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婷
孩子自有孩子的邏輯,這邏輯比成人們的邏輯要精彩得多。
不是嗎?成人的邏輯因過于理性而顯得拘謹,孩子們的邏輯則因純真而舒展奔放,明麗如花。
請細品幾篇英國孩子的作文,那作文的題目是:未來的我是——
是什么呢?
第一個孩子寫道:未來的我一定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我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沒有淹死。
注意:既然海水淹不死我,我就一定能成為稱職的海軍大臣!多么滴水不漏!多么理直氣壯!
第二個孩子寫道:未來的我必是法國總統(tǒng),因為我能背出20多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同班最棒的同學(xué)只能背出7個。
注意:既然我對法國的“了解”最多,我就最有資格當法國的總統(tǒng)!又是一段滴水不漏的推理!其嚴密性的確“無懈可擊”!
最感人的是一位盲童的作文,他寫道:未來的我必定是英國的一位內(nèi)閣大臣,為什么?因為當時的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內(nèi)閣。
注意:這更是一段不尋常的推理!既然以前從未有過盲人內(nèi)閣大臣,就不妨從我這個盲孩子開始,讀來豪氣沖天。
是的。孩子就是孩子。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其思路之豪邁,其設(shè)想之大膽,的確美極!帥極!棒極!不信這就問上一句,明明是英國籍的孩子,卻想入非非地要當法國總統(tǒng),如此推理,難道不是豪邁之極?
自然,全班31名學(xué)生的31篇作文,對未來的想象無不寫得美麗如畫:有想當王妃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lǐng)航員的。每一篇作文都在昭示著一個如花的美夢。
啊!孩子就是孩子!夢是否可靠無須證據(jù),童真就是他們最兵強馬壯的理由。
尤其讓人感動的是,過了整整50年后,孩子們的老師——他叫布迪羅——不僅依然珍藏著他們的作文簿,還千方百計地與他們聯(lián)系,以便告訴他們,50年前的你是怎么想的。
聽聽那個盲童的回答吧!這個果然成了內(nèi)閣教育大臣的當年的盲童曾在致老師的信中這樣寫道:感謝您還在保存著我們兒時的夢想……從那個時候(兒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我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我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的30位同學(xué),只要不讓年輕時的美麗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就總有一天會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
是的,這的確是個美麗的故事,令人感動的不僅有孩子們的夢,更有珍藏夢的慈祥的老師,尤其是為了夢想而不懈拼搏的頂天立地的人。
那么你呢?想讓你的夢高飛嗎?那就記住:
夢是苗苗,只有不斷地澆水,小心地呵護,它才能長成參天的大樹。
(選自《讀者俱樂部》)
【點滴感悟】
只要不讓年輕時的美麗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就總有一天會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種下一個美麗的夢吧,用努力和汗水澆灌,夢一定會結(jié)出碩果的。endprint