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偉
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急診內鏡止血治療的臨床分析
蔡金偉①
目的:探討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急診內鏡止血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85例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內鏡組)的臨床治療資料,選擇同期未行急診內鏡治療的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的止血效果。結果:內鏡組止血有效率達到97.6%,對照組為65.0%,兩組止血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急診內鏡止血治療的臨床效果令人滿意,不僅安全有效,而且方便快捷,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在內鏡治療方式的選擇方面應視患者情況合理選擇。
上消化道出血; 非靜脈曲張; 急診內鏡; 止血; 療效
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往往伴有血容量減少引起的急性周圍循環衰竭,是常見的急癥,如不及時得到治療止血,常危及患者生命。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廣泛的應用,已逐步普及到基層醫院。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5月對85例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急診內鏡止血治療,探討其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85例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內鏡組,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版《消化系統急癥學》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58例,女27例;年齡26~78歲,平均(44.5±5.5)歲;所有患者均以出現不同程度的嘔血和/或黑便而急診入院;出血原因:胃潰瘍者37例,十二指腸潰瘍者43例,急性胃黏膜病變者5例;出血類型:57例出現活動性滲血,28例出現噴血;出血量:<500 mL者38例;500~1000 mL者44例,同時伴有頭昏、乏力、心悸等癥狀;>1000 mL者1例,并出現冷汗、暈厥、血壓下降等癥狀;出現失血性休克者2例。隨機選擇同期未行內鏡治療的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內鏡組
1.2.1.1 術前準備 在行急診內鏡止血治療前需要做好術前準備,所有患者在止血治療前均進行常規的體檢,建立靜脈液路,以備及時擴充血容量。如患者心電圖有比較嚴重的異常,或者已知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需進行密切心電監護,同時備好急救所需藥品與器械,以防患者可能發生心血管意外以及窒息等。
1.2.1.2 內鏡下止血 (1)噴灑藥物止血:本組病例中16例患者選擇噴灑藥物為由于消化性潰瘍和急性胃黏膜病變而引起的靜脈性滲血者止血,給予8%去甲腎上腺素冰鹽水噴灑止血。操作時應調整好導管前端位置,對準出血灶,在內鏡直視下噴灑藥物,直至出血停止,并觀察數分鐘后退出[2]。(2)注射藥物止血:本組病例中49例患者選擇注射藥物止血。在內鏡直視下將內鏡注射針經活檢孔道插入,在距離出血血管周圍的1~2 mm處,選擇3~4個注射點,注入l%腎上腺素液1~2 mL,總量為6~8 mL,直至出血停止后觀察數分鐘,無再出血可退針。(3)金屬鈦夾止血:本組病例中20例患者選擇鈦夾止血。在內鏡直視下根據創面大小選擇不同規格的夾子,創面直徑>1 cm者選用MH-858型夾子;<0.5 cm者選用MD-59型夾子。夾子的數量根據病灶大小、長度而定,可一次性使用數個夾子。結扎完畢后,用生理鹽水沖去血液,觀察數分鐘,若無活動出血后退鏡。
1.2.1.3 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禁食保留胃管,48 h內間斷抽吸胃液觀察是否再次出血,同時給予抑酸、保護胃黏膜等藥物對癥治療。
1.2.2 對照組 給予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抑酸治療,血凝酶、垂體后葉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止血敏、6氨基己酸等止血藥物應用,給予云南白藥+冰鹽水胃管灌洗。對3 d后仍療效不確切的患者采取進一步治療(胃鏡下止血或手術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相關文獻,療效評價標準如下:胃管內抽出液澄清、無血性胃液,生命體征平穩,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量穩定,24 h內止血者為顯效;2 d內止血者為有效;3 d后仍未止血者為無效[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1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數據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85例患者的止血有效率達到97.6%(83/85)。16例噴灑藥物止血一次性成功13例,2例患者于3 d內2次噴灑藥物止血成功,1例噴灑藥物止血無效后改為注射藥物止血成功;49例注射止血一次性成功47例,1例患者于3 d內2次注射藥物止血成功,1例注射藥物止血無效后改為鈦夾止血成功;20例鈦夾止血成功18例,2例鈦夾止血無效者,轉外科手術治療。對照組的止血率有效率為65.0%(26/40),對照組止血無效的14例患者中,有12例在內鏡下止血成功,2例轉外科行手術治療。兩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9.974,P<0.05)。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發生病變引起的出血,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其中的一個類型,其發病率占上消化道出血的70%左右[4]。臨床上公認消化性潰瘍是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數據顯示:消化性潰瘍所致的出血發病率為25%~29%,其次是門靜脈高壓所致的出血,約占19%,常見的病因還有急性胃黏膜病變、胃癌、藥物性出血等[5]。急診內鏡治療是指上消化道出血后24~48 h內進行的內鏡治療。隨著內鏡技術及其他相關技術的發展,急診內鏡治療技術也得到的不斷提高,內鏡止血治療方法現已成為診治消化道出血的一種安全和基本的方法,目前在國內已列為首選診療方法[6,8]。有文獻報道,內鏡技術的普及和各種內鏡下止血方法的開展,即刻止血率高達80%~90%,顯著降低了消化道出血的手術率及死亡率[9]。從本文的數據也可看出,內鏡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可達到97.6%。
對于內鏡下止血方法的選擇應根據出血部位、出血范圍、病灶的形狀以及出血特點而采取不同的方法給予止血治療,同時還需要考慮再出血率、治療安全性、費用等重要因素。對于較表淺局限性的黏膜面糜爛或潰瘍面滲血,彌漫性少量輕微滲血的出血灶等可采用局部噴灑藥物止血;對于潰瘍面血管顯露者可采用注射藥物止血;如見有血管殘端者可采用鈦夾止血,對于噴射性活動性出血選擇金屬鈦夾止血。在急診內鏡止血治療中應注意:(1)術中要盡量保持視野清晰,可用冰鹽水或8%去甲腎上腺素沖洗,不僅可起到收縮血管、止血的作用,還可以使內鏡的視野清晰,充分暴露出血灶的作用[10-11]。(2)應用鈦夾止血時,應盡量暴露病變的基地部,盡量清晰看到出血的血管,在血管的根部止血,其效果最好。(3)在操作鈦夾時,助手應了解鈦夾的功能原理,必須熟練掌握鈦夾器的安裝和使用,并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鈦夾準備就緒,及時配合醫生的治療。(4)鈦夾與出血病灶的最佳角度為90度,如果角度太小,鈦夾易滑脫而導致再出血;鈦夾雙翼需要完全張開,這樣才能正常地發揮鈦夾夾閉的功能[12]。
綜上所述,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急診內鏡止血治療的臨床效果令人滿意,不僅安全有效,而且方便快捷,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在內鏡治療方式的選擇方面應視患者情況合理選擇。
[1]鄧長生.消化疾病急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50-254.
[2]李曉明.內鏡下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和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136-137.
[3]粟雨,付云鵬.上消化道出血內鏡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09,30(20):2400-2401.
[4]王虹.消化系統熱點關鍵詞[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54-155.
[5]黎振林.經內鏡鈦夾鉗夾治療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42例[J].微創醫學,2009,4(2):181.
[6]劉紅云,張德龍.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鏡治療現狀[J].醫學綜述,2008,14(7):1052-1053.
[7]梁丁保,徐林生,葉萍,等.胃鏡下鈦夾聯合注射腎上腺素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1):136.
[8]王慧麗,李欣,吳秀榮.急診內鏡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5):173-174.
[9]晉瓊玉,徐靜,肖凌,等.急診胃鏡對8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診療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9):75-76.
[10]李聞,鐘尚志.急診內鏡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國消化內鏡,2007,1(3):54-58.
[11]檀心廣,金玲.經內鏡金屬鈦夾鉗夾術治療非靜脈曲張急性消化道出血觀察[J].黑龍江醫學,2008,32(11):853-854.
[12]左鍵.急診內鏡診治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4):17-18.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Emergency Therapeutic Endoscopy for 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I J in-w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08):149-15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rapeutic curative effects of emergency endoscopy for 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Method:85 patients with UGI bleeding (the Endoscopic group) were examined and treated with emergency endoscopy from August 2011 to May 2013, and the patients’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40 patients at the same period who were not examined and treated with emergency endoscopy were selected an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hemosta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effective hemostatic rate of the endoscopy group was 97.6%, the control group was 65.0%.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Emergency endoscopy is an efficient, safe, useful and convenient way to therapy of 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the choice of endoscopic therapy method should be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Non-variceal; Emergency endoscopy; Hemostasis; Curative effect
10.3969/j.issn.1674-4985.2014.08.064
2014-01-02) (本文編輯:蔡元元)
①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附屬陳村醫院 廣東 佛山528313
蔡金偉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unde Affiliated Chencun Hospital,Foshan 528313,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