文化背景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教育。CNP表放于患者病歷內,責任護士根據路徑表內容,進行評估-教育-評價,直至完全掌握,護士長或護理組長每日查房時按照路徑表內容進行抽查,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掌握情況,督促責任護士落實和修訂計劃。

表1 腎活檢患者臨床護理路徑Table 1 Clinical care path of renal biopsy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入院時與出院時心理焦慮情況,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術后并發癥或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平均住院天數,醫療費用,患者滿意度情況。①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評定標準:采用自制評分量表,健康教育內容10項,每項10分,滿分為100分,掌握90~100分,部分掌握78~89分,未掌握0~69分。②滿意度評定標準:發放我院自行制定的“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統計滿意率分為4個等級:滿意、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收回統計滿意率。得分>95分為滿意,90~95分為較滿意,89~80分為一般,79分以下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種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腎活檢穿刺術后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96.7%,觀察組滿意度達100%。
2.2 兩組患者腎活檢術后腰腹痛、腎周血腫、尿潴留等并發癥比較,見表2。
腎臟疾病的種類繁多,病因及發病機制復雜,許多腎臟疾病的臨床表現與腎臟的組織學改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為準確了解腎臟組織形態學的改變,腎活檢術成為臨床重要的檢查手段,它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評估方面都提供了重要依據。腎臟病理檢查結果已成為腎臟疾病診斷的金標準。近年來,醫學影像學、腎活檢的器械發展和改進很快,保證了在B超引導下的經皮腎穿刺的準確性[4]。該術具有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經濟安全等特點,目前已廣泛應用。而恰當的護理可以減少腎活檢術中、術后并發癥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且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使護理由被動變為主動,隨時進行健康教育,使各項工作高效有序,提高了護理質量。

表2 兩組腎活檢穿刺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biopsy complications or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RB
腎臟病患者由于病程長,當臨床未能確定病因時,需行經皮腎活檢確診,給患者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和疑惑,進而使其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病情有所質疑,甚至憂心忡忡,這極易影響患者在行穿刺活檢時的依從性和配合度,進而影響檢測結果和治療方案的制定[5]。為此,我們在工作中根據路徑表有針對性、目的性、預見性地進行護理,關心、理解、安慰病人,講解相關知識,指導患者及家屬配合各種治療,使其增強信心,緩解心理焦慮情況。
CNP的實施,使病人主動參與到護理計劃中來,充分調動了病人的主觀能動性,病人預先知道要接受的照顧,事先了解有關疾病的種種問題,自己怎樣與醫護人員配合等。CNP經過責任護士對患者及家屬評價不斷完善,使健康教育及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化,具體化,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及護理效果[6]。
臨床實踐證明,應用CNP對患者實施護理能夠有效地保證護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使護理程序化,標準化,使病人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康復,達到減少醫療費用,降低醫療成本的目的[7],患者較全面地掌握了疾病健康知識,減少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1] 曹月秋,郭杏琴,梁秀平.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切除術病人中的應用[J].家庭護士,2008,6(3C):481-484.
[2]曹永斌.實施臨床路徑的現實意義[J].中國病案,2010,11(9):28-29.
[3]成巽娟.整體護理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83.
[4] 鄒萬忠,王海燕.腎活檢病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23.
[5] 陳香美.腎臟內科主治醫生400問[M].北京:中國協合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31.
[6] 馬 燕,李 欣,朱淑蘭,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5,5(2):42-44.
[7] 孔祥珍.臨床路徑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醫學,2011,23(10):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