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慧/黑龍江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構建產學合作模式 完善“應用型”會計人才實踐能力培養
于向慧/黑龍江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產學合作教育模式是當今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模式。產學合作是實踐教學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行產學合作,對于該校的目標定位、課程體系、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有著廣泛的意義。結合我校的實際列舉了聯合培養、校企共建實驗室、實踐基地合作等幾種產學合作模式,結合經濟管理學院進行產學合作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產學合作;模式;應用型
應用技術大學建設是我校未來發展方向。應用技術大學建設工作的核心內容是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打造具有工程師基本訓練和素質的學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構建具有應用能力特色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產學合作是實踐教學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產學合作教育模式是當今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利用校、企雙方的優勢,產學緊密結合,優勢互補,能有效的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培養高層次的具有國際視野、良好工程素質、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和工程一線卓越工程師的后備人才。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和企業管理思想的轉變,產學合作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
1.產學合作的意義。產學合作可以理解為:產業部門的生產經營、信息和學校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合作。我們所述的產學合作側重于產學合作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學與企業相結合,核心是教學,主體是學生,目的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工程應用型人才。
實行產學合作對于該校的目標定位、課程體系、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有著廣泛的意義。
2.產學合作可以使培養目標定位更準確。應用技術大學的總體目標定位是適應社會與企業的需求不協調,甚至會產生供需矛盾。因此,一方面要求高校針對企業的技術更新需求制定培訓內容以及教學課程,另一方面,則要求企業將自己所需人才的要求和標準準確的提供給學校。這樣才可以使企業人才需求與學校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從而解決人才供求的矛盾問題。
3.可以改善教育成本結構。由于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實踐的場地,設備以及培訓基地,也可以提供企業內部的技術人員來擔任培訓的指導工作,彌補實習操作老師經驗的不足。從而可以從整體上大幅度的減少學校的培訓成本。
4.可以加強產學研結合。企業的發展需要科技進步和創新,而高校學生和老師的創新能力也需要通過科研項目來提高。因此,學校可以為技術的開發,技術的改造等實際需要提供服務和動力。同時,企業也可以為學校的科研項目提供基地,設備以及資產。通過校企的良好合作可以將產學研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國外發達國家非常重視高等教育與企業的合作,例如:加拿大的CBE培養模式,德國的“雙元制”培養模式,澳大利亞的TAFF培養模式,美國社區學院與企業聯手,企業作為其實訓基地等等。這些國家產學合作培養模式注重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具有鮮明的職業教育和應用技術教育特色,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在我國,不少新建的本科院校即應用型本科院校也在積極探討產學合作的路子,我們總結國內外先進的高等教育與產業相結合的經驗,對產學合作教學模式描述如下:產學合作教學模式是更深層次的產學合作,它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包括教學的各個方面。從學生一入學到學生就業及就業后的跟蹤指導;從教學資源的合作到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方式、考核評價的研究確定和組織實施。這種模式使學生在真實的技術崗位得到了較充分的工程師層面的訓練,有效地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互補互利。其具體模式的有很多類型,結合我校的實際列舉下面幾種模式:
1.“聯合培養”合作模式。為縮短企業與教學的距離,實現招生與就業的良性循環,我校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啟了多種形式的產學合作項目。其中,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的最初形式就是“聯合培養”模式。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是我校的豐田T-TEP技術培訓項目、宏圖項目、博世合作培訓項目和宇通重工產品服務工程師項目等4個項目。
企業根據用工需求向相應學校提出培養數量和規格,委托學校進行培養,并向學校及時提供先進的技術、設備、教材和師資培訓的支持;學校按企業的要求招生和安排教學計劃,并提供師資、場地、部分教學設備和日常管理等資源,雙方并以簽約形式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畢業生一般由企業方安排就業。這樣的結合,一般來說主動權在企業、企業確定委培人數和規格,企業根據考核結果和生產需要確定錄用人選。
這樣的合作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學到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工作技能,受到企業文化和工程教育理念的熏陶,養成良好的工程素質,有利于學生畢業就業和上崗工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儲備,解決了企業(行業)的用人之需。
2.“校企共建實驗室”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實驗室一般是依賴一定的行業背景,由相關企業或行業聯合我校共同建設實
驗室,并利用此實驗室進行專業技能強化、行業培訓和資格認證等。具有代表性的項目,如經濟管理學院的ERP經濟管理實驗室等。
此種合作能改善我校實踐教學環境,提高實驗室硬件水平,有利于我校的發展。是我校提高實驗室建設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3.“實踐基地”合作模式。實踐基地型合作模式一般是由相關企業向學校提供師資培訓、學生實習等場所,是我校日常校外實踐教學的主要場所和師資培訓的必要補充。具有代表性的項目,如經濟管理學院的與北京用友軟件公司、香格里拉大酒店等合作的十余個項目。此種合作為“實踐基地”式,該合作可以保證實踐教學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有利于實踐教學的質量提高。
我們在學生培養過程實施產學合作教學模式以來,我們與合作單位密切合作,采取了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嚴格科學過程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校和企業各自的教育優勢,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產學合作教學模式體系和運行機制。
1.以合作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制定培養方案。根據合作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我們與合作企業共同研究確定了學生的培養方案。根據企業人才市場的需求,我們建立了大平臺、小方向的培養方案,在該培養方案中,我院的會計學、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設計成一個基礎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具有基本相同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這三個專業的前兩年,課程基本相同。后兩年分專業方向。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使學生可即時的根據當時的人才市場需求,選擇專業方向。
2.以勝任職業崗位(群)工作為目標,構建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產學合作教學模式的課程設置,是由學校與合作單位根據崗位職業能力需要共同設計確定的,采取模塊教學方式,如圖3-1,展示了會計學專業能力教學模塊。每個崗位技術能力又包括若干具體“能力”,每項具體“能力”都包括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我們依據對具體能力的分析來設置相應的課程和技能訓練項目,構建課程體系,同時增加了計算機應用、網絡、環保、工程文化等課程或課時,以滿足崗位(群)的需要。為確保質量,我們要求專業教師根據教學計劃的具體要求,結合企業生產實際,科技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動態,及時增補新知識、新技術方面的內容。

圖3-1 會計學專業能力教學模塊
3.校企合作共建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我們經管院密切與用人單位和行業研究機構的聯系,堅持走產學研合作之路,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培養學生,形成了校企合作式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第一,構建校企合作能力培養平臺,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打通企業用人和學生就業渠道。我院與相關企業共同確立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案,培養學生的多種各具差異的專業能力。比如在會計學專業,我們和用友軟件公司一道對學生,設立了以提高學生會計技能、審計技能的專業能力主線。對于有專長素質的同學,進行注冊會計師的訓練、會計軟件應用的訓練、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對抗訓練等提高他們多種專業能力。通過這樣的合作培養,學生提高了會計實務能力、審計能力、注冊會計師能力、資產評估能力、會計軟件應用能力。這些學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比如在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中,用友軟件公司聘用了我們多名同學做ERP軟件管理工作。
第二,利用和學院有著長期友好協作關系的企業,建設了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我院先后建立了與北京用友軟件公司總部,黑龍江省用友分公司、哈爾濱軸承有限責任公司等有穩定合作關系的校外實習基地多個。
通過實習基地組織各具特色的專業教學實習,如會計專業安排學生利用假期時間進入企業頂崗實習,使學生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既全面了解了企業的工藝流程,也增強了實踐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性。
構建具有特色的產學合作教育模式,對于“應用型”會計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我校向應用技術大學的轉型,也有積極的意義。總結我校產學合作模式,探索經濟管理類產學合作教學的模式,構建和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為培養具有應用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為早日把我校建成國內先進的應用技術大學而奮發努力。
[1]曾園根.論“會計能力培養的教學環節研究[J].會計研究,2010(34)116-117.
[2]吳麗霞.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對策 [J].現代商貿工業,20135(21)144.
“本文為黑龍江工程學院教改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