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榮 鄭林惠
摘 要:草金魚是大眾喜愛的觀賞魚養殖品種,養殖前景廣闊,適宜池塘養殖。從池塘選擇、魚苗投放、飼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系統闡述了皖中地區草金魚池塘健康高效養殖技術。
關鍵詞:草金魚;池塘;養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 S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122-02
草金魚又叫金鯽魚,是金魚的祖先,2 000多年前,我國就有金鯽魚的發現,以后盛行于長江中下游地區。草金魚體形與普通鯽魚相同,尾鰭較長,有的可達體長的1/2左右。草金魚游動時速度較快,姿態動人,除紅色、紅白相間花色外,還有玻璃花色與彩色燕尾,且易于飼養,價格適中,是普通家庭觀賞魚養殖的優選品種。
皖中地區氣候適宜,雨水充沛,水質良好,非常適宜草金魚生長。2000年開始,皖中地區合肥、六安、舒城等地部分養殖戶利用池塘養殖草金魚,667m2產量達750kg,平均利潤超過5 000元,經濟效益明顯,成為漁民致富的有效途徑,同時滿足了周邊城鎮居民的觀賞消費需求。現將該技術總結如下,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 池塘選擇
1.1 池塘環境 養殖草金魚的池塘要求水質良好,無污染,水源有保障;光照充足,通風良好,交通便利,電力設施完善。
1.2 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宜2 000m2以上,10 000m2以下,水體太小水質不易穩定,水體太大不利于攝食和操作。池深2.5~3m,水深1.5~2.0m。水體透明度25cm為宜,有利于水體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動物的生長繁殖。底泥厚20cm以內。池塘進出水口加裝60目長條狀尼龍篩絹袋,防止野雜魚及敵害生物進入。
2 魚苗投放
2.1 池塘清整消毒 魚苗下池前12~15d,進行清塘消毒。將池水降至10~15cm深,每m2用生石灰100kg,化水后立刻全池潑灑,第二天,將池底淤泥翻動一次,提高清塘效果。第三天,注入新水至水深50cm,注水用網目為60目的絹袋過濾。
2.2 培肥水質 采取肥水下塘,在魚苗投放前7d左右施有機肥,每m2米施經腐熟發酵的雞糞500g,目的是為了保證魚苗下塘后有充足的開口食物。魚苗前期的主要食物是輪蟲,一般情況下輪蟲高峰期能維持5d左右。
2.3 放養時間 放養時間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選擇陰雨天放苗。陰雨天光照弱,溫度低,利于魚苗運輸,魚苗成活率高。魚苗應大小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游動迅速。魚苗下塘前,應在同池網箱中內暫養3~5h。
2.4 放養密度 草金魚不論規格大小均可對外銷售,應根據銷售規格確定放養密度。如大規格對外銷售,每m2投放40尾左右,如小規格對外銷售,每m2投放120尾左右。每個池塘放養規格必須一致,不能大小混養,否則不利于飼料粒徑選擇和捕撈銷售。
2.5 魚苗消毒 魚苗下塘前用漂白粉、硫酸銅溶液合劑消毒,主要殺滅病菌和原生動物。水溫20~30℃攝氏度時,每m3水體用漂白粉8g、硫酸銅6g,混合成溶液,浸洗魚種10~15min。
3 飼料投喂
3.1 飼料選擇 選擇規模大、效果好的企業生產的全價飼料,蛋白含量30%以上,沉性飼料和膨化飼料均可。每次購買飼料的量,應以能滿足2~3周的需要為好。飼料應儲藏在干燥通風、避光和陰涼的倉庫中,防止動物和昆蟲侵蝕。
3.2 投飼量 投飼量應根據水溫、天氣、魚種規格、魚群活動等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情況下,6月至7月上旬,水溫在25~30℃時,魚體規格較小,投飼量為魚體重的4%~5%;7月中旬至8月中旬,當水溫高于30℃時,投飼量減少為2.5%~3.5%;8月下旬,水溫下降至30℃以下后,加大投飼量至3%~4%;以后隨著水溫下降投飼量逐漸減少,15%~25℃時,投飼量為2%~3%;l0~l5℃時投飼量為0.5%~1%;10℃以下時,停止喂食。
3.3 投飼時間 水溫l0~l5℃時,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時間為11∶00~13∶00。水溫15~20℃時,每天投喂2次,投喂時間為7∶00~8∶00、17∶00~19∶00。水溫20~30℃時,每天投喂3次,投喂時間為7∶00~8∶00、12∶00~13∶00時、17∶00~19∶00。
3.4 投飼方法 草金魚活動能力強,喜搶食。魚苗較小時,投喂粉狀飼料,蛋白含量32%以上,沿池塘上風處潑灑。魚苗規格達到5g左右時,投喂破碎料,規格達到15g左右時,投喂粒徑2mm的顆粒飼料。破碎料和顆粒飼料蛋白含量30%以上,利用投餌機投喂。每個塘口設置120W投餌機一臺,以撒喂的方式引誘魚群形成搶食習慣,投餌時必須遵循先少量,將池塘內的魚引到投餌機附近后,再加量,待80%的魚以不激烈搶食時停止投喂。投喂時量少速度放慢,加量投喂速度加快,減量投喂速度減慢,即“少-多-少”、“慢-快-慢”的原則。
4 日常管理
4.1 水位調節 魚苗下塘時,池水深以50cm為宜。飼養10d后,加注新水至水深65cm。以后每隔10d左右加水一次,每次加水量為水深增加15cm,直至水深達到1.5m以上。水溫15℃以上時,保持水深1.5m以上;水溫低于15℃時,可適當降低水位。
4.2 水質調節 用EM菌和光合細菌調節水質,減少耗氧,促進草金魚生長,提高產量。水體透明度保持在25cm左右。草金魚比較耐低氧,每6 670m2水面設置一臺3kW增氧機,夏秋季水溫較高時,早晨5∶00和中午分別開動增氧機2h左右;陰雨天根據魚的活動情況擇機開動增氧機。
4.3 生長檢查 定期檢查草金魚生長情況,每15d抽樣稱重一次,根據魚的生長情況調整投飼量。
4.4 飼養日志 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查看水質和草金魚活動情況。第一次巡塘應在凌晨,如發現魚群集在池邊中上層,應立即注水或增氧。做好養殖日志記錄,養殖日志包括日期、天氣、氣溫、水溫、飼料投喂、魚類活動情況、魚病及防治措施、用藥記錄等內容。
5 病害防治
5.1 病害預防 草金魚病害較少,很多情況是由于養殖水體環境不良、飼養管理不善造成病原體侵襲所致,因此病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在發病季節,每月預防一次,先用敵百蟲、魚蟲殺星等殺蟲藥全塘潑灑一次,第三天用漂白粉、強氯精、聚維酮碘溶液等消毒劑全塘潑灑一次。殺蟲藥、消毒劑均應交替使用。在飼料中可適當添加適量維生素C,增強魚的抗應激能力。
5.2 用藥選擇 使用農業部發布的“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外的藥品,杜絕使用禁用藥物。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變)的藥物,嚴禁使用對水域環境有嚴重破壞而又難以修復的藥物。 (責編:張長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