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石崇
摘 要:概述了連平縣耕地養分含量狀況、施肥狀況及施肥對策;指出了重施化肥輕施有機肥、施肥方法不科學、施肥結構不合理、施肥盲目性大等問題,提出了引導農民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廣有機肥利用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耕地養分含量狀況;施肥狀況;測土配方施肥;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71-04
目前,由于連平縣的農業結構和農作方式,特別是種植制度、產量、肥料投入品種和數量已較20世紀80年代發生很大差異,土壤養分、環境質量及生產力水平也因此產生很大變化,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已有20多年時間,種植業結構、作物品種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由于對土壤養分現狀不了解,加上實行承包責任制,農戶施肥缺乏有效的施肥指導服務,因此如何根據土壤養分狀況,作物需肥規律進行合理、科學施肥已成為當前農業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科學施肥、配方施肥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數量,更主要的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同時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風險,為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進行科學合理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結構,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1 施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有機肥普遍施用不足 多數農戶的稻田都沒有施用有機肥的習慣。通過對連平縣400農戶問卷調查,稻田施肥和旱園地的施肥狀況分析:稻田施用有機肥料的農戶僅有27戶,占稻田總數的6.75%,旱地施用有機肥料的農戶有11戶,占旱地總數的47.8%,75%的農民在施肥過程中中微量元素很少施或不施,有機肥施用不普遍和投入不均衡,一方面導致土壤結構性破壞,通氣性差;另一方面會引起不同利用類型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差距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耕地的綜合生產力和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形成及產品品質。
1.2 氮磷鉀施用不平衡 生產中施肥不合理現象長期以來普遍存在,氮磷養分投入量大,鉀養分投入量小,而且比例不平衡。連平縣稻田投肥總量而言,氮、磷(P2O5)、鉀(K2O)純養分量之比為1∶0.43∶0.66,與水稻吸收的養分比例1∶0.5∶1.2比較,鉀素供應明顯不足,從而造成土壤鉀素的虧缺,按連平縣種植的雜交優質稻養分需求,該施肥量磷元素也明顯偏高,鉀元素嚴重不足。
2 土壤養分含量狀況分析
全縣共采集13個鄉鎮耕地土壤樣品數2 513個,從耕層土壤養分狀況從總體養分含量情況看,有機質、有效磷含量屬中上水平,全氮屬于中等水平,速效鉀則屬缺乏水平。
2.1 有機質量 從各鎮土壤養分含量狀況來看(表1),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范圍在1.8~45.1g/kg之間,平均為24.63g/kg。有機質含量屬中等略偏上水平。但也存在分異,其中繡緞鎮、忠信鎮等鎮有機質含量較低外,其他各鎮均不缺乏。
2.2 全氮含量 各鎮的全氮(表2)含量范圍在0.102~4.42g/kg之間,其中高莞鎮的全氮含量最豐富,其次是隆街鎮、溪山鎮,繡緞鎮、忠信鎮、上坪鎮、大湖鎮的全氮含量低于0.75g/kg所占的比例分別是72.06%、43.6%、31%、26.7%。但總體全氮含量水平屬中等偏上水平。
2.3 有效磷含量 有效磷(表3)含量范圍在1.2~275.6mg/kg之間,平均28.18mg/kg,平均含量水平達到二級標準。但不同區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隆街鎮、內莞鎮、溪山鎮、元善鎮、忠信鎮等鎮的有效磷含量較高,而繡緞鎮、油溪鎮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較低,但有效磷含量總體上屬豐富水平。
2.4 速效鉀含量 土壤速效鉀(表4)含量范圍在1~349mg/kg之間,平均為51.57mg/kg。主要集中在四、五、六級,分別占總樣點的37.17、35.85%和20.10%,三者共占93.12%,速效鉀含量水平都處于較低水平。其中陂頭鎮、內莞鎮的土壤速效鉀含量相對比較高,溪山鎮、元善鎮的次之,繡緞鎮、忠信鎮的較低。
2.5 微量元素分布狀況 土壤的微量元素基本上不缺乏(表5),有效銅含量范圍在0.36~7.48mg/kg之間,平均為2.66mg/kg。以低于0.2mg/kg為缺銅臨界值來看,各鎮的耕地基本都不缺銅;有效鋅含量的范圍在0.27~7.10mg/kg之間,平均為2.9mg/kg,以低于0.5mg/kg為缺鋅臨界值來看,全縣有91.4%的樣點土壤有效鋅含量高于臨界值,基本不缺鋅;有效鐵含量范圍在16.7%~43.7mg/kg之間,平均為35.53mg/kg,以低于4.5mg/kg缺鐵臨界值來看,大多數樣點有效鐵含量均在臨界值之上,且達極豐富水平的比例高達99.12%以上,連平縣屬于有效鐵含量極豐富地區。
3 耕地改良利用的對策與建議
3.1 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 由于有機肥所具有的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改善農產品質量等有突出效果,在當前優質、高效、無公害農業生產中,須努力實施“沃土工程”,進一步抓好有機肥的施用,因地制宜,把有機肥投入的重點放在禽、畜糞便的利用和秸稈還田方面。進入2009年以后,越來越多專業禽畜養殖場,每年可提供大量糞肥。但當前有機肥施用率不高,形成大量有機肥源的浪費,而現在農戶養殖禽畜的卻越來越少,導致有機肥的來源也越來越少。要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就要廣辟有機肥源,增施有機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利用大部分地區稻田冬閑的特點,大力推廣冬種綠肥,2011年連平縣的綠肥種植面積達1 500hm2,綠肥可使土壤肥力和耕地綜合生產力得到較明顯提高和改善,生產出更優質的農產品。
3.2 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化肥在現代農業中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化肥的大量使用是現代農業的技術特征,也是現代農業生產力的基本物質保證。化肥的施用一方面提高了作物的產量,保證了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給農業生產效益、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何使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正面作用最大化,同時又使化肥對農業生產的負面效應最小化,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在農業生產中建立一套科學的施肥體系。測土配方施肥正是現階段建立科學施肥體系的核心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是指在測定土壤養分含量的基礎上,通過對土壤養分豐缺的診斷,結合作物需肥規律,提出合理的施肥配方及科學的施肥技術。
根據連平縣2 531個土壤樣品檢測出來的數據,利用廣東省縣域測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統,精準地給出本地塊農作物的生長需求最佳氮(N)、磷(P2O5)、鉀(K2O)的總施用量,并詳細給出每個施肥時期(基肥、追肥)的最佳施用量,它可以根據土壤養分檢測值,估算出本地塊的目標產量,并打印出施肥建議卡,農戶只要根據建議卡上的的各種施肥量和施肥時間施肥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據現有肥料的含量和目標產量給出最佳施肥量。
3.3 健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提高科學施肥水平 積極利用地力調查結果和作物的需肥特性,生產適合連平縣農業生產的作物專用復混肥。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耕地養分含量依利用類型和地域差異明顯,而現有作物專用肥生產主要考慮作物的營養特性,而很少考慮土壤養分資源的地域性。因此,應引導肥料廠立足當地農業生產實際,由生產通用型復混肥發展到專用型、系列型配方肥,真正實現因土、因作物、因生育期、因肥效施肥。結合當前我縣土地還是以家庭承包責任制分散經營為主,難以使每家每戶都實現測土配方施肥的現實情況,為了使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大眾化,為了方便農民群眾容易購買到適合自己田塊的配方肥料,連平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專家組根據本縣土壤養分總體狀況,制定一個比較合適本縣生產的水稻大配方∶氮∶磷∶鉀=1∶0.3∶0.8,辣椒大配方∶氮∶磷∶鉀=1∶0.43∶1.08。
推廣土壤和作物營養快速診斷技術,通過對農戶拿來的土壤樣品和作物組織養分含量的簡便、快速測定,讓農戶及時了解土壤肥力狀況和作物生長狀況,從而即時改變施肥比例,使施肥量達到最佳水平,滿足農作物的營養需求。 (責編:張長青)endprint
摘 要:概述了連平縣耕地養分含量狀況、施肥狀況及施肥對策;指出了重施化肥輕施有機肥、施肥方法不科學、施肥結構不合理、施肥盲目性大等問題,提出了引導農民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廣有機肥利用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耕地養分含量狀況;施肥狀況;測土配方施肥;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71-04
目前,由于連平縣的農業結構和農作方式,特別是種植制度、產量、肥料投入品種和數量已較20世紀80年代發生很大差異,土壤養分、環境質量及生產力水平也因此產生很大變化,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已有20多年時間,種植業結構、作物品種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由于對土壤養分現狀不了解,加上實行承包責任制,農戶施肥缺乏有效的施肥指導服務,因此如何根據土壤養分狀況,作物需肥規律進行合理、科學施肥已成為當前農業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科學施肥、配方施肥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數量,更主要的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同時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風險,為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進行科學合理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結構,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1 施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有機肥普遍施用不足 多數農戶的稻田都沒有施用有機肥的習慣。通過對連平縣400農戶問卷調查,稻田施肥和旱園地的施肥狀況分析:稻田施用有機肥料的農戶僅有27戶,占稻田總數的6.75%,旱地施用有機肥料的農戶有11戶,占旱地總數的47.8%,75%的農民在施肥過程中中微量元素很少施或不施,有機肥施用不普遍和投入不均衡,一方面導致土壤結構性破壞,通氣性差;另一方面會引起不同利用類型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差距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耕地的綜合生產力和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形成及產品品質。
1.2 氮磷鉀施用不平衡 生產中施肥不合理現象長期以來普遍存在,氮磷養分投入量大,鉀養分投入量小,而且比例不平衡。連平縣稻田投肥總量而言,氮、磷(P2O5)、鉀(K2O)純養分量之比為1∶0.43∶0.66,與水稻吸收的養分比例1∶0.5∶1.2比較,鉀素供應明顯不足,從而造成土壤鉀素的虧缺,按連平縣種植的雜交優質稻養分需求,該施肥量磷元素也明顯偏高,鉀元素嚴重不足。
2 土壤養分含量狀況分析
全縣共采集13個鄉鎮耕地土壤樣品數2 513個,從耕層土壤養分狀況從總體養分含量情況看,有機質、有效磷含量屬中上水平,全氮屬于中等水平,速效鉀則屬缺乏水平。
2.1 有機質量 從各鎮土壤養分含量狀況來看(表1),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范圍在1.8~45.1g/kg之間,平均為24.63g/kg。有機質含量屬中等略偏上水平。但也存在分異,其中繡緞鎮、忠信鎮等鎮有機質含量較低外,其他各鎮均不缺乏。
2.2 全氮含量 各鎮的全氮(表2)含量范圍在0.102~4.42g/kg之間,其中高莞鎮的全氮含量最豐富,其次是隆街鎮、溪山鎮,繡緞鎮、忠信鎮、上坪鎮、大湖鎮的全氮含量低于0.75g/kg所占的比例分別是72.06%、43.6%、31%、26.7%。但總體全氮含量水平屬中等偏上水平。
2.3 有效磷含量 有效磷(表3)含量范圍在1.2~275.6mg/kg之間,平均28.18mg/kg,平均含量水平達到二級標準。但不同區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隆街鎮、內莞鎮、溪山鎮、元善鎮、忠信鎮等鎮的有效磷含量較高,而繡緞鎮、油溪鎮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較低,但有效磷含量總體上屬豐富水平。
2.4 速效鉀含量 土壤速效鉀(表4)含量范圍在1~349mg/kg之間,平均為51.57mg/kg。主要集中在四、五、六級,分別占總樣點的37.17、35.85%和20.10%,三者共占93.12%,速效鉀含量水平都處于較低水平。其中陂頭鎮、內莞鎮的土壤速效鉀含量相對比較高,溪山鎮、元善鎮的次之,繡緞鎮、忠信鎮的較低。
2.5 微量元素分布狀況 土壤的微量元素基本上不缺乏(表5),有效銅含量范圍在0.36~7.48mg/kg之間,平均為2.66mg/kg。以低于0.2mg/kg為缺銅臨界值來看,各鎮的耕地基本都不缺銅;有效鋅含量的范圍在0.27~7.10mg/kg之間,平均為2.9mg/kg,以低于0.5mg/kg為缺鋅臨界值來看,全縣有91.4%的樣點土壤有效鋅含量高于臨界值,基本不缺鋅;有效鐵含量范圍在16.7%~43.7mg/kg之間,平均為35.53mg/kg,以低于4.5mg/kg缺鐵臨界值來看,大多數樣點有效鐵含量均在臨界值之上,且達極豐富水平的比例高達99.12%以上,連平縣屬于有效鐵含量極豐富地區。
3 耕地改良利用的對策與建議
3.1 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 由于有機肥所具有的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改善農產品質量等有突出效果,在當前優質、高效、無公害農業生產中,須努力實施“沃土工程”,進一步抓好有機肥的施用,因地制宜,把有機肥投入的重點放在禽、畜糞便的利用和秸稈還田方面。進入2009年以后,越來越多專業禽畜養殖場,每年可提供大量糞肥。但當前有機肥施用率不高,形成大量有機肥源的浪費,而現在農戶養殖禽畜的卻越來越少,導致有機肥的來源也越來越少。要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就要廣辟有機肥源,增施有機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利用大部分地區稻田冬閑的特點,大力推廣冬種綠肥,2011年連平縣的綠肥種植面積達1 500hm2,綠肥可使土壤肥力和耕地綜合生產力得到較明顯提高和改善,生產出更優質的農產品。
3.2 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化肥在現代農業中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化肥的大量使用是現代農業的技術特征,也是現代農業生產力的基本物質保證。化肥的施用一方面提高了作物的產量,保證了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給農業生產效益、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何使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正面作用最大化,同時又使化肥對農業生產的負面效應最小化,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在農業生產中建立一套科學的施肥體系。測土配方施肥正是現階段建立科學施肥體系的核心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是指在測定土壤養分含量的基礎上,通過對土壤養分豐缺的診斷,結合作物需肥規律,提出合理的施肥配方及科學的施肥技術。
根據連平縣2 531個土壤樣品檢測出來的數據,利用廣東省縣域測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統,精準地給出本地塊農作物的生長需求最佳氮(N)、磷(P2O5)、鉀(K2O)的總施用量,并詳細給出每個施肥時期(基肥、追肥)的最佳施用量,它可以根據土壤養分檢測值,估算出本地塊的目標產量,并打印出施肥建議卡,農戶只要根據建議卡上的的各種施肥量和施肥時間施肥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據現有肥料的含量和目標產量給出最佳施肥量。
3.3 健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提高科學施肥水平 積極利用地力調查結果和作物的需肥特性,生產適合連平縣農業生產的作物專用復混肥。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耕地養分含量依利用類型和地域差異明顯,而現有作物專用肥生產主要考慮作物的營養特性,而很少考慮土壤養分資源的地域性。因此,應引導肥料廠立足當地農業生產實際,由生產通用型復混肥發展到專用型、系列型配方肥,真正實現因土、因作物、因生育期、因肥效施肥。結合當前我縣土地還是以家庭承包責任制分散經營為主,難以使每家每戶都實現測土配方施肥的現實情況,為了使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大眾化,為了方便農民群眾容易購買到適合自己田塊的配方肥料,連平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專家組根據本縣土壤養分總體狀況,制定一個比較合適本縣生產的水稻大配方∶氮∶磷∶鉀=1∶0.3∶0.8,辣椒大配方∶氮∶磷∶鉀=1∶0.43∶1.08。
推廣土壤和作物營養快速診斷技術,通過對農戶拿來的土壤樣品和作物組織養分含量的簡便、快速測定,讓農戶及時了解土壤肥力狀況和作物生長狀況,從而即時改變施肥比例,使施肥量達到最佳水平,滿足農作物的營養需求。 (責編:張長青)endprint
摘 要:概述了連平縣耕地養分含量狀況、施肥狀況及施肥對策;指出了重施化肥輕施有機肥、施肥方法不科學、施肥結構不合理、施肥盲目性大等問題,提出了引導農民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廣有機肥利用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耕地養分含量狀況;施肥狀況;測土配方施肥;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71-04
目前,由于連平縣的農業結構和農作方式,特別是種植制度、產量、肥料投入品種和數量已較20世紀80年代發生很大差異,土壤養分、環境質量及生產力水平也因此產生很大變化,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已有20多年時間,種植業結構、作物品種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由于對土壤養分現狀不了解,加上實行承包責任制,農戶施肥缺乏有效的施肥指導服務,因此如何根據土壤養分狀況,作物需肥規律進行合理、科學施肥已成為當前農業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科學施肥、配方施肥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數量,更主要的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同時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風險,為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進行科學合理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結構,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1 施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有機肥普遍施用不足 多數農戶的稻田都沒有施用有機肥的習慣。通過對連平縣400農戶問卷調查,稻田施肥和旱園地的施肥狀況分析:稻田施用有機肥料的農戶僅有27戶,占稻田總數的6.75%,旱地施用有機肥料的農戶有11戶,占旱地總數的47.8%,75%的農民在施肥過程中中微量元素很少施或不施,有機肥施用不普遍和投入不均衡,一方面導致土壤結構性破壞,通氣性差;另一方面會引起不同利用類型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差距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耕地的綜合生產力和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形成及產品品質。
1.2 氮磷鉀施用不平衡 生產中施肥不合理現象長期以來普遍存在,氮磷養分投入量大,鉀養分投入量小,而且比例不平衡。連平縣稻田投肥總量而言,氮、磷(P2O5)、鉀(K2O)純養分量之比為1∶0.43∶0.66,與水稻吸收的養分比例1∶0.5∶1.2比較,鉀素供應明顯不足,從而造成土壤鉀素的虧缺,按連平縣種植的雜交優質稻養分需求,該施肥量磷元素也明顯偏高,鉀元素嚴重不足。
2 土壤養分含量狀況分析
全縣共采集13個鄉鎮耕地土壤樣品數2 513個,從耕層土壤養分狀況從總體養分含量情況看,有機質、有效磷含量屬中上水平,全氮屬于中等水平,速效鉀則屬缺乏水平。
2.1 有機質量 從各鎮土壤養分含量狀況來看(表1),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范圍在1.8~45.1g/kg之間,平均為24.63g/kg。有機質含量屬中等略偏上水平。但也存在分異,其中繡緞鎮、忠信鎮等鎮有機質含量較低外,其他各鎮均不缺乏。
2.2 全氮含量 各鎮的全氮(表2)含量范圍在0.102~4.42g/kg之間,其中高莞鎮的全氮含量最豐富,其次是隆街鎮、溪山鎮,繡緞鎮、忠信鎮、上坪鎮、大湖鎮的全氮含量低于0.75g/kg所占的比例分別是72.06%、43.6%、31%、26.7%。但總體全氮含量水平屬中等偏上水平。
2.3 有效磷含量 有效磷(表3)含量范圍在1.2~275.6mg/kg之間,平均28.18mg/kg,平均含量水平達到二級標準。但不同區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隆街鎮、內莞鎮、溪山鎮、元善鎮、忠信鎮等鎮的有效磷含量較高,而繡緞鎮、油溪鎮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較低,但有效磷含量總體上屬豐富水平。
2.4 速效鉀含量 土壤速效鉀(表4)含量范圍在1~349mg/kg之間,平均為51.57mg/kg。主要集中在四、五、六級,分別占總樣點的37.17、35.85%和20.10%,三者共占93.12%,速效鉀含量水平都處于較低水平。其中陂頭鎮、內莞鎮的土壤速效鉀含量相對比較高,溪山鎮、元善鎮的次之,繡緞鎮、忠信鎮的較低。
2.5 微量元素分布狀況 土壤的微量元素基本上不缺乏(表5),有效銅含量范圍在0.36~7.48mg/kg之間,平均為2.66mg/kg。以低于0.2mg/kg為缺銅臨界值來看,各鎮的耕地基本都不缺銅;有效鋅含量的范圍在0.27~7.10mg/kg之間,平均為2.9mg/kg,以低于0.5mg/kg為缺鋅臨界值來看,全縣有91.4%的樣點土壤有效鋅含量高于臨界值,基本不缺鋅;有效鐵含量范圍在16.7%~43.7mg/kg之間,平均為35.53mg/kg,以低于4.5mg/kg缺鐵臨界值來看,大多數樣點有效鐵含量均在臨界值之上,且達極豐富水平的比例高達99.12%以上,連平縣屬于有效鐵含量極豐富地區。
3 耕地改良利用的對策與建議
3.1 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 由于有機肥所具有的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改善農產品質量等有突出效果,在當前優質、高效、無公害農業生產中,須努力實施“沃土工程”,進一步抓好有機肥的施用,因地制宜,把有機肥投入的重點放在禽、畜糞便的利用和秸稈還田方面。進入2009年以后,越來越多專業禽畜養殖場,每年可提供大量糞肥。但當前有機肥施用率不高,形成大量有機肥源的浪費,而現在農戶養殖禽畜的卻越來越少,導致有機肥的來源也越來越少。要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就要廣辟有機肥源,增施有機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利用大部分地區稻田冬閑的特點,大力推廣冬種綠肥,2011年連平縣的綠肥種植面積達1 500hm2,綠肥可使土壤肥力和耕地綜合生產力得到較明顯提高和改善,生產出更優質的農產品。
3.2 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化肥在現代農業中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化肥的大量使用是現代農業的技術特征,也是現代農業生產力的基本物質保證。化肥的施用一方面提高了作物的產量,保證了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給農業生產效益、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何使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正面作用最大化,同時又使化肥對農業生產的負面效應最小化,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在農業生產中建立一套科學的施肥體系。測土配方施肥正是現階段建立科學施肥體系的核心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是指在測定土壤養分含量的基礎上,通過對土壤養分豐缺的診斷,結合作物需肥規律,提出合理的施肥配方及科學的施肥技術。
根據連平縣2 531個土壤樣品檢測出來的數據,利用廣東省縣域測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統,精準地給出本地塊農作物的生長需求最佳氮(N)、磷(P2O5)、鉀(K2O)的總施用量,并詳細給出每個施肥時期(基肥、追肥)的最佳施用量,它可以根據土壤養分檢測值,估算出本地塊的目標產量,并打印出施肥建議卡,農戶只要根據建議卡上的的各種施肥量和施肥時間施肥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據現有肥料的含量和目標產量給出最佳施肥量。
3.3 健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提高科學施肥水平 積極利用地力調查結果和作物的需肥特性,生產適合連平縣農業生產的作物專用復混肥。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耕地養分含量依利用類型和地域差異明顯,而現有作物專用肥生產主要考慮作物的營養特性,而很少考慮土壤養分資源的地域性。因此,應引導肥料廠立足當地農業生產實際,由生產通用型復混肥發展到專用型、系列型配方肥,真正實現因土、因作物、因生育期、因肥效施肥。結合當前我縣土地還是以家庭承包責任制分散經營為主,難以使每家每戶都實現測土配方施肥的現實情況,為了使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大眾化,為了方便農民群眾容易購買到適合自己田塊的配方肥料,連平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專家組根據本縣土壤養分總體狀況,制定一個比較合適本縣生產的水稻大配方∶氮∶磷∶鉀=1∶0.3∶0.8,辣椒大配方∶氮∶磷∶鉀=1∶0.43∶1.08。
推廣土壤和作物營養快速診斷技術,通過對農戶拿來的土壤樣品和作物組織養分含量的簡便、快速測定,讓農戶及時了解土壤肥力狀況和作物生長狀況,從而即時改變施肥比例,使施肥量達到最佳水平,滿足農作物的營養需求。 (責編:張長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